奉天九里(266)

作者:奉小满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蓝府女管家同时也是附近教堂唱诗班的领唱,给大家唱了一首圣诞赞歌,西泽尔钢琴伴奏,很是悦耳。

奉九手拿一杯加了肉桂和苹果汁的热红酒——她是个对没吃过的食物接受程度极高的人,所以一尝之下就很能欣赏这跟冬天搭调的味道——正在与西泽尔的堂兄,三十多岁的奥弗雷对谈。此人在印度呆过几年,热衷于植物研究。说话有点结巴,也很爱紧张,但他与奉九打招呼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握手或行吻手礼,倒让奉九有点意外:毕竟在欧洲呆时间长了,她对于西式礼仪也不得不认同了。

一会儿西泽尔拿了一杯蛋奶酒也过来了,笑着问奉九发现没有,奥弗雷有洁癖,奉九略不安地抬眼看了看奥弗雷,没想到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怪癖被客人知道,还主动说深以为苦,现已治疗了很久,最近才有了些起色,还需要继续治疗。

奉九是觉得奥弗雷有点不一样,不过还是安慰他说,一般来说,有洁癖的人,都有出众的才能,如此才能创造出一丝不苟、洁净出尘的艺术作品。奥弗雷一听之下大为感动,他自己也醉心于绘画,对此颇有认同之感。

奉九又给他们讲了中国史上最有洁癖的元代画家倪瓒的事儿:此人出身极富之家,最擅长山水和墨竹,连家里的如厕之地都是用檀香木盖起的楼阁,下面铺鹅毛;庭院里的梧桐树都给洗死了;他的画,构图简拔留白,明秀清冷,孤绝出尘,尽显天地悠然之境地,不沾惹一丝俗媚。

奥弗雷一听,不禁对中国这位同道古人心向往之。

不过奉九很是善解人意地不再接着往下讲的是,此人一生因此癖而不近女色;后来家道中落又被奸人陷害,进了牢房还不忘摆谱,要求狱卒送饭时“举案齐眉”,以免过了口气;狱卒一见一个囚犯居然还敢如此挑三拣四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大怒之下干脆把他锁到恭桶旁过活,倒也没死,出了狱后还算坚强地活到了古稀之年。

刚刚圣诞午宴上,蓝蒲生爵士因为身体情况有所好转,已能坐着轮椅跟大家吃一顿圣诞大餐了,奉九看着伊莲娜亲亲热热地招呼着一大家子人,心底里不乏羡慕——毕竟不管是宁家,还是唐家,因为国难的缘故,这些年都不再举办大型家宴了。

曾经那么热闹的帅府春节,现在想起来已有恍如隔世之感。

乔治一直很喜欢活泼的芽芽,饭后带着她和几个小孩子楼上楼下地跑着捉迷藏,倒是把小丫头乐够呛。

快到十点钟时,奉九看到蓝家族分不清是哪位的年轻先生从大厅壁炉上方拿下一束和冬青一样常绿的槲寄生,举过太太的头顶,专心地盯着她,于是一旁开始有人会意地起哄;年轻的太太羞红了脸,往前上了一步闭着眼,丈夫就在口哨和掌声中轻吻了太太的嘴唇。

奉九知道,这是西洋人的传统:圣诞夜晚,从槲寄生下面走过的女孩子必须同意和男孩亲吻;当然,男孩子也必须摘掉槲寄生上的一颗浆果。

是不是又是“从此后恋情到永久”的保证啊,奉九心里一笑,哪儿来那么多传说,牵强附会的。

正在这时,正跑过壁炉前面红彤彤的芽芽被同样红彤彤的龙生拉住了,他的手里居然也拿了一束不知何时去摘下来的,原本寄生于苹果树上的槲寄生,先是捧着她的小胖脸看了半天,随后就学着刚才的年轻人,举起来后,悬在瞪着一双乌黑大眼,一脸懵懂的芽芽头顶,小心翼翼地在她水润的小嘴巴上轻轻啄了一下。

奉九不禁怔住了。

此时满头是汗的塞西尔也跑了过来,满头金发一甩一甩的,他没看到龙生的举动,只是兴冲冲地跟着大人有样学样,刚想拉过芽芽亲一下,目标看来是脸颊,但就连这也被表情立即变得有点严肃的龙生抓住胳膊制止了。

奉九这个当娘的,难得地彻底呆住了。

宁铮于新年伊始终于回到了国内,可以想见地忙得不可开交:在归国途中,原本火急火燎要求他赶紧回来帮忙镇压叛乱、稳住国内局势的江先生,由于闽军内部发生意见分歧,成立不过百日的新政府即告瓦解。江先生又一次运气很好地躲过了动摇其统治根基的祸事,那么宁铮是否能及时赶回来帮他也由此变得没那么重要。

所以他又没那么着急见他了。

宁铮简直无法想象这个“大统领”到底是怎么好意思如此的,但也只能按捺住情绪,与参谋长吉松龄、发小徐庸先来了一席彻夜长谈,两位知心好友在听取了他的旅欧见闻和意见后,都觉得宁铮的想法很对。

世上几乎任何事,都只有适合不合适,而没有好与不好之说。

任何一个中国人谁都知道江先生不是最好的领袖,但对照欧洲强国——德国和意大利,它们无一例外都拥有一位强有力的独裁统治者,这是他们能迅速发展经济,进而发展国防的重要原因。中国由此得到的经验是,必须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有可能驱逐日寇,光复东北。也就是说,他们宁军不得不继续拥护江先生:因为在目前的中国,再想找出一位比他“正统”、更能服众、同时具有丰富政治资历的,还真没这样的人。

“矬子里拔大个儿”,也就这个意思了。

宁铮这边又接见了宁军其他重要军官及各界领袖,当然包括东北抗日救国会的核心成员,听取了近一个月的工作汇报,心里对如何继续支持义勇军抗日已有了盘算。

接下来,就是与江先生的会面了,虽不情愿,但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江先生觉得已经把宁铮晾得够久的了,这拿一把的劲儿也差不多到了火候了;再有,宁铮回来后对新闻界的讲话,表明了继续拥护自己的立场,这让正遭受着内忧外患,甚至连忠心耿耿的大舅子宋文成都与自己决裂的江先生,还是生出了几分感激之意。

因为上一次的保定会面不欢而散,所以在杭州澄庐的再次见面让两个久经大场面的人也都有些讪讪然。握手言欢后,江先生趁势提出要求宁军继续进行“剿共大业”,除掉自己心腹大患的主张后,宁铮并不想一见面再起冲突,只能听从。

从欧洲回来,他痛感到,宁军作为一支有鲜明封建宗族特征的现代军队,如果再碍于情面,不整顿涣散的军纪,不但无法打回老家去,连战斗力都无法得到继续更新和提高。尤其以前宁军某些将领在跟着老帅出省占地盘时,他们身上浓重的旧军阀习气的确非常耽误事儿。

宁铮整顿军纪,夜以继日地给高级将领开会、统一思想,会后下军营视察,每当夜深了才能回到住所,最盼望的自然是英国的来信,他又体会到了当年奉九离家两个月去广东时盼着收信的心情: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他最大的慰藉,就是把奉九和芽芽的信一封封地拿出来细细读;偶尔地,龙生也会给他亲自写封信,报告一下妹妹的可爱与淘气。

芽芽的信向来都是最厚的,一大沓,看日期是天天写,积攒到一周,奉九就会连同其他人的信一起发出来。芽芽的信是每天一句:时刻不忘育儿的奉九觉得这个机会挺好,不能放过,于是天天让芽芽写下当天她觉得最值得记下的事情,不会的字就用画画代替,画不出的就找来来哥。

于是有一天宁铮就收到这样一封信:

“自从爸爸走了以后

Sky 也不蓝了

Clouds 也不白了

Dog 也不叫了

Ice cream 发苦

荷兰水跑汽儿

Gemma 连吃饭都不香了。”

其中“汽”字画了几点雨点似的飘在上方。宁铮接到信后感动得够呛:真是亲闺女,跟爸爸感情就是深,他觉得自己都要热泪盈眶了,不免又担心着胖闺女会不会都饿瘦了?吉松龄正好进来,问了一句,“我们家龙生来信没?”

宁铮无精打采地把龙生写给父亲的信递给他,吉松龄一目十行地看完,舒口气,重又低头在最后一句上来回看了两遍,不禁笑了起来,转头对宁铮说:“瞧你这沉不住气的劲儿,是不是芽芽又在那儿说想爸爸想得紧,都饿瘦了?”

宁铮早看过奉九的信了,这会儿都快能背下来了,信里除了照常汇报娘仨的日常起居和学习、交际情况,甚至连塞西尔写汉字写得大有进步都提到了,就是没提到芽芽不爱吃饭。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