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琬的古代科举青云之路(78)

作者:穆西洲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打算投靠到太子门下。”姜琬看着他道。

顾玠动了动眉梢:“你打算用这个换我脱离乐籍?”

姜琬点点头。

和聪明人说话不累,一点就透。

“太子。”顾玠若有所思:“不是个好主意。”

不是听说姜琬之前拒绝了太子的好意,选择去翰林院做校书郎吗?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你不走,如玉就会一直陷在这里面,她耽误不起。”姜琬道。

其实他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姜如玉他要捞,顾玠他也要捞。

今日太子请到府上来,未必没有拉拢收服之意,就算没有顾玠的事儿,他也不能一拒了之,还不如就和他明着做个交易来的划算。

这是他来太子府之前忽然开了窍一样想出来的,就不知道太子是否觉得他值不值这么费心了。

六七成的把握吧。

“是我对不起她。”顾玠的语调黯然下来。

“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姜琬道。

婆妈起来还真烦。

“要是没事,我先到太子那边去了,你别多想。”见顾玠没说话,他又道。

顾玠点点头,还是一言不发。

姜琬盯了他一会儿,从顾玠脸上看不出特别的失意或别的什么,可越是这样,姜琬越难受,那种近乎麻木的随波逐流让人看着就绝望,绝望的窒息。

姜琬拂袖而去。

第一次动了气。

紫茵阁。

太子和朱楠之正在喝茶论史,聊的热火朝天。

姜琬被领进去后就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听的很是虔诚。

“战国四公子无一不是胸怀天下之人,饱读诗书之人,为何到了最后一个没有好结局?”一个话题完结,太子又抛出来一个。

“臣……”朱楠之乍然被问住了,憋了半天才道:“四公子活着的时候风光无限,死后留名青史,臣以为他们早不在乎什么结局了……”

“是吗?”太子抿了口茶,眼光扫向姜琬:“君逸,你说呢?”

姜琬不想和朱楠之作对,他起身谦逊道:“朱兄珠玉之论在前,臣之拙见不过如此。”

太子淡笑一声:“是吗?”

姜琬惴惴不安,不知要说什么,又听太子下令:“说实话,说的合乎本殿下的心意了,就允你所求。”

这个诱饵很大。

姜琬也顾不上朱楠之那个烂人了,开口道:“臣以为,除了信陵君外,其他三人似乎没给国家带来好处,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可谓太高了。”

说到这儿,他看了看朱楠之,那人脸色不太好,五官微微扭曲。

太子听后却来了精神,饶有兴致:“你继续说下去。”

姜琬并不太愿意诋毁先人,只好道:“臣在读史时,自以为近交而远攻的外交手段不够高明,且孟尝君效力的齐国也未曾这种外交政策中得到好处……”

不仅如此,孟尝君这个人,私德也不是特别拿的出手的,据说他自认为是个美男子,且是个颜王,有次路过某地时,人家说他长的不够好看,这个手下握有三千门客的主儿直接斩杀一百多人,灭掉一个县才给自己找回颜面。

这事儿,估计太子看到了,所以他没说。

方才进来时,他悄悄打听了太子这些天在看什么书,丫鬟告诉他太子昨日在看与战国四公子有关的书,所以姜琬才有这个猜测。

至于春申君和平原君,他再不愿意去评价,言多必失,点到为止吧。

太子微颔首:“看来楠之不好读史,君逸却喜欢琢磨这些东西。”

朱楠之的脸色瞬间转成苍白,“臣惭愧,臣学术不精……”

“今日只是私下切磋,君逸不要骄傲,楠之也不必难过,咱们三个都师从过宗太傅,各有所长,各有所长……”太子年纪不大,某些地方可谓是修炼前年的老狐狸了,一句话反过来又安慰起人来。

“谢殿下鼓励,臣定会谨记教诲,在学问上精益求精。”朱楠之如坐在锋芒之上,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第90章 权衡

他琢磨过太子为何要问起战国四公子的问题, 因为涉及到君臣猜忌一事, 所以他并没敢做答。

没想到姜琬倒会取巧, 硬是把名望和人品都好的信陵君挑出来, 单单拿孟尝君的对外政策来说事儿,竟把君臣这方面的关系转移到别处去了。

听着是舒服。

太小看他了。

朱楠之心中极不舒服。

太子玩味地看着两位青年才俊:“方才的话刁钻了。”语气一转, 又道:“本太子近来烦的很,若有古怪之处,二位爱卿莫怪。”

“殿下,臣愿为太子分忧。”朱楠之琢磨一番太子的话,抢在姜琬前头道。

官场最忌沉不住气。

姜琬在心里暗戳戳地想, 这点儿上, 朱楠之不行。

“哦, 楠之知道本太子在烦什么?”太子讳莫如深地笑了。

“臣, 臣不可妄测君心,但凭太子吩咐。”朱楠之道。

简而言之,就是说他愿意为太子效犬马之劳了。

这话说的虽笨,但忠心十足十的表了个够,太子听后唇边露出一抹淡笑:“甚好, 甚好,有了楠之,本太子可消一半的愁了。”

说完命人赏给他几柄玉扇, 一只檀木雕花笔筒, 君臣甚欢。

此间, 姜琬一直在旁饮茶, 神色非常淡然。

太子道:“君逸,见过你姐姐了吗?”微叹口气:“唉,你们知道,前日皇上下了令,命本太子将她送到教司坊,以如玉的个性……”

他的眼神忽然变得多情又发愁起来,完全是消沉于风月的模样,任凭谁都能看出他对姜如玉有意。

朱楠之见状,立刻很有颜色地道:“臣忽然想起御史台还有点事儿,臣请先行告退。”

原来太子烦的是美人儿的事儿,怪道姜琬一直不发话。

这时候不自己走,还等人家把他赶出去吗。

“去吧去吧。”太子蹙眉挥挥手,命人把他送出府。

晚风拂进来,微生凉意,一天的暑热总算要过去了。

“不说点什么?君逸?”太子道。

姜琬神色忧移,轻叹一声道:“太子殚精竭虑还不如一醉解千愁!”

自古太子在登基之前,未有不被皇帝忌惮的。

太子如今想招揽自己的人马,一旦被皇帝得知,他会怎么想这个儿子。

轻则被认为有青云之志,重则被看作在筹划提前登基……

反正这事儿搁不住琢磨。

“君逸是让本太子藏拙吗?”太子自斟了一杯茶道。

“如今陛下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太子有陛下庇护着,尚有多年能享乐的时日。”姜琬低声道。

从皇帝那边看,他肯任命皇后之弟、太子之舅为宰相,算是很信任皇后和太子了,暂且没有猜忌之意,作为太子,在姜琬看来,没必要打破眼下的平衡。

“是啊,人生苦短,得享乐时且享乐。”太子笑笑:“走,你我去见见如玉。”

姜琬忽然起身跪了下来,叩首道:“殿下,臣有一事相求。”

“哦,君逸有事求本太子?”太子的语调微微上扬。

姜琬直接道:“恳请殿下给顾玠个出路,他的才学远在臣之上。”

太子听后弯了狭长的墨眸:“咦?本太子为何只觉得他美貌,而不曾发现他有何过人之才学?”

姜琬:“……”

殿下啊殿下,您难道以为江南第一才子是浪得虚名?

若是当初没有东阳郡主的婚事那场变故,您老人家觉得今科状元还有别人家什么事儿吗。

瑱王和东阳郡主那件事儿,对顾玠来说,那真是飞来横祸。

也怪他名气太大,相貌、出身又没的比,所以才树大招风啊。

反过来想,顾玠冤的很,这难道怪他?要不是皇帝下诏赐婚,他怎能和瑱王扯上关系。

说来说去,还是你们皇室的人办事不靠谱,说反就反,谁能想到。

“顾玠才学更胜美貌。”

太子淡淡来了句:“是吗?”

姜琬又叩首:“太子若给他个能展示才学的身份,他必不负太子所托。”

“臣日后也必定……”唯太子马首是瞻。

这话他没说出来,生怕有结党之嫌。

“听本太子的话,对吗?”太子扇着扇子靠过来,在他耳边轻声道。

“是。”姜琬咬牙道。

这一步走出去,可谓如履薄冰。

如果太子是个可靠的主儿,能和皇帝搞好关系,他自然是抱了个大腿;反之,如果太子沉不住气,弄出什么幺蛾子来,自己可能就万劫不复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