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不当回事,这不是正想办法呢吗?”
“想办法,你能想出来什么办法,再等下去,清河就得把好不容易赚下的那点家底赔出去了,你说你这别扭性子,你认识几个人,咱们老林家,除了晚丫头和宝钦,你还能求谁?”
“大不了我把庄子卖一个凑钱给清河用。”林族长不为所动,偏是这平时和气的人,一旦打定了主意便是九头牛都拉不过来。
林徐氏哭嚎着:“我怎么这么命苦啊?怎么就嫁了这么个木头人?姓林的,我告诉你,今儿这事,你要是不去,我自己去。我倒要看看,宝钦他们给不给我这个面子。”
“你敢?!”林族长怒道。
“你说我敢不敢?”林徐氏不甘示弱,扬着脖子掐着腰跟林族长对着干。
俩人正在这儿掐架,下人战战兢兢进来禀报,说是林五小姐过来了,一会儿就到客厅。
林族长马上让下人把屋子里挪歪的椅子、打碎的茶杯茶碟都收拾好,自己推着林徐氏,让她从后门出去,别让五丫头看到她那副样子。
一看就是大哭了一场,鼻子红红的,眼睛都肿成了核桃。
林徐氏不干,她本来就要去找林宝钦和林晚,现在人家上门了,她怎么可能躲起来。
下人哪个敢插手啊?是帮老爷还是太太呢?一个个除了低头屏气地傻站着,能干什么?
俩人推推搡搡的时候,林晚已经走到门口了。按平时的情况,这时候老两口都会迎出来,这次却没有。
林晚在门外轻唤了几声四爷四奶奶,林族长没说话,却听到林徐氏回了一句:“晚丫头,你进……”话没说完,好像被捂住嘴了,发出呜呜的声音。
林晚见情形不对,下人又不阻拦,便提起裙摆,迈过门槛走了进去。
林族长已经不想跟林徐氏斗了,他觉得这老娘们平时总是喊着乏呀累啊,可这一打起来太凶悍了,真吃不消。
见林晚走进来,林族长尴尬地挤出笑脸:“晚丫头来了,快过来,坐。”
然后又对着呆愣的下人道:“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给五小姐上茶?”
有机灵的下人马上回过神来,茶具都坏得差不多了,得赶紧取一套新的过来用。
林晚看着俩人凌乱的衣服,林徐氏那张脸,哪能看不出来这老两口是打架了。
她也不说破,笑眯眯的扶着林徐氏先坐下,自己这才坐在下首。
还不等林徐氏张口,林晚便道:“我大哥是不是回来了?他要是方便的话,我想见见他。”
林徐氏一听,便想听听林晚要说的事,等她说完了再做打算。
“啊,是,清河回来好几天了,不过今儿早上就出去了,可能得晚上才能回来。晚丫头,你找他是不是有事?”
林族长也知道林晚应该不是闲来无事来串门子的,便直接问道。
“晚上回来啊?那我就先不等他了,这事儿跟四爷四奶奶说一声,明天你们给我个信儿就行。”
“晚丫头,你说。”林徐氏忙道,声音里还带着因为嚎哭而导致的沙哑。
“是这样的,我听说清河大哥这些年走南闯北的,做过很多生意,人面熟,所以有点事想问问大哥他能不能做?生意不大,二老帮我问问大哥愿不愿意吧?”
林徐氏听了,赶紧道:“生意嘛,管它大不大的,有的做就不错了。还是晚丫头你心善,有事记着咱们。”
“瞧四奶奶说的,咱们都是林家人,有什么事想着点应该的嘛,就怕大哥不稀罕这点生意呢!”
说罢,林晚便把事情的原委跟族长夫妇详细说了一下。
原来惠民署需要采购大量物资,刘炳良的意思是需要找些稳妥的商家做供应商,刚开始走货量不大,做的好了,才会考虑长期合作。
随着惠民署在各地逐渐建立分部,这些供应商的供货量也会逐渐走高。长期下来利润是很可观的。
刘炳良早上跟林晚提了一嘴,问她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就推荐一下。这也是刘炳良卖给林晚的人情。
第135章 奉旨进京
林徐氏一听,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啊!她儿子的几个店面和途中的货物在这次洪灾中损失惨重,店面毁了,也没多少流动资金了,正犯愁呢。
现在有这生意做,便是他们老两口拼拼凑凑的凑点钱,也要帮着儿子把这事儿揽下来。
于是林徐氏也不等林族长说话,马上道:“晚丫头,这事我看成,晚上等清河回来了,让他去你家,你跟他详细说说。”
林徐氏就怕这事儿黄了,立马答应下来。林族长这次没拦她,等她说完了,问林晚:“这事儿不会给你添乱吧?”
“怎么会呢?我就是看清河大哥办事牢靠,这才过来问问,刘医令那边说好了,这两天等我的信。要是我这边没人,他再找别人。”
林晚说的倒是实话,她之所以过来,除了是感激林族长对她一家照拂之情,也是觉得这一家人都是有谱的。要是遇到那混不吝的、爱沾小便宜的……这个忙也不好帮的。
林晚走后,林族长对林徐氏说道:“你这一段抽时间多往宝钦家走走,帮衬着点,晚丫头要出嫁了,你帮着张罗张罗,别让姑爷那边挑理。”
林徐氏答应了一声,便安排人快出去把林清河找回来,这事儿快点定下来她才能安心。
林徐氏出去后,林族长抬手看看手背上被林徐氏抓破的地方,叫下人:“去,拿点酒来。”嘴里骂着:这泼妇!
下人转身要去拿酒,又折回来了:“老爷,要不要让厨房准备点小菜?空肚子喝酒不好吧?”
“去去去,准备什么菜准备,我是抹抹伤口,又不是要喝酒。”林族长直觉得肝火上涌。
下人抱头鼠窜而去,留给林族长一个仓惶的背影。
时值夏末初秋,午后的靖陵凉风习习。树影婆娑的林荫道上,不时有行人走过去。有的形色匆匆,有的像林晚她们一般悠闲。
林晚已经好久都没能空下来到街上走走了,女人爱逛街的天性她不是没有,只是太忙了而已。
青玉也看出来林晚想在街上逛逛,便安静地跟在她身后。
殷六儿并没跟出来,她手巧心细,留在府中带着几个仆妇给林晚做些绣品、衣服、鞋袜。
以林晚的手艺,要真是自己绣嫁衣,穿出去了来宾们都得笑倒。
因此林二太太在病好之后就已经开始跟张嬷嬷赶制嫁衣、盖头。等到她俩做到要收尾的时候,林晚象征性的绣几针就可以了。
东安街上依然很繁华,一路上不时有人跟林晚主仆打招呼,现在整个靖陵城,认识林晚的人相当多了。都知道有个小林大夫,女的,才十五岁,跟江指挥使定亲了,明年开春就嫁过去……
林晚路过周作鹏的粮店,周作鹏正在店里指挥着店伙计把刚运到的粮食搬进去。远远地看到林晚,早就抢出去跟林晚打招呼。
“林五小姐,这是出来逛逛?”
“是啊,周老板,今儿天气好,正好没什么事,随便走走。”
“叫什么周老板?我就一跑买卖的。叫我老周就行。托五小姐的福,知府大人给我牵了条线,光禄寺给了我老周一点额度供给宫中米粮。”
“是吗?周大哥生意越做越大了呢。恭喜啊!也是周大哥你自己有远见,我不过是出个主意罢了。家里都好吗?”
“都挺好的,你嫂子没事就念叨着你,知道你忙,也就没去府上叨扰”
这周作鹏心思活泛,林晚那边哪好称呼他老周呢?只说了句周大哥,他那边“你嫂子”就出来了。
周作鹏也知道林晚难得有空出来放松下,不好叨扰太久,便返身回到室内,用绢布包了几十个枇杷,再走出来,一定要林晚拿回去尝尝。
“几个果子,知道五小姐您啥也不缺,就是果子刚从树上摘的,还新鲜,别嫌弃就成。”
林晚见他话都说到这份上,也就不拒绝了,青玉便让身边的一个小厮接过来拿着。
隔壁酒庄的老板娘走过来,笑着同周作鹏道:“老周,这位就是你说的林五小姐吧?”
周作鹏跟认识的人说过不少次林晚的事了。是以这吕家酒庄的老板娘一见就猜出来了。
“是啊,正是林五小姐呢。”周作鹏对自己与林晚很熟这事很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