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若安年(165)

大梁开国太祖当年起兵推翻前朝暴政,便是以天子之尊许下诺言,大梁是为平息战祸,应运而生,往后,大梁无论哪位君主在朝,若非逼不得已,绝不再掀战事,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大梁开朝已二十载,这还是个很年轻的王朝,太祖皇帝登基之时,已是老迈,又因常年征战,不过在位一年,便病逝了。

永成帝即位,还好,他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这些年来,大梁在他的治理下,已重现盛世之象。

只是,前朝时抢占了西北几座州城的狄族,一直是心腹大患,偏偏,这些年,狄族也处于内政混乱之时,偶有交战,不过小打小闹。

没想到,平静了这么些年的西北边关,却传出了异动。

裴世钦还记得幼时曾经经历过的乱世,那样的朝不保夕,人心动荡……实在是坐不住。

“不行,我得出去探探消息。”走了一会儿,裴世钦更是连屋子里也待不住了,一边说着,一边便是扬声喊着广白给他拿披风。

“老爷,这都什么时辰了,你要往哪儿去打探消息?”小袁氏却是皱眉拦下了他。

“我……”裴世钦这才后知后觉抬起头看了看天色,大梁国风开明,入了夜,也并未有什么宵禁,可即便如此,这个时辰出去,也委实太晚了些。何况……他又能往哪里去打探消息呢?

见他神色一缓,小袁氏不动声色引着他往罗汉床边坐了,“再说了,咱们家桓哥儿如今就在御书房,只怕,暗地里也有眼睛在盯着咱们家呢,这个时候,还是莫要妄动的好。”

小袁氏毕竟是英国公府出身,从小耳濡目染,这个时候,反倒比裴世钦这个一家之主能稳得住。

裴锦箬敛下眸子,丫鬟们刚好沏了参茶上来,她端了一杯,亲手奉到了裴世钦跟前。

“父亲且安心吧!夜深了,宫里又还没有消息,父亲即便出去,也不见得能打探到什么,倒还不如安心等着。英国公府那里得着消息总比咱们快些,听说了什么,总会来告知的。再不济,大哥哥不就在御书房里吗?父亲与其去问旁人,倒还不如安心等大哥哥回来。”

裴世钦一愣,片刻后,倒也是警醒了些,迭声道,“对!对!对!还是你们想的透彻,都怪我,一时心急,乱了方寸……”

“父亲心怀家国,人之常情。”裴锦箬淡淡笑道,这话却也不是恭维,裴世钦虽然有些自己的小心思,但他骨子里,却也有文人的气节,家国天下,经纬抱负,这些男人们有的,看重的,他也半点儿不缺。

裴世钦觉得这话说得动听,又见女儿乖巧地双手奉着茶杯,登时觉得这女儿顺眼了许多,接过茶杯,轻啜了一口杯中茶,温热舒缓了紧涩的喉口,他顿时觉得熨帖。

“你们说得对,咱们还是安心等着的好。让人去宫门处侯着,好接桓哥儿回家。”

“老爷放心,妾身已经安排妥当了。”

夜,从深,到浅,天光已微明。

这一夜,对于凤京城许多人家来说,怕都是难眠之夜。

就是裴锦箬,自认重活一回,心比从前大了不少,却也是翻来覆去,没有半点儿睡意,眼睁睁看着窗外一点点亮起,便是扬声喊了人。

门外有人听到了动静,快步而来,“姑娘醒了?”

裴锦箬没有想到居然是袁嬷嬷守的夜,看她神色有些委顿,眼下有黑影,便知道,她昨夜怕也是没有睡好。

裴锦箬略顿了顿,这才问道,“什么时辰了?”

“才卯时初刻,姑娘该再睡会儿。”袁嬷嬷虽这么说,却大抵也知道裴锦箬这是睡不着了,一边说着话,一边已是快手快脚将帐子撩了起来。

“大哥哥可回府了?”

袁嬷嬷摇了摇头,“暂且没有。不过,姑娘放心,老奴已是着人在门口守着,只要大爷一回府,他们立刻就会来报的。”

袁嬷嬷话音刚落,外间便是响起了脚步声,红绫快步而入,“姑娘,大爷回来了。”

一夜未归,裴锦桓除了眼里略有些血丝,瞧上去,却并未有什么憔悴之色。

倒是他们家里的个个,形容反而有些憔悴。

“到底怎么样?真要打?”见了儿子,憋了一夜的裴世钦再也忍不住了。

裴锦桓却有些讳莫如深的样子,“打不打的,倒是不好说。不过,边境有些不太平,倒是真的。”

说到这里,他略顿了顿。

裴锦箬分明瞧见他似是不经意望了自己两眼,正待她奇怪时,他却已经移开了视线。

“这桩事,是燕二公子立的功。”

裴锦桓这么一句,倒是让裴锦箬愣了愣,这当中,居然还有燕崇的事儿?

“城南有一家叫玉华台的狄人酒馆,燕二公子自从到了锦衣卫,也不知是如何,便怀疑上了那酒楼,一直派人盯梢,没想到,前两日,抓着了两个细作,从他们身上,搜出了西北布防图。”

细作?西北布防图?这话,哪怕是小袁氏这样的深闺妇人亦是听得心惊肉跳。

这玉华台在凤京城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怎么到如今才发现有问题?那些细作,之前都探听到了什么消息?

最要紧,那西北布防图,从何而来?

这么看来,潜伏在大梁的狄人细作,可绝不止这么两人。

何况……这样的事情,不该藏着捂着吗?

裴世钦目光轻闪,“这样的事儿……陛下没有特意交代?”

裴世钦有些后悔追问儿子,这孩子虽是聪明,却毕竟是才入官场,会不会太过实诚了?这样的事情,一问便说?

“放心吧!父亲!昨日,燕二公子便已得了密令,查封了玉华台,这样大的动静,那些暗处的人,早就听到风声了。”

言下之意,现在,这细作与西北布防图的事儿,已经全然不是秘密了。

裴世钦这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不过……

“陛下是什么打算?是要战?”

“陛下震怒,已经下令西北备战。”

裴世钦却是皱紧了眉头,“太祖遗命在前,朝中……只怕还要不太平。”

裴世钦毕竟也是有那么十几年的资历了,有些事情,还是看得明白的。

------------

第221章 婚旨

果然,如他所猜测的那般,第二日早朝,朝会上,便是争成了一锅粥。

主战的,说是敌寇来犯,若是此时龟缩,何以扬国威?

主和的,自然是搬出了太祖遗命,如今,狄族虽有异动,却并没有真正举兵来犯,防御是一回事,主动挑起战端又是另一回事。

有太祖遗命在先,若是陛下执意起兵,难免会有不尊遗命之嫌,届时,怕是会引得一些人口诛笔伐。

主战的却据理力争,如今,狄族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若不能先发制人,那岂不是贻误战机。届时,狄族举兵来犯,边境军民首当其冲,这个罪,谁来担?

主和的又说了,如今大梁境内百姓安乐,大有盛世之象,此时,若是随意挑起战端,粮草军备便要从国库中抽取。这些年,永成帝轻徭薄税,国库实在算不得充盈,若是要因一场战事,引得民怨沸腾,这罪,又该谁来担。

总之,我说你是奸佞,说不准,就是狄族买通的奸细,这才一再阻拦起兵,想为狄人争取时间。

你说我是佞臣,就想着军功,不顾百姓疾苦。

双方都是气势如虹,争得那叫一个脸红脖子粗。起初,还是据理力争,后来,渐渐便有些失了控,演变成了谩骂,将一个大朝会弄得跟菜市场一般杂乱喧闹。

永成帝在御座之上脸色铁青,抓起御案之上的一方镇纸,用力摔了下来,这才让偌大的太极殿安静下来。

“谁为奸?谁为佞?朕是让你们讨论是战,还是重防御,可不是要让你们去狄寇处俯首称臣。是战是御都是为我大梁江山稳固,哪里来的奸佞?真正的奸佞,便是那阻塞视听,歪曲事实,从中获利之人。”

一番话,让朝会之上文武,皆是闭了嘴,红了脸。

最后,永成帝一拍御案,掷地有声,“此事,不必再议。朕已传令西北各营,积极备战。若是他狄人不犯,那么,相安无事。若是它敢妄动,我大梁,也绝非任人宰割的软弱之辈。”

“户部、兵部,一切战备军需,都要备好。若果真要战,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筹备出军需。”

上一篇:神游青冥下一篇:婶婶的自我修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