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他也有位这样疼爱女儿的父亲,可惜在他十几岁那年就病逝了……
“这是老夫的小女,宗小茹。”
姜琬闻言忙收回思绪,朝她作了个揖:“师妹。”
小姑娘看起来很有教养,大大方方地屈膝还了礼:“师兄还是称我为‘师弟’吧,我因时常要外出,少不得要扮作男子,若被人听见了,难免要毁了闺誉。”
姜琬脸一红:“师弟。”
正在诧异宗小茹这么小的年纪为何要时常外出,就见父女二人朝他道别,他赶紧还了礼,目送着他们走远。
*
“呔。”
突如其来地被人拍了下肩旁,吓的姜琬差点儿跳起来。
他一回头,看见秦真嘴巴里叼着根草,双手环抱站在他面前,一副不怀好意的痞子样儿。
“秦兄。”
秦真眯缝着眼,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你小子这是要和路青荷彻底了断了?”
姜琬:“你管不着。”
原主本来就是个懵懂的小少年,和那人也没什么,怎么落到这人口中,好像他抛弃了谁一样。
秦真嫌弃地回了他一句:“无情无义。”
他真是想不通,两个人先是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后来姜琬说不去路青荷那里就不去了,断的还真干脆。
他就更不懂长春院那个小倌儿路青荷了。
给谁唱曲儿不是唱,就非姜琬不可,连他都不行。
秦真承认姜琬长的俊秀,模样也挺娇的,可男人再怎么美,再怎么娇俏,还是比不上货真价实的娇娇娘啊。
“让开,我要回家了。”姜琬懒得和他说话。
他还在心里想着今天月考的事情。
秦真讶异地看着他,这,这还是他认识的姜琬吗?
见了鬼了。
这人什么时候一放学急着回过家。
“我偏不让你回去。”秦真耍横。
姜琬看着他,一字一句道:“今天月考,我没答出来。”
秦真瞧着他沮丧的样子,更是云里雾里:“每次不都那样,贾呆子又不能把你怎么样。”
姜琬:“……”
“你爹又打你了?”秦真的口气忽然变好。
教人怪不习惯的。
姜琬:“没有。”
“下次月考你找我,保证把考题透露给你,你提前抄好,到时候塞给贾呆子就行了。”秦真拿掉嘴巴上叼的狗尾巴草,一脸仗义。
“你怎么知道月考的考题?”姜琬愣住。
第6章 通房
“宗呆子的考题,谁不知道。”秦真伸手推了他一把:“你不会被饿傻了吧。以前怎么应付月考的,这次怎么忘了?”
听他这么一说,姜琬似乎想起来了,以前每次考试,秦真都提前告诉他考题,据说学生中有人能买到考题。
“既然这样,你还进学来干什么。”
回家睡觉都比来这里舒服。
秦真不在意地大笑:“我将来是要袭官的,反正朝廷科考又不是虚设的,每年都有一堆寒酸书生等着被选拔,然后分到各处效劳。我们在上位的,只要用他们就是了,读书真浪费时间……”
他只求混几年认个字就好。
姜琬一听此言,不禁俊眉高挑:“好男不吃分家饭,前途还是要自己挣的,靠着祖上,能有什么出息。”
将来袭个五品下的小官儿都敢说自己在“上位”,还瞧不起书生,真够自大。
被他这话戳了下,秦真少见地涨了个大红脸:“姜琬,你,你不会鬼上身了吧。”
竟然说出这番家长天天提着他的耳朵灌输的话来。
为着读书,他不知挨了多少打,被罚了多少跪,但他就是对读书提不起兴趣,诗赋勉强能念上一二,读经就要了他的命了,更不要提制艺了。
“我这叫浪子回头。”姜琬丢下一句就走。
秦真从后面追上来:“哎,你和路青荷断了就断了吧,我还巴不得你和他断了。东楼那边新来了个花魁,还是个才女,去瞧瞧?”
姜琬头都没回,心道:兄弟我还童身依旧,就不去给人占便宜了吧。
再说,他可不相信古代妓/女的文采,那都是文人瞎吹捧出来的,实际根本没那么牛逼。
说到青楼才女,姜琬很歪地想起了民国时的赛金花,这位姑娘写给韩复榘一首打油诗——
含情不忍诉琵琶,几度低头掠鬓鸦,多谢山东韩主席,肯持重币赏残花。
就这水平,当时还被人津津乐道呢。
啧啧,打知道这笑话后,他对青楼出才女一说,就只有笑笑了事了。
见他不动心,秦真又说:“好好好,我也不去了。没趣儿,还不如去庄子上抓鸡杀鸭畅快。”
庄子?
姜琬忽然想起来了,秦真家的庄子和他家的相邻,二人从小就在一块儿厮混,所以原主才和他要好的很。
发小……还真绝交不了。
“我家的庄子,今天收成不好。”
秦真跟着切了声:“你家的庄子,哪年收成好过。”
姜琬眼睛一亮:“秦兄,不是说打去年蝗灾开始,庄稼都被啃光了吗?难道你家庄子没受影响?”
秦真眉飞色舞:“自然没有。”
是了,在原主的记忆中,秦家的庄子是比他家的收成好的多。
姜琬想向他取取经,却见他故弄玄虚地看着他,一脸得色,料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放弃了。
“哎。”秦真拽了拽他:“清明放假去庄子上玩儿?”
过不了几日就是清明了。
“你家不祭祖吗?”姜琬问他。
古人到了清明不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吗。
秦真一拍脑袋:“忘了忘了。”
“你看我,脑子也没毛病,一说起话就像个傻大个儿,都是被你唬的。”
姜琬:“……”
仰天无语,很想翻个大大的白眼给他。
“不唬你了,我先走了。”
他还惦记着那句没默出来的句子呢。
*
一溜烟走回去,刚跨进一进院,老太太就叫住了他:“好孩子,没白受饿,听说你和外面的人都断了,果然省心了。清明祭祖,得好好谢谢各位列祖列宗。”
姜琬心道:您老人家还不知这副皮囊里换人了吧。
白让姜徵那渣爹捡了份儿功劳。
“孙儿惭愧。”
姜母疼爱这个孙子,从前还宝贝的如同心头一块肉,现在看他懂事又肯读书了,欢喜的拉着他的手抚来抚去:“前头你大娘领了个丫头过来,我见她长的标致,等学学规矩给你放到房里,但凡读书累了……”
姜琬闻言浑身一绷,蓦地想起古代男子成亲前房里放的通房丫鬟什么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老祖宗,孙儿……”
他如今志在功名,对这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不屑一顾,儿女情长的,只会阻挡他的雄心壮志。
姜母眼珠一转:“半大的公子哥儿,哪有不思春的……家里的丫头,不比外面的水灵?”
姜琬吓的抱老太太的腿:“孙儿,孙儿才十二岁。”
他刻意提醒老太太,他还是个孩子啊。
然而,接下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姜母脸上忽地一喜:“你早这么想,也不会被人笑话了,看来这次你是真心改过,无心旁骛其他了。你娘还不信,我就说试试你……”
姜琬:“……”
不是,等等,您这是压根儿就没打算给我美貌丫鬟啊。
这突如其来的反转,惊的他差点给跪了。
人生何处不套路,姜还是老的辣啊,好险。
幸好他无心美色。
姜琬服了这老太太,又听她唠叨了会儿,就往自己房里去翻书本。
*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
到底出自哪里呢。
翻了一会儿书,总算找到了,原来是《抑》篇里的,后面一句是“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唉。
姜琬是见过这句的,今天在学堂里之所以想不起来,他发现其实是古人所用的繁体字的锅。
当时他看的眼晕,一时有点不熟的就彻底打断了他的思绪,害他这才没想起来。
姜琬闭上眼,又把原主记忆中读书、识字的部分过了一遍。
原主在进州学之前,六岁起念过族中的私塾,主学识字,几年下来,常用的字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一开始,姜琬没有意识到繁体字给自己带来的麻烦,然而一遇到原主没有掌握的字,他就觉得生疏,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