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271)

作者:淡竹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最开始的月钱都低,这也是考验人的时候,那些挑三拣四讲条件的正好不用考虑。

现在对这些差事爱理不理,以后就会让他们高攀不起。

马如月为了帮助江智远发展政绩,也是拼了命的,整个儿的就是一个幕后军师。

从经济到精神上都是大力支持的。

“我发现一个问题,宜昌县捐税也是薄弱了一些。”江智远叹了口气:“收的都是一些小商小户的,我看过了,宜昌县一共有二十八家真正的大商家,却是一文钱捐税都不用缴的。”

这其中就包括了自己名下的如意布行。

“这就是有功名的原因。”大树底下好乘凉,不用说,这些不缴捐税的商铺后面都是有后台的。

有些是自己家有的,有些是拐弯抹角寻了保护伞,左右都是一个效果的。

让马如月没料到的是,江智远有拿这些商家开刀的想法。

“这事儿你三年之内想都不要想。”马如月连忙阻止。

他倒是可以舍弃一个如意布行做表率,主动起着带头作用缴捐税。

“可是,你会动了这些员外大户官家们的奶酪,会引起他们的仇恨。”马如月不建议这么做。

在其位谋其政,这样大的手术得留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才做,而且一定要得到皇帝的鼎立支持,这样也算是一大功迹。

否则的话,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的。

“这一招很狠,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相当于是将自己立在了富家大户们的对立面,你想一想,以你现在的职位扛得住几个浪子,没准儿一个弹劾就会让你出师未捷身先死。”马如月觉得幸好江智远有什么事儿都会和自己商议,否则猛打猛冲怎么死的都不自知。

经过马如月的一番分析,江智远生生的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还真是没想到这个问题。

“有些事不能急,欲速则不达。”马如月道:“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可以记下来的,然后咱们再根据眼下的情况决定什么先行什么后行什么不行。做事情总会有轻重缓急。”

“听你一席话,让我觉得你倒更像是师爷。”江智远有时候都想不明白,明明就是一个农家女,却是满肚子的计谋,而且一个个的都很有适用价值。

“呵呵,多谢抬举。”马如月笑了,她的这些主意可都是理论加实践得来的:“只要你不嫌弃就行。”

江智远说哪怕是嫌弃自己也不敢嫌弃娘子。

这话让马如月很是受用,男人虽然是古代的,脑子却一点儿也不迂腐,该说情话的时候半点没有放松。

说真的,如果江智远像其他男人一样大男子主义,还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酸掉牙的老话,她就绝对是瞎了眼睛。

他们夫妻二人之间相处的方式充分禀承了夫唱妇随的宗旨,也像寻常人家一样男主外女主内。

在马如月的调教之下融入了现代的平等和敬重。

江智远对她的敬重大约是从那一声大嫂就开始的。

当然,那时候纯粹就是一个读书人的礼仪,那长嫂如母的观念也是因为马如月能将江家大房调理得井井有条的原因。

后来,慢慢的知她懂她宠她,也敬她。

说真的,江智远觉得娶到马如月是他的福气。

在京城,什么样的女人没有见过,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女人,在他的眼里都激不起一丝波澜。

相比之下,自己的妻子才是最为厉害的。

就像这一次,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得来的一千二百两银子,但是就是这么大方的借给了自己去做公中的事。

娶妻娶贤,江智远深信娶了马如月对自己的前途有着莫大的助力。

他们都不靠祖上的庇护,全是自己一手打拼。

正如马如月所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他们是夫妻,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发展荒山野林的经济要慢一些,养殖业好歹也得半年左右才有效果。而种植业,却足足要三五年时间才有成绩出来。

这样的速度发展政绩是不行的。

还得来一点快速经济才行。

马如月左思右想都没有思绪。

“夫人,周夫人求见。”秋菊来报:“说是想要邀请您去成衣坊看衣裳。”

这些个夫人真是太闲,动不动就是买买买。

不过时隔三年,李巧娘的成衣坊在宜昌县发展得很好,富家太太们对自家绣娘的衣裳都看不上眼,缝年过节的就会去她那儿订上一套。

转眼之间又快过年了。

过年年年过,都没有什么新花样儿。

马如月对过年都有了免疫力了,左右不过是年纪又大了一岁,多多少少的发几个红包出去。

其他的也没什么新意,又不像现代还可以逛个庙会什么的。

等等,庙会?

马如月想到了一个问题。

“有啊,宜昌县城北出去八里路的安贤山,那里就有一座庙子。”周夫人笑道:“夫人这是要去还香许愿不成?”

“八里路倒不远,什么时候去看看。”马如月最大的愿望就是菩萨保佑让江智远干一票大的,能够缓解全县的经济压力,让政绩有突飞猛进的增长趋势。

“择日不如撞日,您要是不想去成衣坊,那咱们就去安贤山。”周夫人道:“庙里有素斋,味道还不错,我们吃过几次。”

那还等什么!

马车在山脚下停了下来。

马如月抬头看进,一级级石梯拾级而上,山还很雄伟。

“这个庙子占地很大菩萨很灵验。”周夫人道:“你看这山脚下空地好宽,全是各地来拜菩萨的人马车扎过的地方,空着呢。”

庙大菩萨灵,占地也很宽,正好可以办庙会。

马如月心里一阵欣喜。

当下跟着周夫人上山去拜了菩萨,也见了庙里的主持了无大师。

第三百一十九章 吸引人气

江智远有点蒙。

什么叫吸引人气。

“左右就是菩萨灵,庙子大,热闹热闹,让四方善男信女都来祭拜。”马如月道:“不同的是,这一次是由你安排周师傅找个由头,由官府和寺庙一起办一个庙会。”

以前的庙会不外乎就是观音菩萨生日的时候,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一年三次盛席,四方信众前去拜祭。

而这一次的庙会却是马如月替江智远选择的一条快速致富的道路。

“很简单,庙里的素食香油钱归庙里的。”马如月道:“而你们要做的就是在山下搭建足够多的棚子建立一些摊位,将这些摊位出租出去供商家使。”

在宜昌县的商户你不敢收捐税,在这儿可就不管张三李四王麻子,更不用管是哪家王孙公子,全是照单收费。

很简单,收的不是税,而是租子。

“能收多少?”江智远一点儿也不看好,别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咱这大庙会可不是一两天的事。”马如月也不知道能不能成事,但是无论如何,总得将场子立起来才行:“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天天如此,整整大半个月的日子,人来人往,人气足了,整个宜昌县的经济就也搞活了。”

马如月记得上辈子她和一个来自农村的人同事聊起了她家乡的经济,一个小小的场镇,就算是赶集也没多少人,半天不到人气就消失了,商家总是干半天休半天,这样的经济又怎么能搞活呢。

总而言之,有人气才能发展经济,马如月希望这个大庙会能给宜昌县带来提升。

“别的不说,人来了总要歇歇脚喝点水,一碗茶水卖个一两文多多少少也能赚。”马如月道:“若是那远道而来的,吃饭住宿也是要找地方要花钱,这也是一方面;来都来了,给家人朋友带点礼物特产什么的,好歹也是一份心意;最不济,买个哄小孩子的糖人面具什么的,是不是也要掏两文钱啊?”

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你们要给这些商家寻找赚钱的机会。”马如月道:“到时候人气来了,商家聚集,在庙会上就能买到平日里走上四五条街才能买到的东西,你说这样值与不值。”

可是商家未必肯去。

“这还不简单。”马如月知道国人最爱干的是看别人怎么行事。

“这样行吗?”江智远觉得好奇,派人给如意布行的人吹风说是巧娘布行要在大庙会摆摊子,同时又派人告诉巧娘布行如意布行要去挣一席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