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番外(92)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好吧。这样不幸的过往,谁都不想提起吧。

我伸手抱了抱她,道:“都过去了,我们要好好活着,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慰藉。”

这一刻,想起遥远的另一个世界的父母,他们如若知道我还活着,一定万分欣喜的吧……可我却回不去了……

正散漫的沉浸在回忆里,突然听到一句“谁?”

我与阿夏皆抬起头来,来人提着一盏明晃晃的大灯笼站在我俩身前,略有些警惕的问。

“老张!”我一见这位老熟人,一扫刚刚阴郁的心情,兴高采烈与他打起招呼来。

“……夫人?”

“阿夏?”

老张眯着眼,低着身子,这才看清我俩。

“这么晚了,还一个人巡夜呢?”我打趣他道:“也太尽忠职守了。”

“今日除夕,院子里的人散了许多,我总该提心着点,不至于出什么乱子。”老张回答我,依旧是那正儿八经的语气。

我见他终于不再称自己“小的”了,也高兴了几分,与阿夏站起来,同他道:“今日也没几个人了,与咱们都相熟的,也就你、我、阿夏、蓝玉四人,不如一块热闹热闹?”

“不合规矩。”老张率先摇了摇头。

“什么规矩不规矩的,你就说罢,听不听我的?”我故意凶巴巴的看着老张。

老张看着我,也面露难色。

“夫人都这么说了,可不得顺着她么?”阿夏笑着打起了圆场,向老张说道:“张师傅若不接这茬,夫人恼怒起来,到时候我也是要劝不住了。”

老张听罢,只好摇摇头,默默答应。

于是由建兴八年转建兴九年的这个除夕夜里,是我过得最为热闹的一个年。我叫来蓝玉,我们四人一起在厨房造起了反。蓝玉升了火,阿夏找来食材,切起了菜,老张择负责烧水与打下手,而我做起了最为重要的活儿——掌厨。

这日夜里,我们做了整整一桌的菜,我做了一条好大的烤鱼,蓝玉虽然贪嘴,但也知道我们四人无论如何也是吃不完这么多的。

“吃不完怎么办?”蓝玉仍然保持着她那天然呆,看着我,问。

“吃不完,当然就剩下了。”我理所应当的回答,顺手弹了弹她的小脑门,“难道你不曾听说‘年年有余’这个词?”

回答完蓝玉呆头傻脑的问题,阿夏端来烫好的酒,我们围坐在桌案前,周围燃了炭火,暖洋洋的,我们放肆的喝起来。

“今夜便这样,一起守岁!”我喊道。

“守岁!”蓝玉也跟着我一起大喊。

“老张辛苦,敬老张一杯!”我继续嚷嚷。

“敬老张!”蓝玉仍跟着我瞎喊。

阿夏看着我俩疯疯癫癫,最终忍不住笑起来。老张仍有些局促,见我俩都逼着他喝酒,他也只好就范,没想到几杯下肚,自个也飘飘然起来。

“夫人……不对,阿玥,好酒量!”老张忽然也大声起来。

“好!”我鼓鼓掌,道:“就该这么叫我!”

“再敬你一杯!”我举起酒杯,“祝贺你拜托封建思想的桎梏!”

老张又是一杯酒咕咚下肚。

“再敬!”我又给自己倒满,与在座的诸位说:“我们友谊地久天长!”

阿夏笑问:“久到何时?长到何处?”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我一时激动,用一首古老的情诗唱诵了我们的友情。

夜里,四周都静悄悄的,唯独我的住处一片灯火,热闹喧嚣,饭菜的香味不断盈出室外。很幸运来此数年,除了诸葛亮,身边一直有他们陪伴。“一定要长久的幸福与快乐下去啊”,我在心里这么想。

想着想着,醉意袭来,我歪在蓝玉香香软软的怀里,朦胧间仿佛听到了遥远现代春晚里的快年倒计时。

“咚——咚——咚——”

“十二点啦。”我揉揉眼睛,对醉倒一片的各位说。

“建兴九年,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有新电脑了好开心!!!要通宵玩!!!!

第96章 前奏

建兴九年的第一天,忽然下起小雪。

回想起来,建兴八年的冬天是没有下过雪的。

我走在宫苑小道上,寒风凛冽,在感受这新年第一日严寒的同时,不由把斗篷系的紧了些。

见到婉宁,自然是先行了个礼道:“新年伊始,来拜见娘娘,娘娘安好。丞相身在汉中,无法亲自前来,亦嘱托妾必要替他向娘娘行礼问安。”

婉宁见我来了,十分的高兴,叫我赶紧起来,也道:“姐姐下回千万别再行这样的大礼了,我们这样亲密的关系,都被这些俗礼拉远了。”

见她笑,我也笑,婉宁说着话,抱着公主凑上前来给我看,“姐姐瞧,一眨眼半年过去,照君也开始长乳牙了呢。”

我摸了摸襁褓女婴的笑脸,她倒不怕生,黑溜溜的眼睛看着我,对着我咧嘴发笑。

“真可爱。”我瞧着公主的样子特别萌,心里也生出许多喜欢。

“果儿如今也该会走路了吧?”婉宁问我。

“是啊。”我点点头,想起果儿刚学会走路,就一天天的爬上蹦下,两条小腿恨不得要即刻走出成都去,实在太淘气。我说她几句,她又赖在地上大哭大闹。俗话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轻轻拍她两下,她还哭得更厉害了。气得我无可奈何,想立即把她送到汉中去,送到诸葛亮跟前,让他也头疼头疼。

“果儿太调皮。”我又摇摇头,与婉宁说。

“倒是瞻儿渐渐长大,性子越来越沉稳了。”婉宁说,“与相父的样貌脾气也越来越像了。”

婉宁虽是赞许的语气,我听了却还是有些不是滋味。与其说是“越来越像”,不如说是诸葛瞻在被“逼”着靠近他的父亲。这孩子,有些过于早熟了。毕竟是诸葛亮的儿子,众人嘴里只有溢美之词,因此哪怕是天赋逊于他的父亲,他也希望能在后期通过自己的努力赶上他。

“继承”这种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真是害人。

本来只是简单聊聊,既说到了诸葛瞻,不免又说起了诸葛亮。

婉宁作为皇后,虽处深宫,却还是知道许多朝政上的事,大约也是她细心留意的缘故。

“魏国主将曹真一死,司马懿便接掌了雍凉军权。”婉宁与我说着,虽是平常波澜不惊的语气,但当我作为现代人听到“司马懿”这个名字时,心中还是激起了一层巨浪。

婉宁此时或许不会知道,这三个字将对诸葛亮的军旅生涯有着怎样的影响,对中国历史的走向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先辈们千辛万苦打下三分天下的格局,居然会在他的手里得到结束。

而那个王朝,也不过只得到短暂的安定,继而引发更大的动乱……

“姐姐?”婉宁见我呆呆的,试探的问了句。

“哦……”我眨了下眼睛,即刻回过神来,强装淡定道:“是了,前些日子,蒋琬也与我说,丞相打算开春后率蜀军过武都攻祁山,新的一批木牛流马也已经准备就绪。”

说起木牛流马,不由让人想起建兴七年,我与他骑马北征的路上,天空也是下起这样纷扬的小雪。那雪落在我们的发丝上,外衣上,密密麻麻,顷刻间便与他一起白了头。后来他从第二次北伐的前线退回,一到汉中,就把自己锁在书房里仔细琢磨这运粮工具,一刻也耽误不得。

如今,也已是第四次北伐了。

还剩几次呢?

“李平以中都护的身份入相府也有一段时间了。”婉宁道,“听说,是相父将这样的大权交于他的。”

“你知道相父究竟是如何想的吗?”

看着婉宁一脸的困惑不解,也许不止是她,在满朝文武的眼里,一贯水火不容的二人,忽由诸葛亮做了让步,让李平入府主事,这一切不是很令人匪夷所思吗?

“的确是丞相的主意。”我点点头,犹豫了片刻,不知该不该将事情的缘由告诉她,毕竟这样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婉宁还要照顾公主,若让她知道,恐怕只会使她分心。

“姐姐,你一定知道什么。”她又说:“告诉我。”

“我知道你们不愿让我担心,可是这样隐藏着,我终归也不能放下心来。你若告诉我,将来有什么变化,万事也好有个准备。不是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