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烟和杨丫儿站在回廊边上,盯着丫头们茶水伺候。
他悄悄儿冲杨丫儿招手,待她走过来后,道,“时辰差不多了,可以出门了。”
杨丫儿点点头,走回去,俯在顾皎耳边低语。
顾皎微笑着,同郡主笑言几句,郡主便转向了门口。
长庚赶紧站到边上去,垂手侍立着,不挡路。
一路锦衣绸缎,金银玉珠的玎珰声,香粉味道更是冲了半天。
长庚悄悄抬眼,却见自家夫人即便站在郡主身后一步,却也将腰板挺得直直的,他忍不住也挺了挺腰。
女眷们出小庄,门口七八架大门车等着,丫头们一个个扶助上去。
顾皎和朱襄一车,撩了车帘看外面翻起来的稻浪。现七月头,稻子的浆也结实了,逐渐有点泛黄。宽爷和唐百工那一帮子人早被周志坚挪不知什么地方去了,但却留了话。这会儿到处放水,等着地干了后,又该收稻子了。
朱襄缓缓打着扇子,“收个麦,你卖什么关子呢?搞这样大的阵仗。”
顾皎抿嘴笑,“只是凑巧了。”
“巧?”她玩着扇子,“哪儿来的那么多巧?”
“当真是巧了。”她看着远处的山影,“咱们龙口老天爷厚爱,有山有水,旱涝不沾,又百草丰茂,没人知道饿是什么滋味。不过,我家里人爱闹腾——”她一笑,“不知襄姐知道不,我家老祖不爱读书写字,喜欢钻山,结果在山里找到一颗老茶树。”
“听郡马说过。”柴文俊废话多,看了那几本厚厚的地方志后,无事便和她啰嗦一些杂事。
“那就是了。那老茶树,便是咱们家几百亩茶园的老祖宗,后来又分了许多给别人家种,才有现在的龙茶。我爹年轻时候琢磨改良茶园,也喜欢往山里钻。”顾皎拉着衣衫的带子,在手指上绕来绕去,“经常一去就是好几天,和猎户吃住都在山里。不拘是野物,地里长的什么都吃,就遇上过一样好东西。”
朱襄停了扇子,“什么?”
“叫薯的。”顾皎道,“那玩意长在土里,地上只一片藤,什么都看不出来。还是个猎户,有次去扯,扯出来几个拳头大小的东西。他饿得实在厉害,烧了吃,有些软糯,有点儿甜味,还真能顶肚子。”
朱襄立刻来兴趣了,盯着她道,“能吃的呀?山里这样的东西倒是多。”
“他给了些给我爹,带回来,随手丢在茶园子里,就忘记了。过段时间去看,长出来好大一片。他好奇呢,挖开看能结多少,结果还真不少。”顾皎睁眼瞎话,说得活灵活现,“当时就想了,这东西好长,如果能将涩口的味道改良,产量弄弄高,养成粮食那一类的,该多好。”
朱襄算是听出音儿来了,今次收麦是借口,正主儿是那个叫薯的东西。
然自古以来,能供人吃的主食便只五谷。若当真能培育出一种堪比五谷的粮食,乃是天大的功劳。
顾皎碰了碰她的胳膊,兴奋道,“襄姐,我爹独个儿琢磨了许久,还跟其它几种根菜扦插,搞了许多年才终于养活了一点。奈何那玩意吃口一般,吃多了还容易有不雅的气味,又比不上白米饭和精面粉养人。他其实一直很犹豫,到底要不要继续种下去。”
“我爹说将军既然在筹军粮,不如将薯列进去试试。年头的时候,将军走得着急,没来得及给他商量。咱们都拿不准,他最后拍板,说反正山地荒着也是荒着,先种下去试试。后来将军从郡城回来,为军粮烦恼,我本想告知他。可爹说军粮的事儿戏不得,口说无凭,眼见为实。干脆趁收麦,请郡主和世子爷来瞧瞧,再邀请商会的叔叔伯伯们一起,免得跑二趟。若是大家看了,觉得还成,咱们便将它搞起来。若觉得不成,再想其它办法凑粮食。”
朱襄靠在马车的壁上,看着顾皎。她大眼睛泛灵光,黑白分明,如稚子一般单纯。她这般说话,仿佛一切都是巧合。可朱襄知道,这丫头片子恐怕不晓得在背后盘算了多少。
她伸手捏捏她的脸颊,既爱又恨,“你个小丫头,用起姐姐来,一点也不手软呢?将我和世子请来,是不是要借咱们的名,将那个什么薯纳入军粮采购?恒哥当真不知?”
入了军粮采购,有世子和郡主做保,那些地主商人心里就踏实了。而种只顾家有,自然是要大大地赚一笔。
顾皎没避开,只不好意思地笑一下,“延之当真不知道。襄姐,不可以吗?”
朱襄正色,“可以不可以,我现说了不算。需得看到实物,再商量。”
顾皎开心了,“那是自然。将军一心为老王爷办事,从来不肯徇私的。我自然也不能儿戏,坏了他对王爷的一片心。等下咱们现场采收,只要姐姐说一个不好,咱们就不干。说起来,我那些鱼塘养了好多鱼,正好可以弄去喂鱼也是行的。”
说完,顾皎从车旁边的小箱子里摸出来一个小木盒。她眼睛笑得成一双弯月,将蜜渍过的红薯干往前递了递,“爹提前送了一筐子给我,我让勺儿丫头做了些小食解馋。不如,咱们现在试吃吃?”
朱襄看看那盒子里红亮如同琥珀,又散发着一阵甜香,指头粗细的脯状物,眯了眯眼睛。
这臭丫头,走一步算三步,处处掐着她,着实令人不爽快。
第84章 丰收
朱世杰站在木台高处, 正对了一大片缓坡山地。他环视周围的彩锦, 再见下面殷殷望着他的许多地主, 皱了皱眉。
“延之, 过于耗费了吧?”他道。
李恒笑了一下, “木头就地砍的,搭台子的便是庄户,也就彩锦耗费些。不过, 今日完事, 取下来存着,还能再使。”
卢士信抓了一把干果子咬着吃, “大哥别为他操心, 他现下是财主。”
“哥哥们说笑了。”李恒看一眼旁边喝茶的柴文俊, “真正的财主在旁边坐着呢。”
柴文俊放开茶杯, 摇头晃脑, “今年的新茶, 果然不错得很。”
“你搞甚名堂?”朱世杰走回去,坐在帐中, “景色倒是不错得很。”
“大哥别着急, 且等着。”李恒看了看下面不远处的路, 已经有不少的庄户下地, 准备开始了。
柴文俊看了一眼,车马喧嚣, 道, “郡主她们来了。”
朱世杰笑一下, 道,“延之和先生不同,不喜弄鬼。这排场,怕不是你家娘子和岳父搞出来的吧?”
李恒给自己倒茶,道,“他们的事,我不爱管。只这回说要收麦,我说来看看情况,他们说要给一个什么惊喜。”
“甚惊喜?”柴文俊倒是感兴趣得很。
卢士信‘哈哈’一笑,有些奚落,“我原以为延之和文俊不同,成亲后绝不会围桌娘子打转。结果,也没什么不同吧?甚惊喜?不就是麦子收得多些,稻子长得壮些么?大哥,且看下面的稻田,金灿灿一片,当真是丰收的。”
朱世杰方言看去,平地上似乎铺了一层黄金,在太阳下闪耀着光芒。
柴文俊凑近李恒,多问了一句,“当真不知?”
李恒确实不知,只道,“确实不知。”
“我怎觉得是大喜事呢?”柴文俊笑着答了一句。
李恒扯了扯嘴角,喜事?以那丫头故弄玄虚的脾性,好像还真是喜事。
这边谈得热闹,那边的女眷们开始下车。
大部分没名没姓的还是坐在台下看热闹,只顾皎领着朱襄上来。
柴文俊立刻起身,迎着朱襄问,“郡主,马车可好坐?”
“好坐。”朱襄活动腿脚,四处看了,道,“路面平得跟镜子一般,有甚不好坐的?”
顾皎在后面笑,“郡主骑马惯了,坐车还不适应。”
柴文俊便扶着朱襄的胳膊,和他坐一起。朱襄看一眼旁边的李恒,笑道,“恒哥怎么不去接小嫂子?”
李恒没吭声,却看着顾皎问,“岳丈呢?”
顾皎指了一下台下,“和叔叔伯伯们说话呢。长庚要带着三爷爷去地里,下面着实忙呢。”
朱世杰便道,“甚时开始?”
卢士信也问,“小嫂子,你卖的什么关子呢?连延之也不知道。把咱们搬到山坡上就不说了,毕竟景色也很不错,可那头架起来的大锅是什么?要学咱们行军,弄弄炊食吃?”
朱襄端起柴文俊的茶杯喝茶,“我倒是知道一点,只路上把我腻味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