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昭告他人,只有你我二人知晓。若没有那么一天自然无事,若有那么一天,陛下也可以我是他儿女的干娘,他们也算我温家之人为由,准用金书铁券免他一死。”
“小姑母,你们就是朋友,你为什么要对他这么好?金书铁券这种东西都要让出来。”
“我可不仅仅是为了他,也是为了陛下,为了大凉。宁清墨这个人真的是有相才的。他可能当不得国士无双,但也少有人能出其右,变法的这个大梁,放观整个朝廷,也只有他能挑的起来。
而且我与他相交多年,看得出来他有一颗别人少有的赤子之心,待人和善,爱民亲民。他为首辅,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萧启崇沉吟了一会儿,虽然有动摇,但依旧没有当即答应下来。“这个你让朕再想想。”
“那前两条陛下是答应了?”
萧启崇点了点头。“嗯。”
“那就请陛下下旨吧。”
萧启崇一怔。“下旨?下什么旨?”
温梅芷说到:“内阁首辅,百官领袖,授封岂能没有圣旨?”
萧启崇反应了过来,瞪大了眼睛。“小姑母你这是挖了坑让我跳啊,让朕下旨,不就是等同于朕请他回来吗?”
温梅芷淡笑。“君无戏言。”
萧启崇:“……”
**
金陵,宁府。
宁砚站在铜镜前,陆秋歌正在帮他整理衣冠,而宁砚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贺礼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会儿让柴浪拿上,免得你给忘了。”
宁砚听到声音才回过神来。“嗯?秋歌,你说什么?”
陆秋歌只能将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宁砚这次才点头答应。“我知道了。”
“好了。”最后将衣袍抚平,陆秋歌这才放下手。“早点回来,别喝酒。也别忘了请宁玜隔天来家里吃个饭。”
“好,我都记住了。”
出了宁府后,宁砚站在门口等柴浪驾马车过来,看着东边方向,宁砚继续想起了刚才的事情。
一月之期已经过了三天了,温梅芷仍旧没有给他消息,难道是皇帝那边没有说通?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就罢了,他就把我搁浅的私塾计划再提上日程就是了。
**
宁玜以弱冠之龄中举,在整个宁氏宗族都引起了极大的重视,所在宁远志就在宁家祖宅之中设了宴席,凡是宁氏宗亲都可以来参加。
宁砚在宁氏宗族里名望极大,毕竟在他没辞官之前,整个宁家就属他的官品最高。宁砚也提携过宁族中的一些人,他们也心存感激。
而且宁砚虽然辞官,但在朝廷的人脉还在,所以存在讨好、巴结心思的人也有不少。所以宁砚到祖宅后,身边一直围着找他寒暄的人。
在宁砚被缠的有些头疼时,宁玜及时的来救场了。
“六叔,族长让我来请你入堂上座。”宁玜行了晚辈礼后说道。
宁砚颔首,然后拱手朝周围人道:“诸位,清墨就先入席了。”而后就与宁玜一同进了正堂。
这里只设有两桌宴席,除了宁氏一族中有些名望的长辈外,就是宁砚这等有身份地位的人。宁玜如今也能在这里有一席之位。
宁砚在正堂坐下后没多久,宴还没正式开始呢,柴浪匆匆忙走了进来。
“大人,家里来话,有圣旨到了。”
※※※※※※※※※※※※※※※※※※※※
假期的最后一天了,祝大家明天工作/学习愉快,嘿嘿。——来自一个正在被期中考试摧残的苦逼作者。
第90章
本来在宁家祖宅中摆开的宴席因为这道圣旨的到来, 让整个宴席都空了。一个个都跟在了宁家的后面想去瞻仰圣旨。
等一群人走到宁家时, 传旨的太监都被这气势浩荡的一群人给惊了一下,回过神后托着圣旨上前两步。
“宁砚听旨,请跪受制书。”
“学生接旨。”宁砚屈膝跪了下来,其余人也纷纷效仿, 跪在了宁砚的身后。
宁砚虽然已经辞官, 不能再自称“臣”,但他进士的功名还在,依旧算是“天子门生”,所以宁砚便用了“学生”这么一个自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 教忠励资, 敬之忱聿,隆褒奨。尔宁砚, 原为詹士府詹士, 领正三品, 业可开先式榖, 乃宣猷之本, 泽堪启後, 贻谋裕作政之方。
因事还乡,已逾一年,今重启用, 兹以覃恩, 擢为内阁首辅, 总领百官,辅佐朕躬,令尔于制书下一月内返京受职。
另,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凤鸣县侯,食邑二百户。於戏!望尔戴沐皇恩,克承清白之风,孜孜以报政,方无愧畀以殊荣。承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圣旨宣读完,宁砚身后的一众宁家人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了,脸上满是兴奋与狂喜之情。
首辅!
宁家隔了这里多年,终于又出了一位首辅了!
他们以后再也不用只能提先祖之名来长自己志气了。有一位首辅在,他们宁家便能再列鼎食之家,重现往日的辉煌昌盛。
而与他们不同,宁砚却是有些失望,他没听到他更想要的——金书铁券。但如今圣旨已经下来,已经不是他能拒绝的了。
“宁大人,接旨吧。”宣旨太监带着几分讨好的笑容弯腰将圣旨递给宁砚。
宁砚双手举过头顶,将圣旨接过,朗声道:“宁砚领旨,谢吾皇隆恩。”
谢恩之后,由宁砚带头,其余人才起身。
“宁大人,您的官服与官印咱家也给您带来了。”说着,宣旨太监朝一边站着的小太监招了招手,小太监忙走了过来,手中托着的是紫服、紫金鱼袋以及首辅官印。
宁砚温和道谢:“劳烦公公了。一路劳顿,公公与我过府歇息两天如何?”
“不了不了。”宣旨太监摇了摇头。“我还要赶回上元府向陛下复命,宁大人的好意咱家心领了。这里还有一封温女卿让咱家交给您的信。”
宣旨太监取出了一封蜡封过的信,待宁砚接过后,宣纸太监拱了拱手。“宁大人,咱家这就告辞了。还请大人不要忘了时间,一月之内,回京赴任。”
宁砚点头。“公公慢走。”
宣旨太监坐上马车离开后,宁砚马上就被围了起来。
“恭喜六叔,荣拜首辅。”
“清墨,宁家真是蒙祖上恩德,才得你生于宁家啊。”
“清墨,不不,首辅大人,贺喜贺喜呀!”
看着还不断朝自己这边涌的宁氏族人,宁砚忙出身制止。“大家都别光顾着向我贺喜了,别忘了今天是为宁玜设宴的,我们还是回祖宅继续开宴可行?”
宁远志看这么多人围着宁砚也不是个事,就站了出来扬声道:“清墨说的对,今日之宴是为宁玜而设,不过既然又出了这么一件大喜事,那就双喜同贺,我们回祖宅,祭先祖,开宴!”
宁远志才发现,已近花甲之龄的自己说话中气还能这么足,他甚至想仰天大笑几声。当年促成宁砚重归宁家的是他。
如今看来,他当初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的正确。宁家没有再他的手中继续走下坡路,他也有底气在百年之后去面对列祖列宗了。
“好,我们就听族长的,回祖宅,祭祖,开宴!”人群中有人出声附和。
带让出一条路来后,宁远志朝宁砚做了一个请的姿势。“清墨,你走前面。”
宁砚婉拒道:“长幼有序,清墨是晚辈,理应在后。”
宁远志摇头说道:“不行不行,你有圣旨在手,谁敢让圣旨落于人后。”
宁砚一想也是,便行了下来。“好。”
在走之前,宁砚朝站在宁府门口的陆秋歌看去,轻轻的点了点头,陆秋歌会意,也朝他点了点头。宁砚这才开路,领着一众人返回祖宅。
宁家门口,看着蜂拥而至又纷纷离开的人,白淑兰还没从刚才的一幕中缓过神来,怔愣的看向转交到陆秋歌手中的紫色官服。
“秋歌,这……这是怎么回事?清墨他怎么就突然成首辅了?”
陆秋歌柔和道:“这还要从梅芷上次来说起呢。等清墨回来了,让他自己跟您解释。”
站在陆秋歌旁边的小宁颂拉了拉陆秋歌的衣角,仰头问道:“娘,我们是要回上元府的家了吗?”
陆秋歌以为小宁颂是对上次的事情还有阴影所以才会问出这句话,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放心吧,你阿爹肯定能保护好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