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说十一弟的嬷嬷很尽心?”东宫的嬷嬷刚被换掉,九阿哥就让他额娘查他弟弟的嬷嬷,此事九阿哥同八阿哥说过。
九阿哥道:“说尽心的是我额娘,不是我。”
“那你想怎么样?”八阿哥问。
九阿哥年龄不大,有四妃之一的宜妃护着,没经过事,“不知道。”顿了顿,“你去问问太子?听说是太子让汗阿玛换的。”
八阿哥和太子的关系一般般,贸然过去,八阿哥担心被太子嘲讽,“也不差这两天。休沐日出去找四哥,让四哥去找太子,或者直接找汗阿玛?”
“汗阿玛日理万机,有空管这事?”九阿哥问道。
八阿哥想说,他没少管。随后想想,都是事撞到他面前,不是他找事,“会管,但得有证据。”
“那我先让人盯着她们。”九阿哥道,“再不行,我让人试试她们。”
八阿哥好奇,“怎么试?”
“在桌上放块黄金,或放一把碎银子。”九阿哥道,“我不信都不动心。”
八阿哥不禁笑道,“你这样……”
“我知道不好,可我这不是没办法么。那些奴才在你我面前一贯会装。就算有奴才告诉咱们谁谁不尽心,咱们也担心是诬告,不如亲自试一下。”九阿哥道。
八阿哥:“你那边的嬷嬷也试?”
“我以前认为她们个顶个的好,现在……”九阿哥摊摊手,“孙嬷嬷对二太子有多好,你我都知道,亲额娘也不过如此。可她呢。”摇摇头,不想说下去。
八阿哥眉头微蹙,不禁怀疑他身边的嬷嬷,“银子和金子太明显,用别的东西。”
“什么东西?”九阿哥问。
八阿哥想想,“我们去十一弟那里看看。”
哥俩在十一阿哥房里设好套,太子妃也从城里回来了。
小选是内务府先选,然后带去后宫,让缺宫女的嫔妃们自个挑。太子妃就是等她们挑宫女的时候赶过去说东宫也缺。
刘彻命内务府查过东宫的宫女,是在孙嬷嬷出事之后。孙嬷嬷被抓起来,人人自危,晚上值夜不敢睡,平时也不敢偷懒,当然是什么也查不到。
四妃不知道,也不敢查东宫的事,听太子妃这样讲,真以为缺人,就让她先挑。
太子妃一边挑一边跟四妃说,最近几年入旗的汉人的闺女都缠足。她汗阿玛对此很生气,还同太子说,让他知道谁的闺女缠足,应入旗也不能入。在旗的就赶去东北。
四妃脸色骤变,第一反应就看宫女的脚。可惜后面看不见,四妃就让她们一个挨一个走几步。发现没有三寸金莲,四妃松了一口气。
随即就问太子妃,皇上还和太子说过什么。太子妃只知道皇帝不喜欢缠足女子,就胡诌道,她也不清楚,严重的话可能丢官。
四妃跟着说,丢了也活该。
太子妃点头赞同。觉得说得差不多了,就继续挑宫女。
太子爱美人,太子妃来的路上打算挑长相普通,看起来手脚勤快的。到宫里看到当值的侍卫一个比一个好看,四妃身边的太监一个赛一个清秀,太子妃猛地想到花喇干的事,就挑四个长得最好的带走。
太子妃一走,四妃糊涂了,太子妃这是挑使唤的人,还是给太子挑暖床的?
当然是能干活,又能被/干。不但如此,到讨源书屋,太子妃就领着她们去见太子。
太子当时正在看书,听到太子妃让他见见新添的宫女,不禁皱眉,“这事你做主就行了,不用问孤。”
“爷身边的宫女年龄大了,今年没出去,明年也该出宫嫁人。”太子妃道,“妾身挑的几个,将来要在爷身边伺候。爷看着顺眼,妾身就让她们留在前院,不顺眼妾身赶明儿再给爷挑几个。”
太子没注意过这种事,“让她们进来。”
太子妃冲外面招招手,四个宫女进来。
太子放下书看过去,眼中一亮,“还行。”
太子妃知道他眼光高,得一句“还行”说明不错,“妾身让嬷嬷教教她们东宫的规矩?”
“你看着办。”太子浑不在意道。
太子妃见他也不是很喜欢,放心下来,立刻把人带去后院交给嬷嬷。
太子的侧福晋和庶福晋坐不住了,太子妃的地位连太子都动不了,因为皇帝喜欢这个儿媳妇。她们可不一样,有了新人,太子立刻会忘了她们。
等太子妃休息好,几个侧福晋和庶福晋不约而同地找上太子妃,不敢明着讲,拐外抹角的提醒她,宫女不用长得好看,会干活就成了。
太子妃假装没听懂,跟她们七扯八扯一通,扯到饭点,就让她们退下。
过了三日,太子妃把讨源书屋长得好看的宫女都送去前院伺候太子。太子的侧福晋和庶福晋一边在心里骂太子妃蠢,一边想法设法把太子勾到她们房里。
人的精力有限,更别说太子每天下午都陪他爹和他儿子和他弟弟踢蹴鞠,被女人缠三天,血气方刚的太子烦了,在林侧福晋房里发好一通火,后院的女人才消停。
十四阿哥抱着蹴鞠找到刘彻。
第55章 蹴鞠比赛
六月的最后一天, 休沐日,天气炎热,刘彻不想出去,又没人同他玩, 用过午膳, 跟康熙下一盘棋,睡一觉, 醒来还没到申时。
刘彻不想处理政务, 就命宫人把坐落在花园中的阁楼上的窗户全打开,躺在靠东窗的榻上看满汉两种语言的唐诗。
满语是必须学的,给太后请安要用,巡幸塞外,同蒙古王爷们交流的时候也要用。刘彻不学, 就没法同蒙古人交谈。因为十个蒙古人最多只有一个会汉语, 还说不好。
得知这一情况, 刘彻劝康熙普及汉语。
康熙想同他解释, 牧民日常生活中用不到汉语。朝廷承诺学会有赏,赏的太少也没什么用。他又担心刘彻顺嘴接道,那就多赏点。便跟他说蒙古没汉语师傅, 一天两天也学不会,远水救不了近火。
刘彻知道是这个理, 长吁短叹一会儿,接受现实,继续学满语。
康熙见他学的痛苦, 就让他学唐诗。刘彻不屑学他都不知道的朝代的人写的诗,康熙就祭出李太白。
刘彻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看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看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顿时来了兴趣,让康熙把李白的诗全找出来。
康熙趁机塞给他一本唐诗,有李白有杜甫,有李商隐有杜牧。刘彻见都写的不错,近日迷上了唐诗。
十四阿哥找到阁楼上,刘彻正闭着眼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的,他就是在唱。
康熙一开始见他老老实实学还挺高兴,一句满语一句汉语的。不知什么时候,再听就只有汉语,边唱边打拍子,别提多气人。
康熙劝他几句,他书本一扔,不学了。康熙叹气,说不打扰他。刘彻高兴了,背三首唐诗,顶多学一句满语,搞得康熙都想跟他换回来。
见十四阿哥过来,康熙朝他胳膊上掐一下,“别唱,来事了。”
刘彻听到脚步声,以为是奴才。睁开眼看到十四怀里的蹴鞠,“让朕陪你玩儿?”
“不是的。儿子听人说整天坐着对身体不好,就想请汗阿玛出去转转。”十四阿哥顶着天真的小脸,“可是天热,中暑就不美了。后来想到汗阿玛擅长这个,就命奴才买个蹴鞠,儿子陪汗阿玛玩儿。”
刘彻险些笑喷,睨了康熙一眼,在心里说,“你这个儿子不但心眼多,胆子也大。睁眼说瞎话,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
“你不正好喜欢胆子大的么。”康熙也没想到十四是这样的胤祯。
刘彻噎了一下,书放到案几上,起来伸个懒腰,明知故问,“你我二人?”
“儿子听说蹴鞠要人多了玩才有趣。儿子等一下就去喊八哥、九哥。”十四仰头看着他爹,“儿子没玩过,还请汗阿玛脚下留情。”
刘彻很想揭穿他,再想到自己的目的,便笑着说:“好的。”
“儿子去喊人。”蹴鞠塞给刘彻,十四就往楼下跑。
刘彻把蹴鞠递给王以诚,就令小太监去找太子。
太子换上劲装出了寝室,门口站着一个小孩,穿着灰色童子服,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水,显然匆匆换了衣裳跑过来的,“你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