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若安年(227)

“是这样吗?”裴锦箬眯眼笑望他。

燕崇虎了脸,“你敢说不是?”

裴锦箬威武只能屈,“好好好!是是是!你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我还得谢谢燕世子的日行一善呢。”她挽了他的手臂,仰头望着他,眼底星星点点,全是笑意。

燕崇人忍不住也笑了,抬手,将她紧紧环住,见边上一丛红色的茶梅开得正好,选了鲜妍的一朵,摘了下来,转手便簪到了她鬓边。

“锦箬!”正在这时,却听得不远处一声呼唤,既惊且喜。

裴锦箬转头看去,亦是惊讶地眨了眨眼。

来人不是别人,却是许久未曾见过的季舒雅。

她身后还跟着一个看上去眼生,面貌敦厚的男子,想来,便该是她那个还未曾谋面的夫婿,李家大爷了。

“舒雅姐姐。”既然遇上了,自然没有视而不见的理,裴锦箬轻笑着唤了一声。

季舒雅望见裴锦箬身畔的燕崇,笑容微敛,多了些局促,屈膝唤道,“燕世子。”

她身后的李建生亦是抱拳行礼。

双方各自见了礼,算得认识了,又说了两句闲话,裴锦箬和燕崇便先告辞了。

等到坐进马车,燕崇却是问道,“季岚庭的姐姐……我记着,早前的时候,与叶准很是亲密,不是吗?”

裴锦箬有些诧异地望向他,“你怎么知道?”

“你上次和季岚庭来这里赏茶梅,差点儿把我气死的那回,她和叶准不也来了吗?我瞧见了的……”叶准看季舒雅的眼神,他也是个男人,不会会错意的。

裴锦箬恍然,“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你查叶准查出来的。他们是年少时便认识的,也算得青梅竹马吧,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我查了叶准,却并没有查出什么。很平常,淮阳一个乡野秀才的儿子,因为是在一棵大槐树下生下的,所以取了个槐生的名儿。他与季岚庭都跟着宁老学士习学,这才认识,继而,又识得了季家大姑娘。只是后来,宁老学士离开,却也一并带走了他。”

原来……叶准居然也是宁老学士的学生?裴锦箬有些惊讶。

不过……听燕崇的意思,叶准的身世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那……他应该没有针对靖安侯府的理由才是,莫非……他们之前都想错了?

凤京城中人才济济,擅长丹青的,大有人在,见过她的人,也不少,未必就是叶准。

只是转头,却见燕崇皱着眉,似是有些苦恼,面色凝重的样子。

她心头一动,不由问道,“既然觉得再寻常不过,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只是有些奇怪。宁老学士告老还乡,为何却又落脚淮阳,虽说是季家重金礼聘他为季岚庭授学,却又为何要独独多加一个叶槐生?说是他父亲与季家是旧识……他父亲去世时,曾托到季家老爷跟前多多看顾,会因为这样,便让宁老学士一并收了他做学生吗?宁老学士带走他,便是看重这个学生的意思,当然了,也因为他孑然一身,不像季岚庭,有所家累。”

什么都能说通,可是……“你……还是怀疑叶准?”裴锦箬目下闪动道。

“没有证据!这个人的过去,太寻常,太干净,就好像是特意要让人瞧见的一般。我也说不上来,就是直觉……总觉得事情怕是没有那么简单。”燕崇目光微黯道。

裴锦箬的眸色亦是黯了黯,她心中对叶准何尝不是如此,何况,她比燕崇更能体悟到叶准的手段。这个人,短短几年内,就入了内阁,怎么可能会是个简单的人物?

若只是井水不犯河水,那倒也罢了,可若是那幅画,真是他所为,他到底只是想要借刀杀人灭她的口,还是就是想借由她,将燕崇,将靖安侯府一起拖下水去?

燕崇见她拢着眉,一脸忧虑的样子,不由笑着拥了她的肩头,“看我,随便两句话让你也跟着担心了。说不定只是我在锦衣卫待久了,有些太敏感了,别多想。”

裴锦箬笑笑,往他肩上靠去,只两人,却都不由自主地沉默下来,气氛再不如之前的欢快。

正月初十,衙门开印。

正月十一,今年的头一回大朝会,便是甩出了一个惊雷。年前有关郑家借由盐务,中饱私囊之案,经由三司会审,已有了新的进展。

却是郑阁老的两个门生,一个户部右侍郎史俊,一个漕运总督府少卿钱力先后招供,郑阁老确实与两淮盐务使和漕运总督暗通款曲。

锦衣卫也截获了一封密信为证,却正是事情爆发之初,山东抢地案刚爆出时,宦海沉浮多年,几经风雨的郑阁老便嗅出了山雨欲来之势,特意密信去往淮安和扬州,让两淮盐务使和漕运总督销毁罪证的密信。

距离此时,已有数月光景。

锦衣卫,乃是陛下手中亲握的刀,既然早早便截获了这么重要的物证,却一直隐而不发,直到此时,才将物证呈出,不得不让人讳莫如深。

物证上呈三司第二日,两淮盐务使上了请罪折子,另附上了一本账册,将这些年,与郑阁老的交易,还有周边涉案人等、盐数、钱数,都记得清清楚楚,乍一数去,那数额之庞大,哪怕是大梁的国库也望之项背。

这么一来,人证物证俱全,郑阁老,再也无法为自己辩驳。

外戚弄权谋利,乃是国之大祸,陛下震怒,下令将郑阁老并一众涉案人等立刻收监候审,涉案人府中尽被五城兵马司的兵马团团围了起来。

这一场酝酿多时的风暴,在春寒料峭的凤京城,悄然来袭,像是一场极为厉害的倒春寒,将还未暖和起来的凤京城在一夕之间,又变成了冰冷彻骨的寒冬。

裴锦箬想起凤藻宫中的郑皇后,控制不住的心中悲凉。她是大梁的一国之母,偏也是郑家的女儿,一边是丈夫,一边是父亲,最难过的,只怕就是她了。

也难怪,短短时日,她会消瘦成了那般。

何况……这场风暴,自然不会漏过她,还有她记在名下的荣王。

------------

第303章 风起

果真,没过几日,弹劾郑皇后与荣王无德不贤,挖出各种陈年往事的折子,便是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御案。

永和帝脸色铁青地扫落了御案之上堆成小山般高的弹劾折子,却只有两个词——禁足、彻查。

郑皇后的禁足才解不到一月,凤藻宫的宫门又再度紧闭起来。

外面,风声鹤唳,燕崇自然也是忙得不见人影。

这一日,他终于好不容易回来了,裴锦箬便是窝进了他怀里,才觉得,暖和了些,伏在他胸口,却是低声问道,“皇后娘娘真的不会有事吗?”

明明燕崇已经给过她定心丸吃的,可她还是心里没底。处于权力的漩涡之中,趋利避害乃是本能。

燕崇自小跟在永和帝身边,最先学会的,便是审时度势。你可以说他冷血,但这是处于这漩涡之中,必须学会的,取舍与自保的手段。

若非笃定郑皇后不会有事,那一日,他便不会特特交代她走一遭凤藻宫了。

“放心吧!”燕崇叹息着轻轻拍着她的头顶,以指为梳,顺着她的发丝,“皇舅舅不会动皇后娘娘的。”

裴锦箬望着他,一双眼,如琉璃般透明、清澈,被这双眼看着,却让人莫名的心惊,好像,她总能看到你极力隐藏的内心深处一般。

裴锦箬垂下眼去,她相信燕崇,或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永和帝。

永和帝不会要郑皇后死,甚至,会保下她的皇后之位,可是,于郑皇后而言,却未必就是幸事吧?

少年夫妻、红烛暖帐时,他们未必不曾山盟海誓,相约白首,可谁能料到……竟会走到这样的地步?

察觉出她心绪不佳,燕崇却是没有办法多说什么,只是抬手,沉默地轻轻拍着她的背,轻柔,而规律,一下,再一下。

二月间,大理寺监牢几乎已经人满为患,一个个从前朝中的肱股之臣被上了重刑拷问,人证、物证,渐渐齐全。

郑阁老之罪,已是板上钉钉,辩无可辩。

朝会上开始论处,有主张重处,以儆效尤的。

却也还有求情,请陛下念及郑家往日之功的。

便有人驳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郑家身为皇后母家,不时时警惕自身,反倒仗势而为,以谋私利,不过就是仗着往日之功,仗着皇后。

上一篇:神游青冥下一篇:婶婶的自我修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