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汉武帝穿成康熙(清穿)(125)

刘彻:“我谢谢你!”没好气的哼一声,脸上尽是不屑。

康熙忍着笑,“那就到六十岁,能吃几年是几年,能活几年是几年。”

“到时候再说吧。指不定哪天就走了。”

此话一出,康熙沉默下来,随后佯装不在意的笑笑,“说的也是。”顿了顿,“朕要求你克制,不光是怕生病。一病不起,迅速死去还好。吃太胖,头晕眼花,摔的不能动,每天躺在床上,生不如死才痛苦。”

“知道,知道,别吓唬我了。”饭菜撤下去,窗户打开,房内的味道散尽,刘彻也不馋了,“出去转转,回来睡午觉。”

经他一说,康熙不禁打个哈欠。

刘彻以为他会直接回寝室,然而,康熙往外走,从北走到南,又从南走到北,两刻钟才回去睡觉。

刘彻虽和康熙政见不合,对他有诸多意见,但在这方面打心眼里佩服他。

康熙有让刘彻服气的地方,在和康熙争执的时候,刘彻会退一步,俩人才能和平相处这么久。否则不是康熙打死他,就是他打死康熙。

话说回来,八贝勒不敢让外人知道他的侧福晋有孕,确实担心他的嫡福晋会闹。

初夏时节刘彻带着儿孙们搬去畅春园,八贝勒就在畅春园东北方买个宅子,把有孕的侧福晋带过去,远离内城,以致于八贝勒的庶长子满月了,安亲王府还不知道。

刘彻知道了,便问八贝勒何时给孩子上玉牒,八贝勒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过了中秋节,他的庶长子很壮实,看着能长大,才通知宗人府。

宗人府知道,想瞒着安亲王府也瞒不住,没过几日,刘彻和小儿子们踢蹴鞠的时候,从十四阿哥口中得知,安亲王的儿子找过八贝勒胤禩。

刘彻便顺嘴问,找胤禩干什么。

十四阿哥说不知道。

刘彻把视线转向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摇摇头,不知道。

刘彻盯着他不放,看得他头皮发麻,十三阿哥才说,“八哥没讲,但说到安亲王的儿子时笑了一下,儿子如果没看错的话是苦笑。”

“朕知道了。此事不可对任何人说。”刘彻道。

十四阿哥忙问:“汗阿玛要帮八哥讨回公道?”

“他打你八哥还是骂你八哥了?”刘彻道,“你八哥几岁了?朕管他一时,能管他一辈子?”

十四阿哥被他问的哑口无言,不甘心的小声嘀咕,“别让八哥娶她,啥事也没有。”

第107章 苦不堪言

刘彻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

“没什么!”十四阿哥慌忙说。

此地无银三百两。

刘彻看了看他,“朕累了, 你们回去吧。”

“儿子告退。”十三阿哥说着,扯一下十四阿哥,担心他又“口出狂言”。

十四阿哥也担心自己,打个千, 领着弟弟和侄子们回去洗澡。

刘彻转向康熙,你应该听到了。

康熙苦笑,“没什么。”

刘彻何等聪明,“埋怨你,替他八哥鸣不平。”

康熙没有回答。

刘彻当他默认了。而有外人在,刘彻也没再说什么。到清溪书屋一个人洗澡的时候才问康熙,“安亲王的儿子敢威胁胤禩吗?”

“不敢。”

刘彻放心下来。

“但是——”

刘彻侧目,“说话别大喘气。”

“你别打断朕。”康熙道, “估计会提醒胤禩,朕让他娶郭络罗氏的初衷。”

刘彻:“现在初衷不重要了。”

“朕变成你就不重要了。”刘彻从未把安亲王一支放在眼里。安亲王一脉敢闹, 刘彻就敢把他们杀了。虽然刘彻没明说过,但康熙就是知道,“你打算怎么办?”

就像刘彻自己说的那样,他和康熙不可能管八贝勒一辈子, “暂时装不知道。过两年把安亲王那一旗给小八, 再把小十二弄过去。老大那一旗,赶明儿把小九调过去。老三掌管镶红旗大营,让小十去帮他。”

康熙:“老四那边?”

“有小七呢。他们关系好的打散, 日后想拧成一股绳也难。”刘彻道,“老八接管正蓝旗的时候,安亲王一脉老老实实的,小十四说的事就算了。否则……”我让他们有今生没来世。

康熙听到他心里话,一点也不意外,“水快凉了,别泡了。”

“知道。”刘彻擦擦身子,“过些天日封后宫,你打算怎么封?”

康熙:“卫氏封妃,佟妃封贵妃,你的如意入宫时间短,膝下无子,封妃不合适,先封嫔?”说完看着他。

在刘彻故意放纵下,瓜尔佳·如意现在跟刘彻独处时已没早年的小心翼翼,渐渐露出本性,刘彻很喜欢她,不想把她架在火上烤。

话又说回来,康熙的后宫份位高不见得好,在康熙心中分量越重,离死就越近。

刘彻不想看到他的如意被康熙个命硬的克死。

“你才命硬!”康熙突然开口道。

刘彻吓一跳,不敢置信地问,“我只在脑子里过一遍,你也能听见?”

“要不要朕重复一遍?”康熙不答反问。

刘彻:“不用!”又忍不住说,“你我这种情况,换成个福薄的,八字弱的早魂飞魄散。可你呢,能碰到自己的身体,一不高兴还能打我一顿。你的命不硬,世上就再也没有命硬的了。”

“朕该谢谢你?”康熙没好气道。

刘彻:“不用,没夸你。”顿了顿,“我可不想哪天被你克的魂飞魄散。”

康熙白了他一眼就往外走,到门口猛的停下,“天津卫的船还没好?”

“回头问问胤禔。”刘彻道,“还得让他找几个西洋传教士,跟着商船一起去。”

康熙:“此事交给保成,他了解传教士,传教士也喜欢他。”

“对,太子出面,传教士一定会慎重对待此事。”刘彻说完,让宫女进来给他擦头发的时候,命小太监去宣太子。

早几天会试结束,刘彻把状元和榜眼安排到詹事府,此举无疑明示太子,可以培养自己人了。

詹事府少詹事是张英的长子张廷瓒,刘彻又把考中进士的张廷玉安排到翰林院,不出意外,下一步是南书房行走。官职不大,实乃天子近臣。

凭张廷瓒和张廷玉的关系,太子是个睁眼瞎,也能看出他爹在帮他培养能用的人。

而刘彻这两个动作,也让太子十分感动。

听到刘彻让他去找传教士,太子亲自出宫寻人,找到人之后又多方查探,确定没有问题,心向着大清,太子才命小顺子把传教士带去隆科多府上,顺便问问船好了没。

船要行到西洋,工匠做的小心谨慎,隆科多和胤禔不敢大意,而细活得慢功,也就没那么快好。

八贝勒的额娘卫氏变成良妃,刘彻在畅春园住了好些日子,船才好。内务府诸人和皇商们立刻挑个黄道吉日出海了。

船上所有人都知道海上有海盗,但没一个怕的,因为每条船上都有几支鸟铳。位于船队中间,隆科多待的船上一前一后还有两门炮。

这个火力赶上西洋军船,再怕他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有两门炮在,西洋传教士也觉得清廷很厉害。船行出大清,抵达莫卧儿靠岸补给,遇到葡萄牙人,会葡萄牙语的传教士翻译的很是尽心,话里话外向着隆科多一行。

隆科多船上的东西出自内务府,自然都是好东西。有识货的葡萄牙人便问隆科多他们卖不卖。

葡萄牙主动提起,隆科多知道他们喜欢自己的东西,就按照东西运到西洋的价格卖给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刚开始嫌贵,传教士说隆科多带来的东西都是清廷皇帝用的。他们自己去大清买,绝对买不到那么好的。葡萄牙人顿时不再犹豫,又找几个相熟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把隆科多的东西买走一半。

金子运到穿上,随行的皇商就问隆科多回不回去。

隆科多的任务是把东西卖完,东西没完给他个胆子也不敢回去,便说继续西行。

船上的日子苦,传教士在船上待一个月就觉得难受,得知隆科多只要把东西卖完就能回去,以致于船只要靠岸,传教士主动帮隆科多一行兜售东西。

在传教士尽心推荐下,他们行到一半就把东西卖光了。但他们并没有放空回去,皇商买一些达官贵人可能喜欢的东西,隆科多买当地特有的东西,不拘吃的用的。

上一篇:朱雀桥下一篇:千金为后

元月月半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