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目光有些飘忽,望着毓庆宫外院那棵树冠极大的枣树,声音也带上了零星的笑意,轻轻颔首,道:“也罢,用过早膳再搬吧,你们辛苦了。”
不过一个早上的时间,毓庆宫那位迁宫明兰宫的消息便传遍了前朝后宫,再联想到昨日新帝是宿在毓庆宫的,顿时心情有些微妙。
这样的枕头风,也太厉害了一些。
而于此同时,朝堂之上。
陈申才得了消息,心情很是不错。虽然陈鸾那日扬言与镇国公府断绝关系,但其中错综复杂的牵扯,自然不是一句话可以消除的。
至少在外人看来,这位嫁入皇家的国公府大姑娘,与镇国公府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恰恰相反,左相司马南的脸色十分不好看,站在文臣最前头的几位皆肃着脸,他们自然都得了消息。
皇帝还没有来,南阳王抚着胡须站在武将前列咧嘴朗笑,那声音中的愉悦之意半分都不掩饰,听得司马南目光一沉,轻飘飘地瞥了一眼。
有勇无谋的莽夫罢了,懒得他一般见识。
“看来左相也并不能如愿以偿?相府里那位千金,还是早些婚配人家吧。”南阳王声音不小,许多人都听到了。
司马南冷哼一声,不置一词。
与这等莽夫打嘴仗只是浪费口水,等新帝来了,所有人自会看到他的决心。
不过是迁个宫罢了,能迁宫自然就能移宫,只要封后大典还没开始,他司马家对后位便誓不放弃。
大燕文臣武将之间,从来都是互相看不惯。
文臣心里都有一股傲气,自命清高自视不凡,看不起有勇无谋空有一身蛮力的武将,而那些武将自然心底不服气,认为男人就该顶天立地保家卫国,那些文绉绉的笔架子别的本事没有,整日里只会舞文弄墨,故弄玄虚倒是在行。
其中又以南阳王和司马南为典型,两人碰面,往往是□□味弥漫,无声的战争一触即发。
“王爷说的在理,陛下与娘娘再怎么说都是打小的情谊,做不得假,自然不是随随便便一人就可替代的。”出声的是建威将军,他从始至终都是纪焕的嫡系一派,自然事事遵他意志。
司马南冷嗖嗖地望了过去,忍不住轻嗤一声,道:“再怎样也得合乎礼数,顺应天意。”
南阳王:“怎么先帝赐婚之时,左相大人没有这样站出来义正言辞给大家说道说道?如今新帝登基,你这胡话倒是多了起来。”
司马南胸膛起伏几下,眯了眯眼,头一回生出了些许无力感。
简直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纪焕坐在龙椅之上,冕旒上的流苏垂在眼前,底下依旧争得热火朝天,他微微侧首,清冷的目光落在左手上。
虎口之上,一个小牙印赫然泛着红痕,可见小姑娘咬的时候是下了狠劲的。
他伸手抚了抚那个浅淡印记,眉目柔和了许多。
他怎么会舍得不要她。
那个憨憨的小傻子。
===
那日早朝,新帝冷眼相看一群人为此争执,半句话都懒得说,直接退朝。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大理寺那边就传出了新的消息。那手持禁药的幕僚与国公府的那个姨娘根本没有关系,大理寺的人甚至还带回了康禅小时的几位街坊邻里,他们都说自己是看着康禅出生的,从未听说过那家还生了一个长女。
这样的消息甫一流传出来,就引起百官哗然。
皇帝震怒,下令严查,凡在背后推波助澜,助长谣言者一律关押,务必将此时查个水落石出。
不到一日的功夫,刑部就关押了数十人。
在大理寺任职的,尤其不好过。
先前说那康禅与康姨娘是姐弟关系的是大理寺,这会出来澄清的还是大理寺。
这是将左相一派耍着玩啊?
作者有话要说:大理寺卿: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第43章
前朝的事, 陈鸾多少有所耳闻,只是再没有花心思去猜想。
今日天气极好,太阳告了假难得没有露脸, 天空如同一块苍白的画布,里头白云交杂, 挪移间自成形状。
湖庭岸边的垂柳尽低头, 有些过长的枝条迎风飘扬,垂到了粼粼湖面上, 此番情景, 俨然是一副人间静好的惬意画卷。
明兰宫外殿头凿了一个小湖,里头蓄着从外头涌进来的活水,三两莲叶亭亭,碗口大的荷花绽放,露出里头嫩黄的小莲/蓬和花蕊,惹来几只扇动着翅膀的蜻蜓低飞。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哪怕这座皇城的旧主才崩逝不久, 却无人长久的沉溺在追思苦忆中。
旧的荣耀悲苦都已过去, 他们得忙着迎接崭新的生活, 以及新的主人。
新旧更迭,人生从来如此。
陈鸾坐在小湖护栏边的石凳上, 手里握着本有些泛黄的书卷,翠碧色宫装的小丫鬟事无巨细地同她禀报,她漫不经心地听,时不时皱眉, 也不知是因为手中的书卷还是因为宫女说的事。
“试嫁衣?”陈鸾终于抬起头,将手中有些破旧的古卷放在石桌上,杏眸微眯,轻声重复,面色凝重起来。
“回娘娘的话,二小姐前日出了趟府,去了京郊安置康姨娘的庄子里。回来后就如同变了个人似的,也不哭不闹了,今日奴婢出来的时候,二小姐正在屋里试嫁衣呢,看起来也没有前些日子那般不情不愿了。”小丫鬟模样机灵,说话也利索。
陈鸾玉指如青葱,面若芙蕖,眼尾微挑,一点点抚平了衣袖上的褶皱,开口问:“可知她们说了什么?”
“二小姐最近对下人多有提防,奴婢无用,未探到两人谈话内容。”
意料之中的事,陈鸾松了松手腕,一圈羊脂玉手镯泛着润泽的水光,衬得她温婉灵动,只是掩在广袖下的那点点青紫,瞧着便有些微妙。
“继续跟着,若察觉异常速来与本宫汇报。”陈鸾抬眸,看向跪在地上的小丫鬟,声音里带上了些许笑意:“看着就是个机灵的,事也做得不错,等会下去领了赏再回吧。”
这就是极满意的意思了。
那丫鬟心里松了一口气,喜不自胜地跟着葡萄退了下去。
难得夏风温软拂过脸颊,陈鸾站起身来,小湖里有几尾红鲤游曳,动作不疾不徐,悠然自得,她不由得勾了勾唇,清浅笑意不达眼底。
这些日子,过得不舒坦的不只有她,镇国公府更是闹得不可开交,老太太本想卧床修养一段时日,不管那些扰人清净的琐事,可宫里的消息才传扬出去,就将她吓得当即就下了榻,连夜拄着拐杖去了玉色阁,指着面色苍白如纸的康姨娘一顿乱骂。
康姨娘有个胞弟一直潜伏在废太子身边,这样重要的事她竟一直瞒着,偏生又是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一旦牵扯进去,动辄就是诛九族要人命的大罪,旁人避之不及,他们镇国公府倒好,平白无故被一个蠢女人拖累,趟了这趟浑水。
老太太气得胸口火烧火燎地疼,发作起来就连陈申也只能陪着听训,半句不敢多说。
若是以往,自然是一杯毒酒灌下去了结,也好给新帝看看他们的态度的,可看着康姨娘已有些显怀的小/腹,又念及国公府子嗣凋敝,到底于心不忍。
只是再如何不忍,也断断不可能再锦衣玉食地供在府上了。老太太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第二日一早就叫人收拾了包袱,将康姨娘送到京郊的庄子上,美名其曰静养。
康姨娘再是蠢笨也知道,这一走只怕就再也回不来了,等日后她诞下了腹中骨肉,还不知会被老太太如何处置。
最好也就是在庄子上度此余生,最坏不过一杯穿肠毒酒。
她终于生出些许后悔的心思来,若是她不对当家主母之位心生觊觎,将其视为囊中之物,若不处处与陈鸾过不去,若没有嘱咐康禅好好磋磨陈鸾的锐气……
哪怕她仍只是府上的一个姨娘,但衣丰食足,日子无忧,子女承欢膝下,看在多年的情分上,国公爷也会多给她几分体面。
等日后恒哥儿学成有为,成为大燕的栋梁之才,她也未必不可以母以子贵。
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日子太过安逸,她竟被摆在眼前的尊荣冲昏了头脑。
只是此时后悔,为时已晚。
没人会再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
害人终害己,余下的半生,她也该尝尝自己酿下的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