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远怕老婆也是出了名了,不止家中,甚至工部衙门里上下也是无人不知,旁的同僚家中或多或少总有那么几个貌美小妾或者通房,姜府上除过杨氏及其女儿身边有几个年轻的丫鬟,其余都是小厮或粗使的婆子。
也是因此,姜府里除过杨氏多年前为姜明远生下的一子一女,再无其他的少爷小姐,在京城的官宦人家中,堪称人丁单薄了。
尤其……这杨氏生的本就不算出众的,年纪一大,就愈发不能入眼,然尽管姜明远十分羡慕别的同僚美婢环绕,却不敢对杨氏提一丝儿想法,否则只怕这婆娘要上房揭瓦,叫家无宁日。
不能纳妾也就罢了,姜明远财务上也不太自由,家中财政都被杨氏紧揽,他好不容易才能攒上点私房钱。
结果前几日就全给了姜穂儿。
然而钱还是小事,他之所以能如此大方的拿银子给谷三娘母女俩,就是怕被杨氏发现她们娘俩,这婆娘当初为了能做他的正房太太,不惜叫自己的爹去将谷家赶尽杀绝,如今若是叫她知道娘俩还在世,指不定又要弄出什么事来,影响到他的仕途。
——虽然后来银子也搭出去了,那母女俩也没答应离开,姜明远虽然生气,却不敢声张,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没过半月,那杨氏却发现了他攒私房钱的事。
杨氏大闹了一通,非要叫他把银子交出来,然而姜明远哪里能拿得出来,便咬死说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私房钱,任凭杨氏去闹。
反正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叫人知道姜穂儿母女的存在啊!
然而那杨氏也不是吃素的,眼见这次姜明远咬得这么死,愈发认定他是有鬼,于是冷静之后,转换思路,开始朝姜明远近身的人下手。
几番威逼利诱,她就发现了前些日子姜明远有些行踪不太对。
她问那姜明远贴身的小厮,“前些日子老爷可有过应酬?”
小厮老老实实答,“回夫人,近来朝廷管得严,大人们业余之间根本不敢随意吃酒。”
“这就奇怪了。”
杨氏皱眉,既没有人请吃酒,姜明远怎么会去了那个什么留仙居?那不是吃酒的地方吗?
管家婆子是杨氏心腹,此时忍不住道,“那勾栏之地向来不入流,听闻京中有些酒楼为了招揽生意,暗地里弄些小娼妇唱些淫词艳曲勾男人的魂,咱们爷别是去了那种地方,才把钱花出去了吧?”
“什么?”
杨氏登时就坐不住了,“若果真如此还得了?银子是小,他的前途可要紧,若是叫人知道了,这乌纱帽还能不能得保?”
管家婆子赶忙道是,“就是这样说,老爷如今正是好势头,若是被那帮小娼妇们害得丢了前程可怎么好?”
杨氏一拍椅子,登时就给立了起来,“我这就去看看,这留仙居究竟是什么地方,若真是有那些猫腻,一定要举报官府,给封了才是!”
语罢便领着家仆杀了过去。
第67章
鉴于杨氏这次只是去打探“敌情”,又怕打草惊蛇,因此只带了管家王婆子出的门。主仆二人坐上马车,在路上走了约莫小半个时辰,才终于到达留仙居的门口。
要花小半个时辰才能到的地方,杨氏心道姜明远绝不可能是闲来无事偶然路过的,便越发认定了这酒楼有什么猫腻。
然而等她立在留仙居门外打量过一圈后,却觉得这酒楼的外观看起来与寻常的饭铺子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稍显朴素了些,又不由得犯起了嘀咕,跟那王婆子道,“是这里吗?别是弄错了。”
王婆子却道,“若是真的有猫腻,自然得深藏,哪能叫人在门外就看出来?夫人,咱们来都来了,就进去看看吧。”
说的似乎也有道理,杨氏便点了点头,踏进了留仙居的大门。
这时候正是饭点,店中客人不少,难免有些喧杂,杨氏仔细打量四周,见内里也依旧只是一个饭馆的模样,装潢之类也没什么出彩,唯独只是生意好了些,上菜的跑堂们忙碌的穿梭其间,空气中满是酒菜的香气。
杨氏又狐疑起来,这看起来就是个寻常饭馆吧,若真有什么小娼妇,会藏在哪里……
店小二可不知这二人的打算,见有客至,忙迎上前来招呼道,“这位……夫人,可是要吃饭?”
杨氏才没什么心情在这吃饭,想了想,问那店小二道,“你们这……除了吃饭可还有什么?”
店小二还当她是要住宿,便答说,“这位夫人,我们这是酒楼,只做餐饮生意,没有客房住宿的。”
杨氏刚要说话,那王婆子赶忙抢问道,“那你们这里都有什么特色?”
店小二便熟练的报了几个菜名,又道,“咱们这主营苏浙淮扬菜,东家专门从江南请的厨子,口味地道,您瞧这些客人,大多都是回头客,夫人若有兴趣,不防点几样菜尝尝?”
“还真是个做菜的?”
杨氏可是狐疑坏了,若这店家真的只是做菜,那姜明远的那些银子到底是怎么花出去的?就算顿顿来吃,也得吃好些天吧!
眼见她犹豫,店小二眼珠一转,又赶忙道,“对了夫人,我们酒楼还有一样特色,那便是点心,点心师傅也是江南来的,还在大户人家做过白案,手艺好的没得说,好些客人吃完还专门打包带走呢,您要不要也来点尝尝?”
这说来说去还是没说到点子上,王婆子等不及,索性直接问道,“你们这难道就只是吃喝的地方?倘若客人吃的无聊,可有什么歌女助兴?”
却见店小二一愣,登时朝她投来匪夷所思的目光,“这老嬷嬷,你把我们这当成什么地方了?我们做的是正正经经的生意,您要想找歌女舞姬,那可是走错门了,出门右转往城中,百花巷那儿请吧。”
说着又嘀咕道,“一把年纪了,怎么这么老不正经!”
“你……”
王婆子恼羞,却又顾忌着在杨氏面前嚼的舌头,不敢乱发火,只呵斥道;“谁说我们不是吃饭的,不过随便问问,瞧你这什么态度,还不快引座!”
店小二这才没说什么,因这二人去内里入了座。
杨氏本没什么胃口,但王婆子怕主子治她虚张声势的罪,应是劝着杨氏点了几道菜,“夫人常年在府中操劳,也该出来放松放松,既然这饭馆味道不错,那您不妨尝尝,离家这么久,也当想念家乡的味道了。”
说实话,杨氏来时,既抱着捉贼的心思,却又害怕真的捉住什么贼,此时见此处确实是个正经的酒楼,反而安心不少,只嗔了王婆子几句,便真的尝起了菜来。
她也是江南人,因此不尝不知道,一尝才发觉这留仙居的味道确实地道,一面吃,一面点头道,“还不错。”
王婆子赶忙改变风向,哄道,“夫人,兴许咱们想错了,那私房钱的事是个误会吧,我琢磨着,大人也是想家了,听说这酒楼味道好,才特意来此尝鲜的。”
如此便最好不过,杨氏点了点头,道,“以后可常来吃吃。”
王婆子道是,伺候她吃完,便原出了酒楼的大门,正要招呼马车,余光一瞥,正瞧见大门旁姜穂儿卖点心的窗子。
王婆子抖了个机灵,对杨氏道,“您瞧夫人,方才那小二说的不错,这酒楼竟还专门有点心外卖的,既然大人喜欢这里的味道,咱们不妨给大人带几样回去,也顺带叫公子小姐尝尝鲜不是?”
杨氏想了想,此番她与姜明远较劲,姜明远死不认错,两人便一直僵着,如今查探这么久,又没查出个什么,想必是她闹了个乌龙,不如就听了这王婆的去买上几样点心带回家,也算是给个台阶,和缓一下夫妻之间的关系。
杨氏便颔首,去了那卖点心的窗口。
如今天气好了,出来吃饭的人也多,又是在饭点上,不止大堂里头忙碌,专门来买点心的也是络绎不绝,杨氏刚走近几步,瞧见那来来回回动作麻利的卖点心的丫头,忽然不由得一怔。
她觉得这丫头……怎么有些面熟?
照理来说,一个卖点心的小丫头,年纪还是如此年轻,她该不认识的,可杨氏就觉得这丫头眉眼之间有些像谁……
又在旁暗暗观察了一会儿,她终于想了起来,这丫头长得似乎有点像姜明远那个前妻。
对,就是那个家里开点心铺子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