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把他关起来。”
“就这样?”刘彻问道。
康熙:“还要怎样?”
“不抄家?”刘彻道。
康熙连忙说:“不能!”赫舍里一族是太子母族,赫舍里一族抄了,太子就他一个长辈,他的保成太可怜了。可又担心刘彻听到这话,说太子有他就行了,“假如大将军犯了错,你会把整个卫家抄了吗?”
“卫青?那个索额图干的事,朕的卫青一样都不会做。没有假如。”刘彻道,“你这个说法也不对,卫青是据儿的舅舅,索额图是太子的什么人?是你的长辈,拿我类比,你应该说田蚡搞出这么多事,朕会不会抄了田家。朕会!”
康熙张了张口,“可是——”
“别可是了。不抄也行,怎么处置索额图,我说了算。”刘彻道。
康熙看他一副“你只能同意”的样子,苦笑道:“我说了也不算啊。”
刘彻看到他的表情,有些心虚,“我去睡觉,养精蓄锐。”
“一天也养不回来。”康熙道。
刘彻:“那就慢慢养。”抬起头,看到一群小阿哥往外走,“下课了?”
康熙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你看看几点了。”
“哪儿看?”刘彻说着就往四周看,“没那个自鸣钟。”
康熙指着不远处的多宝阁,“那上面有个怀表。”
“怀表。”刘彻走过去,看到一个婴儿拳头大,金光闪闪,圆乎乎的东西,“这东西怎么看?”
康熙指着开启的地方。刘彻打开,惊讶道,“记录时间的?”
“对!西洋进贡的。”康熙道。
刘彻关上又打开,打开又关上,见上面还镶着宝石,“这个,还有你寝宫的那个都是西洋的,意思是你们自己没有?”
“我们不会做。”康熙道。
刘彻皱眉,“不会?”
康熙点点头,“朕让内务府的工匠做过,没做出来。”
“真够笨的!”刘彻说着,顿了顿,“所以就不让他们做了?”
康熙笑道:“做不出来还做什么?”
“内务府有多少工匠?”说出来,刘彻想到皇家工匠多,他肯定不知道,“做这个怀表的有多少人?”
康熙回想一下,“三四十人吧。具体的朕忘了。”
三四十人能干什么?刘彻又忍不住皱眉,“大清多少人?”
康熙:“一亿六千万。”
“多少!?”刘彻睁大眼,在心里问。
康熙重复一遍。
刘彻不可置信,“这么多?”
康熙点点头,“不完全统计。”
刘彻咽口口水,深吸一口气,“明儿就出宫,我得好好看看一千八百年后的皇城。”
“这几天不行。”康熙道。
刘彻:“为何?”
“年龄大的宫女这几日陆续出宫,你这个时候出去,被认出的可能性很大。”康熙提醒他。
刘彻以前三天两头出去,“认出就认出来呗。”
“京城有一股反朝廷的力量。”康熙就知道劝不住他,干脆实话实说。
刘彻想到了,康熙吃饭都先验毒,再真人试毒,非常惜命的人不自在地轻咳一声,“那就过几天再说。”话音落下,自鸣钟响了,刘彻跟着数一下“十一点?”
康熙点头:“御膳房该准备膳食了。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
“我什么都想吃。”刘彻在心里回一句就往外看。
康熙想问,你怎么了?回头一看,惊讶道,“小十四?有事?”
“他听不见。”刘彻在心里补一句,康熙脸色黯然。刘彻见状,心有不忍,“别总这个样子,大不了朕从今天开始,早睡晚起,尽快把身体还给你。”
康熙:“谢谢!等一下,早睡晚起?你是不是又不想上早朝?”
第17章 恶心刘彻
刘彻愣了一瞬,不禁朝康熙所在的方向瞪一眼,“想多了!”随即开口问,“小十四不去用膳,找朕何事?”
十四阿哥跨过门槛,四下里一看,殿内只有他汗阿玛一人,“汗阿玛刚才在看什么?”一脸好奇地问。
“没什么。”刘彻道,“你真没事?”没潜在意思,没事就回吧。
小十四连忙说:“有事,有事。汗阿玛让梁九功告诉儿子,每篇文章读二十遍即可,是不是从今天开始?”
“是的。你不想?”刘彻故意逗他。
十四阿哥连连摇头,急急道:“没有。儿子高兴。”
“还有什么问题?”刘彻问。
康熙的这些儿子早上读书,下午练完骑射弓箭和库布还得读书,把一百二十遍改成二十,他们睡觉前看一会儿就行了。所以八阿哥才拜托太子帮他们问问他们爹,一百二十变二十是真是假。
索额图被抓起来,八阿哥到尚书房就一直盯着乾清宫正殿。不见太子过来,便认为太子不敢来。他觉得太子指望不上,出了尚书房,十四阿哥又问上课时间,八阿哥想到他汗阿玛很疼小十四,就撺掇十四过来试一下。
十四见他爹没生气,才大着胆子问:“明日六点到尚书房?”
“五点。”康熙在一旁提醒。
刘彻充耳不闻:“梁九功没告诉你们和上朝时间一样?”不待他开口,就冲外面喊,“梁九功!”
“说啦。”十四阿哥慌忙说,“儿子刚刚忘了,现在想起来啦。儿子不打扰汗阿玛了,儿子告退。”快速行个礼,转身就往外跑。
康熙三两步走到刘彻面前,“你答应过朕——”
“明天是夏至吗?不是你急什么。”刘彻瞥他一眼,继续在心里说,“夏至那天我起不来,你再提醒我也不迟。”
康熙噎了一下,“你那时候都是几点上朝?”
“冬天七点,夏天六点,五天歇一次。”刘彻道,“我住在宣室,平时也是在宣室殿议政,不是特别忙的时候,多是六点起来。”
康熙不禁说:“这么晚?”
“不晚。”刘彻道,“我可以晚,朝臣不能晚。比如卫青的大将军府离皇宫很近,也得五点,甚至四点多起来。再早,朕的大将军的身体可吃不消。”
康熙:“卫青乃习武之人。”这点苦都吃不消,你开什么玩笑。
“卫青每次出征回来都老好几岁,瘦的皮包骨头,我再命他半夜起来上朝,还是人么。”刘彻白了他一眼。
康熙噎住,“……我不是人?”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刘彻连忙撇清。一见康熙瞪他,又急忙说,“你是鬼。还是不怕风吹雨淋日晒,还能抓住朕,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鬼。”
康熙回他一记白眼,“下午必须看书练字。”
刘彻愣住,反应过来,简直无语,“我又不是小孩子。”
“你是小孩,朕反倒不会这么累。”康熙心想,朕十四个儿子加一起也没你难缠,“吃没吃过黄瓜、豆腐、疙瘩汤?”
刘彻笑看他一眼,“你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做饭种地,我有没有吃过,你不比我还清楚啊。”
“你吩咐梁九功,加一个拌黄瓜、炖豆腐和酸辣疙瘩汤。”康熙说完。刘彻就宣梁九功进来。
梁九功去传他口谕,刘彻才问:“你的膳食里面为何这么多素?别跟我说荤素搭配。”
“也不全是。人的五脏最好与四时五味属性相合。”康熙道,“春季少食辛辣和油腻的东西,夏季炎热,易上火,多吃凉拌,清淡、下火的菜肴。秋天人体内湿热难排,尽量多吃些辛辣的东西。冬季进补的好时机,你一天三顿羊肉,只要身体受得住,朕也不会说什么。”
刘彻服了,真服了,“你不当皇帝,凭吃这一点也能扬名天下。”
“朕就当你夸朕了。”康熙看到外面的烈日,“今儿天有些热,改天凉爽了,让御膳房备暖锅子。你想吃什么菜,在里面烫一下就行了。”
刘彻想说他吃过。一想他那时候的肯定和这里不一样,便点头应下。
午膳后,刘彻稍稍歇一会儿,就去寝宫睡觉。
半梦半醒间感觉有人喊他,刘彻拉起被褥蒙上头,四周安静了,鼻子喘不过气。睁开眼一看,刘彻大怒,“你有病——呜呜……”放开我!
康熙松手,“跟你说过多少次,不能开口,不能开口,你怎么就记住。”
“我睡的糊里糊涂的,知道你谁啊。”刘彻没好气地瞪他一眼,烦躁的掀开被褥,“叫我起来,你不会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