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番外(47)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我严重怀疑是孙权派他来盯梢的。

他不是大都督么,还得抽着空来管他主公的家事,闲人陆都督吧。

刚进四月,下了几场大雨,天气骤升骤降,左妙原本心情不定,这回一下子病倒了。请了大夫来看,开了些方子。她这次病得厉害,好几日没有出房门,脸上也失了平日的红艳色彩,我看了有些心疼。

这日外边仍在下着雨,我撑了伞匆匆出去,想就近去药铺为她把药抓了。路上需要穿过一条巷子,我赶着路,巷中空无一人,雨珠打在伞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除此之外,我听到身后还有别的声音。

是人的脚步声。

天阴沉得很,我心中不定,于是加快脚步,眼见快要出了巷口,那口上忽又冒出两人来。

我停下步子,看来者不善,于是调过头,身后果然也跟了两个人。

“烦请姑娘配合我们走一趟。”其中一人说。

马车一路不知行了多久,被四个大汉挟持上来,我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好汉不吃眼前亏。心想一个我至于让对方派出四个男子来对付的吗?

终于等到车停稳后,我本想寻个路子逃跑,刚跳下马车,却发现周围戒备森严,到处都有巡游的士卒。这地方恢弘壮丽,丝毫不逊于蜀宫。

这时我才隐约猜到我到哪里了。

来人将我引到一处偏殿等候,我站在窗前望着那瓢泼大雨,将不远处的一池春水漾出无数碧波,阴雨天,心情也稍许压抑。

正胡思着,终于听到渐近的脚步声。

我转头,果然没错了,除了孙权,还有谁?

只见他从外边进来,身上还沾了些雨水,宫人帮他换了外衣,他摆摆手,命他们都退下。

这些细微的举止动作,以及迈进屋子时的步伐,与那日又完全不一样了,今日的他,看上去不再是个“情种”,而是一个真正的君王。

“我看你并不惊讶。”孙权看我面色如常,道。

“能直接将人截来吴宫的,也只有吴王了吧。这是能想到的事。”我虽知是“虚惊一场”,还是忍不住想白他一眼,“除了您,谁还敢呢?”

“只是——”我拖了拖音调,“吴王下回再派人来截我,一个就绰绰有余了,一下来四个,我还真是有些惊慌。”

“原本也不想,只是陆逊说你狡诈,不得不多派些人防着。”孙权听我这么说,哈哈一笑。

我一听陆逊,暗暗在心里“呸”了他一千回。

“你倒学乖了,那日的轻狂劲呢?”见他又问,我听了,低声嘟囔道,“那日哪知道您是‘吴王’啊,要知道,也就不敢造次了。”

我心想,这货该不是想报上回吃烤鱼的仇才把我截进来的吧,哦吼,又要完蛋。

心里的小算盘还在打着,孙权只问,“左妙她,最近如何?”

我听他问完,这才松口气,原来是为了这档子事,害我多心又多虑。

“并不太好。”我摇头。

“如何说?”孙权见我这番说词,紧接着问我,神情也紧张起来。

“最近天气多变,她着了风寒,想来也不是什么大病。”我看这孙权转眼又要一秒变情种了,有些好笑,“这不正要去抓药,就被带来了这里。”

我“唉”了一句,摊摊手,表示无奈。

孙权这才知道,赶紧差宫人去请太医,嘱咐我带去给左妙瞧瞧。

我看他如此紧张,于是问,“吴王不如亲自去看看?”

言罢又觉得自己说错了话,这样的境况下,两人如何还能见面,不是徒添尴尬么。

果然孙权想了想,也摇摇头,说,“罢了。此时再见只是增烦恼而已。”

“你。”他忽又抬头看着我,“你叫阿玥?”

我心想这吴王记人名倒记得快,于是爽快点头说,“是。”

“此后每过十日,你便来这里,将她的情形说与我知。”他命我道。

我皱了皱眉,本想只在东吴躲藏一段时日再做计较,如何又与吴王搅上了关系,迫于这人“淫威”,我不得不遵从,说,“是。”

接着又反复交代了几句,无非是关于左妙的,我耳朵都听出老茧了,一边“哦哦恩恩”的敷衍应着。

“等等。”

最后我要告退时,孙权想起了什么,说,“你进宫总要个物件凭证。”

孙权环顾四周,最后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熟练的解下一块螭龙玉佩抛与我,我赶紧一把接住,紧紧握在手里。

玉是好玉,触手生温。

作者有话要说:

周五了。刚刚听完一场讲座。

祝大家周末愉快。

雨停了,更完,我也收拾收拾回宿舍了。

春天到了,绿柳抽了新芽,桃花也开了,有空去看看。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蛋咩咩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2章 挨打

此后每过上十日,我都会避开左妙一干人偷偷溜出来。没办法,毕竟是吴王郑重交代过的,不能让左妙知晓,现在我可是彻头彻尾做了孙权的“细作”了。

今日孙权在朝堂上议事到很晚,我也只好等到很晚,我在屋内踱着步子,东瞧西看。他给我的那件入宫信物倒是个好东西,我估摸着,不是俗物。也是,像这种身份的人,怎会佩戴俗物?

我想起那夜,还打碎过诸葛亮一串玉佩呢,最后这事却不了了之了。

正低头把玩着这玉,孙权跨了门槛进来。这时外边已经黑了天,他来时身着朱玄衮冕,好像有些劳累,倒有几分诸葛亮每回议事完毕,回到起居处疲惫不堪的情状。说起来这两人年纪相仿,相较诸葛亮,孙权却总是看上去要身体康健,神采奕奕些的。

他见我持玉看得仔细,说,“你可别小看这玉,它大有来头。”

我好奇,“怎么说?”

这话问得唐突,也可以说是十分没规矩了,在丞相府待久了,礼数是一点儿也不懂了。

孙权听了,也瞥我一眼。

我赶紧跪下伏了伏身子,说,“奴婢一时失仪,请吴王饶恕。”

孙权见我突然紧张,倒乐了,“之前不见你这样恭谨。”

我将头额头抵在手背上,撇撇嘴不说话,心中却想,“‘奴婢’这个词,叫得人太没尊严了,作为现代人来说是真真的不习惯。”

“起来吧。你还当以前一样就好。用不着拘谨。”听到孙权这么说了,我方才从地上起身。

“这玉是当年从洛阳王宫里拾获的。”孙权开始解释。

“当年?”我问,“哪一年?”

“初平二年。”孙权说。

我眼睛转了转,于是又放弃了,毕竟,我也不知道初平二年是什么年啊……

“你那时候怕还没有出生吧。”孙权看我一脸迷茫,笑笑又说,“初平二年,那一年,我父亲战死。”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轻飘飘的,并没什么重量,入到我耳里时,却有些不是滋味。

在这乱世风云里,有如草根起家,百折不挠的,也有如十八岁就提领江东,据守一方的。前者如刘备,后者如孙权。或许有人会觉得后者更为轻巧易得,不值什么吹嘘夸耀,但,谁都不是他,谁又能真正读懂他,看到他背上所担负的重量呢?

我忽然觉得,这些历史上留着赫赫姓名的人物,每一个都不容易。

“左妙她,近日如何,可有起色?”他转回思路,问我。

“吴大王回命我带回的大夫果然要比寻常街头的庸医好上许多。”我回过神来,点点头,顺便夸了一番。“她已好许多了,再休息一段时日就该大好了。”

孙权这才吁了口气,说,“很好,很好。”

“她并不知你来吧?”孙权问。

“放心,她一无所知。”我拍拍胸口,肯定的回答。

“那就好。”孙权说,继而看了一眼我,“这事办的好,也该给你些赏赐。你想要什么?”

我听了,于是歪头想了想,现下也算衣食不愁,对银钱这种东西又没什么特别的兴趣,一时还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别人听了都是即刻讨赏谢恩,你却一脸茫然。”孙权看我表情,觉得好笑。

“不如今日把这赏赐先搁置着了。”我向孙权提议,“来日想到了,再与吴王提也不迟。想来吴王坐拥江东,也不是不守信之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