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你们怎么说好了,反正都是阶下囚一个!”那人淡淡的说道。
“你就不想活命吗?”胤褆问道,这番移花接木算是死了一次的人了,该是会惜命才是。
“我这不是活了下来?”那人瞥了眼胤褆嘴角扯了扯轻蔑的说道。
“我要杀你不过是一句话的时间。”
胤褆见状皱着眉头冷声道,一个阶下囚而已,端的是一个高的姿态看得他想揍人!
“可你并没有。”那人扶着牢房的木头站了起来,朝着里面唯一的又杂乱干草的地方走过去,一边走一边说道。
“今日问话到这里就行了,感谢直郡王每日抽时间来陪草民聊天解闷,明日再见吧!草民身上有伤要休息了!”
“我在想,你应该不在意白莲教其他人的性命,当初在山上的时候,你该是想保的人在那些人当中,你才会甘愿当人质,而不是那一群人才是,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胤褆瞧他这样,捏了捏椅子两边的把手,猜测的说道。
不然无法说通此人为何回事两个态度,先前的大义凛然和现在这样死磕不管外面几十个白莲教的人。
“你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上山,然后暴露了你们一个据点,是想说明什么?或者你要传递什么消息?”
之前在山上的时候,大家都没反应过来,这些人明明可以冒着危险攻寺庙,或者直接往山下去。
山顶上抓了人质压下山就是碰到山下的侍卫们也能搏上一搏。
他们山顶上抓了人质等着他们上去,让他们猜测到了山上有密道,发现密道的秘密。
既然都是有准备的行动,如何不会想到后面所发生的?
所以,他们的目的没有那么简单。
“……”那人倒在那些杂乱的枯草上面,闭上眼睛没有说话。
“你不说没关系,所幸这些日子我也被你们磨出耐心了。”
胤褆见他这样,知道他今日是不会再开口了,起身放下话道:
“当初下山后的那群白莲教的人,你以为就真的是放了吗?刺杀皇阿玛是何等罪责哪会轻易罢手?全部落网是迟早的事,你要保的人说不得就会进来和你团聚了。”
胤褆走出这间牢房走到转角处,见到康熙和李德全两人坐在外面,恭敬地走上前说道;
“皇阿玛,此人还是不开口,嘴巴很紧!”
“在外面他已经是个死人了,朕如今可有时间慢慢的耗,等到那些余孽全部落网,总能有开口的人。”
康熙点了点头,耗了那么久都没有开口,现在必然也没那么容易,不过留个人今后有个人质。
“此人暂时别让他死了,不过瞧着也是个不想死的人,否则不会托人带口信与你”
“那太子对儿子福晋一事……”
提到这里,胤褆当即开口说出心里介意的事情。
“此时是此人的一面之词,存了故意挑拨,你竟然相信了?”
康熙瞥了眼胤褆,沉声说道。
“儿子总会找到证据的,希望皇阿玛到时候看在儿子几个女儿的份上给儿子福晋一个交代。”
胤褆知道皇阿玛不会相信,但心里还是很失望,嘴上不甘心的开口。
第193章 装晕
“当初太子妃一事你是真的不知情?”
康熙见他不甘心, 提起太子妃一事, 盯着胤禟眼睛都未转一下。
“儿子不知道。”
胤褆顿了一下,此时他一开始确实是不知道的,他并未欺骗他人。
“你们都要朕给你们交代, 谁来给朕一个交代?”
康熙叹了口气,他是什么眼睛, 如何看不出来胤褆那一下的迟疑。
“可是……”
胤褆听到皇阿玛这样说,心里提了一下,想要再说什么, 却被康熙的话打断了。
“此事到此为止,朕心里有数,回去吧!”
康熙对着胤禟挥了挥手, 不想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心累。
胤褆见状,只得做了个告退, 然后退了出去。
“万岁爷回吧!”李德全等胤褆出去后, 小声的问道。
“你说这皇位就那么让人不择手段吗?”
康熙叹了口气, 看了眼胤褆离去的方向。
“确实是啊, 你看看,朕一声令下多少人头落地,高高在上君临天下谁能不心动?”
“只是让我处置他们却为难朕了,这都是儿子,一个是长子,一个是太子, 两人没有半点忏悔之意,却计较着他人的过失,朕失望啊!”
这两人这么犟上了,康熙很无奈。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康熙只能装糊涂啊!
一开始康熙爷以为是白莲教对太子妃动手,回京后就秘密吩咐人查探。
这边刚开始有点点眉目,还是惠妃宫里面的一个小太监听到的一点消息,这边还没确定,太子就对胤褆出手了。
两边都是儿子,康熙很为难,他能处置太子吗?
不能的,太子是国储,不能有这样的过失。
那他能处置胤褆吗?都有错只罚一人康熙做不出来,何况大福晋倒在床上还没起来。
“这白莲教的人屡次冒犯,草原上还有个麻烦,还有沙俄在那边虎视眈眈,这两个人随便谁一动都会牵扯甚广,朕只能装糊涂了!”
康熙不想处置吗?于公于私都不能,太子是国储,胤褆是战功赫赫的皇子。
朝廷上武将多年迈,费扬古战死,年轻的还没扶持起来,能用的人不多。
若有战争难不成还要他次次御驾亲征?
还有最重要的原因,接连两年征战,黄河水灾,每一年给黄河地段都会拨一项巨款作为修葺河道,加固堤坝为用,国库严重空虚,没钱!
修建行宫也是从他私库拨款的,朝廷上很多事情没有解决,怎么解决其它的?
头疼!
康熙不仅要头疼朝堂上的事情,还有这些儿子们也让他操心不已。
“老三专道文字眼里去了,老五近两年是消沉的很,不推不动。”
“老四和老八倒是能力不错,老四太过儿女情长,老八也才刚当差不久,哎!都愁人!”
“众位阿哥都是很孝顺的!”
李德全是奴才,这些话是半句不敢插嘴,只得等到康熙说道这里才笑着说道。
“……”这要不孝顺了,自己还不得更愁了?
康熙听说大福晋的情况,然后赏赐跟着就下去了,就连大福晋娘家也没落下。
大福晋油尽灯枯,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几年没有好生修养,几次怀孕掏空了身体,此次小产是个诱因。
据太医说,大福晋如果没有小产,到生产的时候会很危险,未必能生的下这个孩子。
直郡王听了直道不相信,心里认定了康熙是在为太子找借口,心里对康熙的偏心越发的愤恨。
太子做的事情皇阿玛不愿意深究,未必不是皇阿玛抹去了痕迹让他查不到证据。
朝堂上索额图和明珠意见不合,处处找事,那么康熙就给他们来难题了。
讨债的事要提上日程了!为什么说是讨债呢?国库空了啊!
除了打仗,还有赈灾的大笔花销以外,朝廷还外借了不少。
这些外借的银子是为了给朝廷官员应急用的,但是这些借出去的钱只出不进,然后就越来越多,累积下来就是一大笔数目。
如果没有这回白莲教闹事,没有发现策妄阿拉布坦的试探,康熙不会有银钱这方面的担忧。
这辈子事情有变,胤禛并没有冒头出来,讨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既然皇阿玛已经意识到缺钱的这个问题,主动提出了这个事情,不用他开口自然就不用他在像上辈子一样讨债,落得背后人人说他不近人情。
索额图和明珠等人都不说话了,太子,胤褆等人在朝堂上听到康熙说这个问题,倒是难得的没有像之前一样怒目相视,而是默不作声。
因为,不光是朝中大臣,就连皇子中借钱的也多。
朝中的人未必就是真的囊中羞涩,而是随大流走,人家借了你不借,好似你日子比别人过得好一样,所以都跟着借。
太子名下借的数额还不小,二十多万银两,还这个词那是没想过的。
胤褆本就有心争诸,银钱上面的花销本来就大,自然借了也不少,没有二十万,也有十七八万了。
至于剩下的皇子,只要出宫开府的,都是多少借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