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亦甚想你+番外(9)

好在从院落到前厅的距离不短,她压低声音说几句话,那些人也是听不见的:“陛下,我还是回去吧,这样的场合,我在这里难免不合适……”

“人都到这儿了,怎么又不肯走了,”皇帝语气带笑,却不停步,道:“难不成还跟小孩子一样撒娇使小性子,要朕抱过去才行?”

他这话说的轻然,可青漓敢打包票,自己要是真的转身就走,皇帝只怕当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抱进去。

他不要脸,自己还要呢。

于是青漓不再开口,只微红着脸颊,亦步亦趋的跟他进了前厅 。

皇帝到主位上落座,青漓在他身后瞧了一眼,却微微露出几分惊色,心底隐有动容。

他所在的主位边,竟另设了位子。

青漓瞧一眼早早候在里头的陆女官,心中便暖了几分。

——想必是皇帝刻意安排。

英国公几人只是臣子,谁敢把自己的坐席设在皇帝身边?

造反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

皇帝盘膝坐在主位,却向她伸手:“——到朕身边来。”

青漓低低的应了一声,就着他的手,在他身边坐了下去。

陆女官向着门边的内侍轻轻颔首,那内侍会意的点头,出言请英国公几人入内,依次落座。

英国公等人年纪都不轻,在朝堂沉浮已久,拔一根儿眼睫毛都是空的,方才并不知青漓身份,此刻只见她与皇帝并坐,便知她是那位皇帝刚刚册封的小皇后了,眼见皇帝不落儿的随身带着,也对她的得宠暗暗称奇,心中思绪万千,面上却还是恭敬的举杯敬酒,致意皇后千岁。

那几人都是男子,区区一杯酒,自是不放在心上,青漓虽并非一定要喝,却也不好落几位重臣的面子,抬手端起那酒盏饮了一口,从脸颊到脖颈,便不由自主的染上了一层绯色。

皇帝这才知她饮不得酒,低声责备她一句:“喝不了便不喝,做什么逞强?”

英国公几人离得稍远,倒是不曾注意到这一节,为着避讳,他们也不敢总是忘青漓面上瞧,自是注意不到她面色,只按制再度举杯——需得三杯才算完,青漓才喝了一杯,后头还有两杯欠着呢。

青漓被皇帝训了一句,再看着面前的酒盏,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正心生犹豫的时候,却见皇帝伸手执起她面前酒盏一饮而尽。

在几位臣子惊讶的目光中,他道:“皇后量弱,饮不得酒,便由朕替了吧。”

英国公是跟随皇帝多年的旧臣,最是知晓他无情心性,此刻见他竟待这位皇后这般体贴温情,禁不住暗暗吃惊。

皇帝正当盛年,膝下又不曾有子息,愿意送上门的女人,自然多的宛如过江之鲫。

在皇帝还是皇子,身处西北军营时,便曾有将领之女在探望父亲时对他一见倾心,趁夜偷偷跑到他营帐投怀送抱。

那女子私心想着自己父亲与他交好,又是美人往前送,皇帝怎么也不会拒绝才是,却不想他半分脸面都没给她留,一脚踹出去之后,便叫人送回那女子父亲那里,当天夜里,那女子便哭哭啼啼的被那位将领赶回家中去了。

在西北时,皇帝治军极严,军营中令禁女色,自己也是以身作则,英国公在侧见着,也以为皇帝是不欲坏规矩,又不喜那女子无礼罢了,却不想等到皇帝登基之后,身边也仍是干干净净的。

如此一来,即使是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头也禁不住留了几个疑影。

男人嘛,大家谁不知道谁,脱了裤子都是一样的,你要是真洁身自好了,外人嘴上夸几句,心里头还不定怎么想呢。

譬如那时候,英国公心里头想的就是——真惨啊,好不容易得了皇位,却没儿子继承下去。

更深一层的则是——陛下是什么时候伤了身子,不能近女色的?

又或者是——从不见他身边有女人,不会……很早就已经伤了吧?

唉,越想越可怜了。

在朝野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某些胆子大,觉得皇帝生不出儿子的人,甚至已经在暗地里联系宗室,赌一赌将来哪一位的儿子会被过继了。

自始至终,皇帝却没有表露过自己的态度。

之前,英国公也以为皇帝那般淡然,可能是讳疾忌医,直到此刻,他才隐隐有一点感悟。

说什么不近女色,大概是因为……心里想要的那个人还不曾出现吧。

“陛下这一次呀,”英国公缓缓的斟一杯酒,在心底道:“怕是真的栽了。”

就是不知道,这位小皇后能否破除几代以来,大秦皇后身上萦绕的诅咒了。

这诅咒,本是在内宫之中广为流传,后来才渐渐为民间所知。

虽说鬼神之事虚无缥缈无根无据,但事实上,大秦接连几代以来,细细数之,竟无一位皇后得以善终。

无需说远了,便是最近的两代皇后,便未曾逃开这个魔咒。

先帝的生母孝慈皇后本是英宗正妻,更是英宗还不曾称帝时便册立的王妃,但英宗偏宠侧妃,也就是后来的元贞贵妃,一度使得孝慈皇后的日子极度难熬。

事实上,这些事情本就无需多说,只听听贵妃封号的“元贞”二字,便尽可知晓贵妃有多么得宠了。

元者,善之长也,故从一。

这个字,历来都是中宫独有,却被英宗赐给了贵妃,其中的恩宠之盛,实在是难以言表。

按制,贵德淑娴四妃封号都只得一字,但到了元贞贵妃身上,英宗硬生生顶着朝野非议打破了旧例,为彰显贵妃荣宠,赐予元贞二字封号,这一点,便是在大秦史书中,也是独一份的。

人心皆是欲壑难填,元贞贵妃自然也不会例外。

她出身簪缨世家的何氏一族,家族势力强盛,丝毫不输中宫。

更何况,她膝下有子,更有英宗的宠爱做底气,对于那个至高无上的位子,也是有希望一搏的。

至英宗十五年,中宫昭仁殿现巫蛊之祸,英宗大怒之下圈禁皇后,至次年二月,英宗不顾朝野非议,悍然决定废后。

皇后本就是中宫,儿子又是嫡长,眼见着熬死英宗就好了,好端端的,搞出那些巫蛊之祸,对于她又有什么好处呢。

明眼人都看得出,无非是元贞贵妃眼红那个位子已久,终于伸手染指罢了。

时年,英宗登基十五年整,于朝野间威势渐盛,却仍有先帝时期的老臣劝谏,更有三千太学学子在宫门外静坐抗争,得益于此,终英宗一朝,孝慈皇后都不曾被赐死,元贞贵妃虽得宠,却也终究不曾坐上后位。

而她所出的皇子,终究也没有得到嫡出的身份。

只是,对于先帝而言,即便是生母不曾被赐死,也不会叫他的境遇好半分。

中宫被废,他作为曾经的嫡长子,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地位无疑就变得尴尬了起来。

按制,他本应是理所应当的继承人,可是当生母被废之后,地位却瞬间一落千丈。

英宗虽偏爱元贞贵妃,不喜孝慈皇后,却也不至于杀自己的嫡长子,更不会由着别人作践他,但饶是如此,却还是在元贞贵妃的枕头风之下,为皇长子指了何家之女为妻。

这一位何妃,便是今上的生母,后来追封的孝仁皇后。

在先帝一朝,翻遍了史书也找不出孝仁皇后一称,因为这个谥号,是在皇帝登基之后,为他生母追封的。

终先帝一朝,对于孝仁皇后的称呼,也不过是一个不妻不妾的何妃罢了。

于先帝而言,他本是嫡长子,只可惜命途多舛,生母因元贞贵妃被废,自小便在元贞贵妃盛宠的阴影下长大,不得不耐着性子与她虚与委蛇,更是被迫迎娶了何贵妃的侄女为正妃,甚至于为了使何氏一族安心,与何妃生下了嫡长子,也就是现在的皇帝。

在那样的环境下,注定了嫡长子不会被他喜欢,能够跟仇人之女谱写一段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的确是有,却绝对不会出现在皇家。

在蛰伏之时,先帝或许会强忍着恶心同何妃相敬如宾,与嫡长子父慈子孝,但等到储位稳固,以及成功扳倒何家之后,态度自然会是天差地别。

理所应当的——先帝也就愈发不喜见到自己的正妃何氏,以及那个不被喜欢的嫡长子。

说起来,也是讽刺,先帝当年曾经遭受的境遇,竟又在他嫡长子身上同样出现了。

初云之初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