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老帅还是一个官职不高不低的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时候,有一次奉锡良总督之命在辽宁最冷的地界——西丰,围剿蒙匪牙什时被围困,天寒地冻粮草不继危在旦夕,正当老帅以为我命休矣时,不留神路过战场的唐奉九的爷爷,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居然能鼓起一腔豪气拼死去通风报信,让奉天的援军及时赶到,才救了老帅一命。
老帅感激莫名,满腔报恩之心无以言表,干脆让自家三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宁诤,跟唐老爷子最有出息的二房的长孙女订了亲,当时,俩孩子同为十一岁,论起生辰八字,奉琳还大了一个月。
所以说,唐家是对宁家有救命之恩的;本来这事不错,两家虽然一个从军一个从商,但两家的实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这样就不存在太悬殊的门户差别;另外,唐家虽然做的是正经买卖,但做生意哪能不遇到点事儿,遇到的事,总有通过正常途径走不通的时候,这个时候,有军权的人的庇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唐府也承认,自从二房唐奉九的父亲唐度执意从商以来,虽然自己算得上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但以他的本事,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达到现在这么富贵的程度——毕竟是个世代出翰林的书香氏族,主要图一个“清贵”,可以说,唐家能发展到现如今这样的规模,宁家的保驾护航功不可没。
当时的政权现状就是各地军阀割据、军人当政,所以宁家当然乐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未来的亲家发发通行证,争取点特许经营什么的,而到了年底互送年礼,唐家也会送来一张银票,数额之巨大,让宁管带都不大好意思接受,于是第二年就会更加卖力气地替亲家开山拓疆,扩大唐家的商业版图。
但万万没想到宁管带这官儿越做越大,官阶升得越来越高,直至十一年后,成为东北首屈一指的人物,这对于从江浙流放到宁古塔,一向明哲保身二百多年的唐家来说,是暗自心惊的,打心底里其实并不喜欢有这样的姻亲,但这么多年的利益纠葛,早已身不由己,唐奉九的父亲唐度终于成为北方头号巨贾,与宁家的牵绊也进一步加深,原本单纯的知恩图报的姻亲也渐渐变成了不那么单纯和对等的关系。
奉九的亲姐姐奉琳在这一辈里行三,除了大房的大哥和自家的二哥,剩下最大的就是她了,奉琳长得艳丽非常,容貌跟俊美的父亲很像,从小就出类拔萃,十岁当庭作的一首咏雪诗震惊了当时的县太爷,对她是大加赞赏,于是名声大噪;看起来也是举止娴雅,曾常年荣登奉天名门望族最想娶的媳妇头名。
虽然奉九与姐姐相比在心智上并不差,但奉九的性格不象大姐那样表面端庄内里强势,再加上年纪尚小,所以名气跟在奉天上流社会如雷贯耳的姐姐比就差远了。
原本唐老爷也是愧疚的,毕竟是自家长女放了宁老帅的鸽子,这丫头的胆子从小看就不小,长大后更是长到了水缸那么大。
但因为是进入了一个新旧交替,甚至是千百年来的各种观念碰撞的时代,所以各家悔婚约也是最常见的事情,甚至曾有一天,《奉天日报》上刊登的男方女方家达成共识,订婚解除婚约的,甚至离婚声明的,足足一版都没登下。
其实宁铮和唐奉琳早已成年,按说但凡有点心思,宁家就该过府和他们商量成亲事宜。
但宁铮十六岁被送去西洋读书,等到二十一岁,已经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又去游历欧洲,也不着急回国;奉天虽在北边,但却是当时北方的中心,英法俄日的领事馆都设于此,消息也灵通得很,有关宁公子的风言风语也是从来不缺,更是很多街头巷尾固定的谈资,由此看来,宁公子也是风流得很。
也是,俊俏的皮囊,令人垂涎的权势,老帅唯一嫡子的身份,大帅府下一任当仁不让的主人,再再都让他光芒耀眼;而唐家二房大姑娘已经二十一了,到北平读大学都读到了大四,而男方家却不提履约的事,按唐老爷的揣测,只怕他们家也是觉得这门亲事可有可无,毕竟,以宁家现在的声势,找什么样的女子会找不到。
虽说自家女孩子也都念了新式学堂,都没有裹脚自不必提,因为毕竟是在关外,大姑娘的地位很高,女子少,裹脚是不可能裹脚的;但总觉得跟他们西洋留学回来的没那么多可说的,留洋的人说话普遍半土半洋,装腔作势自觉高人一等的真不少,要是搁在现代,那就是没有共同语言,不同频,三观不合。
虽说这婚事不成会让两家多少有些难堪,但对于唐府而言,当初订下婚约的,毕竟唐老爷子。
而唐老爷子七年前就已经过世了——得亏不在了,要不然西风东进,终于吹拂到了北边的奉天,看到现在这个时代,剪辫子的剪辫子,男男女女公然搂在一起跳交际舞,信基督的信基督,知识分子们也是“言必称希腊”,气也要气死的。
没想到宁铮在南方盘桓回来两个月后,终于来拜见“岳父母”了,说话间非常恭敬客气,但也有点奇怪,除了认认门和请安和带了很多礼物外,根本不提成婚一事。唐老爷唐度虽觉得有点纳闷,但照样很拿得住,品出些意味,觉得成也可不成也行。
唐家几个淘气的女孩子偷偷去相看了未来姐夫,回来都交口称赞,撇开宁铮的身份地位不提,本人还这么年轻英俊,不禁都艳羡着奉琳大姐的好福气:何况这还是未来的东北王,身份地位之高真是不可想象。当然她们唐家大姐自己也很出色,这么看来,往后必然是一对佳偶。
没过两天,还在燕京大学读书的长女居然在非年非节的时间回来了,这未免太巧了,果然,奉琳痛哭流涕地跟自己说要退婚,他脸色铁青,断然拒绝,这事儿也是能谈的么?退婚不是不可以,但得是宁家吐口才行吧。
没想到,一向硬气的大姐留下了情真意切的书信一封,接着就端着一副至少平日里看着是高雅端庄的模样,施施然地跑了。
自己跑了也就算了,要命的是后来才听说,还搭上一个上了北洋政府赤匪通缉名单的逃犯:全中国的军阀对赤匪的意见是难得的有志一同,那就是杀。唐度在跟自家大儿子再三确认,奉琳的确是搭着一个赤匪私奔后,差点垮了。
唐府大家长没脸,也没胆儿见宁家老帅——如果老帅追究下来,一个“私通赤匪”的罪名,往大了说,就可以让唐府吃不了兜着走。
奉琳跑得没影没踪,唐度遍寻不到,这才开始怀疑她已不在国内,甚至怀疑是某些很有能力的人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否则以她和那个赤匪的能力,在唐府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下,根本跑不了多远。
他一辈子走南闯北做生意,也算见过大世面的,当初稀里糊涂地就被自己爹跟这个绿林响马、大胡子做了亲。虽然生意越做越大,但随着年岁渐长,他现在的雄心壮志也慢慢地没那么大了,只想着家风不堕,家宅平安,也就够了,对列祖列宗也能交待,就怕摊上什么不体面的事儿,结果还是怕啥来啥。
逃婚也就罢了,还是因为私奔;私奔也就罢了,居然还是跟个赤匪……原本还觉得借此退亲也不错的唐老爷子,现下就差背个荆条儿去大帅府负荆请罪了。
只可惜他无论是摇电话,还是写了亲笔信要求与老帅解释处理这件丑闻,都没有得到回音。
待等了很多天,终于等来了宁老帅的亲笔信邀他过府一叙时,他只能打点精神,心里打鼓地从侧门进了宁府——能不打鼓么,老帅是个恩怨分明的人,这样的人,如果成为他的恩人,那好处真是多得讲都讲不完;但如果不幸跟他结了怨……老帅杀人难道是什么稀奇事儿。
唐度不禁在肚皮里又把一向胆大妄为的大女儿骂了个半死。
待见到了正等着他的宁老帅,更是汗出如浆暗暗叫苦:宁老帅当初能威震伏虎山靠的是什么?除了过硬的脑子,还不就是个狠劲儿。这次长女让人家丢了这么大的脸,唐度有点担心宁老帅能掏出枪来立时把他毙了。
没想到老帅的脸色看起来倒是出乎意料的慈爱——虽说整个奉天城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帅”,但实际上他的年龄刚到五十岁,只是蓄了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式样的浓胡子,显得上了岁数罢了;再加上先天不足个子矮小,为了增加威严,面部表情更是时时刻刻要显得老成持重,所以不知道的总以为他奔花甲之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