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武帝穿成康熙(清穿)(51)

刘彻:“不抄,不抄。你当我吃饱了撑的。”大不了过些时候再抄。

“朕听见了。”康熙道。

刘彻不禁扶额。

八阿哥关心道:“汗阿玛怎么了?”

“朕想好如何处置李四儿,却不知该怎么处置隆科多。”刘彻叹息道。

八阿哥惊讶的“啊”一声,“汗阿玛还要处置他?”

“不处置?”刘彻反问。

八阿哥一直以为他爹说的那句“好自为之”是警告隆科多,没下次。哪想到是“回头收拾你”的意思。再说了,狠毒的是李四儿,命下人动手的也是她。隆科多的原配还活着,让刑部尚书摊开律法一个字一个字的查,也无法给他定罪,“儿子不知。”

“笨!”刘彻一脸嫌弃。

八阿哥心累,我聪明,你说我心眼多。好不容易碰上一回不懂的,你又这样。还要不要人活了。难怪太子最近那么老实,下朝就窝在讨源书屋,宁愿领孩子,也不出来,“儿子愚钝,让汗阿玛失望了。”

“既然知道,回去好好读书,少管闲事。”刘彻道。

怎么又绕回来了。八阿哥连忙应道,“儿子遵命。”

九阿哥接道,“汗阿玛要免了隆科多的蒙古副都统?”

“错了。朕不想看到他。”刘彻看似对几个儿子说,眼睛看着康熙。

康熙抬手挡住眼睛,朕什么都没听见,你翻天也好,作地也罢,不用问朕。

刘彻见他这样,顿时想笑,碍于便宜儿子在场,使劲忍住,随即问几个儿子,“现在懂了?”

“懂了。”九阿哥心想,我宁愿不懂。他汗阿玛变了,变得不念旧情,变得敢过继长子,变得越来越可怕,“索额图、纳兰明珠、佟国维和隆科多,还有内务府的那些人,一下子少这么多,一时能找到接替他们的吗?”

康熙也想问,“能吗?”

“能啊。内务府管事的人本来就多,再减去三成也够用。”刘彻道,“佟国维他们几人么,把下面的提上来就行了。”

八阿哥很怀疑,“能担重任?”

“可以。若不是他们压着,早上来了。”刘彻道,“一个个半只脚踏进棺材里的人了,也不知怎么就那么恋权。”

康熙想翻白眼,“你不恋,为何不早点退位?”

刘彻假装没听见,看都不看他。到清溪书屋,命宫人打水沐浴,浴池里只剩他一人的时候才说,“非得打一架才痛快是吧?”

“你当朕是你。”康熙坐在浴池边,“内务府的管事好选,索额图和佟国维的接替者,你得仔细选。”顿了顿,又忍不住说,“朝中没有。”

刘彻:“那就从地方上找。对了,汉族还是满族?”

“你觉得呢?”这个问题很敏感,一个字没说好,他俩都有可能打一架。

卫青骑奴出身,金日磾乃匈奴王太子,前者官至大将军、大司马,后者是辅政大臣。刘彻在乎出身可不会用他们,“随便。能用就行。”

“那你先从汉军旗中选。”汉军旗中有许多满人,但有些改了汉姓,比如太子福晋石氏,本姓瓜尔佳。改了之后,太子福晋的阿玛在地方上治绩不俗,得汉人拥护,很多汉人现已把石家当成汉人,重用这类人,满人不会有意见,汉人也高兴。

刘彻还不知道满汉之间的矛盾,听他这样讲,就回忆这些天看到的官员履历,“李光地不在旗吧?”

“他还在服丧。”康熙提醒道。

刘彻:“都七八个月了,可以回来了。”

“亲人去世,至少得一年。”康熙道。

在外面逛一天,来的路上跟他吵半路,刘彻不想再他叨叨,“李光地又不在京城,我现在下旨,等诏书到他家,他再到京城,就一年多了。”

“还能这样算?”康熙长见识了。

刘彻反问:“为何不能?”

“……你高兴就好。”康熙无奈地说。

刘彻满意了,“明年亲征,不不不,我不亲征,你打死我也不亲征。明年征讨准噶尔,现在就可以准备粮草人马了吧。”

“差不多。”康熙道,“这里离那边不甚远,从热河行宫回来,再筹备也行。”

说起不甚远,刘彻又想问,“为何把皇城建在此地?别跟我说位置好,位置好的可不止这一个地方。”

“还有长安?”康熙白了他一眼,“朕以前跟你说过,此地是前朝皇帝建的,本义是天子守国门。结果朕的先祖就是从这里入关的。”

刘彻:“子孙后代不争气,他也没想到。”

“是呀。但愿朕的子孙后代能争点气。”康熙说着,想到争气他也看不见,不争气他也不知道,“不说这事。说粮草的事。”

刘家后代也不争气,康熙不想说下去,刘彻也不想提,而粮草需户部来办,“户部尚书是谁的人?”

“谁的人?”康熙没懂。

刘彻:“依附谁?”

“马齐不依附任何人,不过,他——”

刘彻一听这话,忙说:“他怎么了?快说。”

“他和佟国维关系不错。”康熙道,“朕感觉只是泛泛之交。”

朝政被索额图、纳兰明珠把持,佟国维面上不显,他俩也不敢得罪他,马齐年纪不大,能在三人眼皮子底下做到户部尚书,说他不依附三人中任何一个,刘彻打心眼里不信,“他跟你说的?”

“这倒没有。”康熙道。

刘彻:“那就说马齐有可能是佟国维的人。那么——”

“此人可用。”康熙忙说。

刘彻笑道:“我也没说不能用。不过得容我查查。”

“你可别再查了。”康熙现在是一听到“查”字,脑袋就一抽一抽的痛。

刘彻假装没看到他无可奈何的表情,故意问:“为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康熙瞪眼道,“还用朕提醒你?”

刘彻摇摇头,不需要,“小问题我当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户部管着全国的钱粮,他敢带头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我不想处置他,你也不同意吧。”

“你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康熙没好气道。

刘彻点头,很认真道,“知道啊。我是我,也是你,咱俩心灵相通啊。”

“朕不这么认为。”康熙道。

刘彻笑嘻嘻道:“那是你不好意思,害羞,我理解,理解。”

第45章 吓掉魂了

“你理解个屁!”康熙忍不住爆粗口。

刘彻从善如流道,“我不理解屁, 只理解你。”

康熙抬腿朝他脸上踹。

刘彻慌忙后仰, “你要死?!”

“要死的是你。”康熙指着他, “有种别躲。”

刘彻游到安全距离, 贱兮兮地说:“我没种。大选的时候给我挑几个秀女,你打死我也不躲。”

“滚!”康熙站起来,居高临下道,“朕提醒你,马齐都不能用,朝中就无人可用。”说完转身就走。

刘彻靠在浴池边, 悠悠道, “那就开恩科。”

康熙脚步一顿, 猛地转过身,“开什么?你怎么知道恩科?”

刘彻看过科举制度的历史,他不但知道恩科, 还知道清朝还没开过恩科,“你给我的书上写的。对了, 还有武举。除了比工夫,还得比兵法谋略,选出来正好明年用。”

康熙深吸一口气, “先把空缺补齐。”

“补齐就行了?”刘彻忙问。

康熙摆摆手,心累,别和朕说话。

刘彻无声地笑笑,就当他同意了。

翌日早朝, 佟国维请辞,满朝文武哗然,却没人敢吭声,太子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刘彻也没注意到太子耷拉着脑袋装鹌鹑,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昨天晚上刘彻命当值的南书房行走拟旨,撤了隆科多的职,理由是其以下犯上,目无尊法。

这道圣旨是在佟国维递折子之后宣读的。随着梁九功话音落下,佟国维已脸色苍白,满朝文武皆低下头,大气不敢喘一下。

刘彻见没有异议,就令梁九功宣布退朝。而皇帝一走,文臣武将就把佟国维父子团团围住,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昨日刘彻走后,佟国维就问隆科多出什么事了。隆科多一脸懵逼,说他也不知道。后来还是门房说,皇帝到西跨院,看到三奶奶血肉模糊的躺在地上,还断了一条胳膊,很是生气。李四儿的丫鬟见到皇上十分无理,还骗皇上说三奶奶是府里的贱妾云云。

上一篇:朱雀桥下一篇:千金为后

元月月半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