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收拾行囊,和黄闻桂告别,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去北京开始进修,和黄鹂团聚,和新生的自己相依。
关于苏洛。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转身,不一定是放弃。
坐在候机大厅,韩西对着幻想中的苏洛默语。
从今天起,我要冰冻封存一样东西。不再使它暴露在残忍的世界上,孤单的忍受雨打风吹,阳光灼热。不再使它任时光慢慢消耗摧残,从有至无。只有这样,等你回来的那一天,我对你存有的不被时光和人性摧残消耗殆尽的爱,才得以在时机成熟的那一天,从心底隐蔽的冰柜里取出,暴露在阳光下,冰封瓦解,满血复活。再次重生。绽放你我的传奇。
苏洛,如果说,我正要这么做了,去冰封,去暂忘。你,是否会责怪我无情呢?其实我只想给自己一条活路而已。那种日日夜夜不停地期盼、幻想你回到我身边的执念,我不想为它所累了。被虚无折磨太久,心都被煎熬成灰。对不起,我想开始新生了。
虽然我新生的方式,是以延续你思想的方式,是以实现你梦想的方式。
当然,电影它,现在也是我的梦想。
我,想实现你的电影梦。我,想实现我的电影梦。我,想铭记善和爱。我,想传递善和爱。
因为,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跌落至地狱的人不会去向往天堂。只有曾被困黑暗,才会在解脱后,更加珍惜光明的力量。
我相信,只要心存善和爱,一切悲,一切苦,一切的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怀揣着这样的希望,在夕阳的余晖下,韩西踏上了登机梯。
新的旅途,开始了。
第47章 不可能是朋友
关于韩西,她来北京前的故事,我们讲完了。但关于韩西的现在和未来,这故事,远没有完。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现在时刻吧。
这是2018年的元旦。
由于回忆而独坐窗前的韩西,落寞无比。虽然她得到了她想要的成功,比如金鱼奖的最佳编剧。但她内心真正想要的,苏洛,却多年来一直没有消息。或者说,很可能永远都没有消息。这成了韩西心中永远的痛。
韩西望着窗外灿若繁星的夜景,眼泪滚落下来。
苏洛,你一直埋藏在我的内心最深处。五年来,稍不经意,就会被重新挖出!脱离我那颗,因你早已碎成满地又勉强拼凑起来的心!这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它,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自己,撕咬着自己。
韩西沉浸在对苏洛的怀念中,沉浸在对过去惨痛的记忆里。
这时手机铃声却不合时宜地突然响起。韩西抽吸了下鼻子,迅速调整了情绪,接听了来电。
电话里清脆的女声传来:“韩西姐,我是小丽。”
“小丽,什么事?”
“孔老师让我通知你,关于你的电视剧剧本《万家灯火》,明天下午四点进行项目约谈,和落雪缤纷公司的制片人见面。”
“好的,我知道了。”
“嗯嗯,韩西姐,再见。”
挂断了电话,韩西并没立刻回到工作中。因为她的思路被拽了回来。情绪,却没有。
好在第二天的项目约谈很快到来。韩西不得不暂且封存对苏洛的怀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坐进落雪缤纷影视公司的会议室。韩西和老师孔秋夏一起,和对方的纸片人李想探讨起了剧本。
韩西就剧本创作畅所欲言,没想到,刚刚讲述完,就接收到了对方的反对意见。
“韩编剧,我有一个问题。”制片人李想开口道。
“您说。”
“故事确实是好故事。但主角为什么是普通人呢?”李想提出了疑问。
韩西不假思索,回答道:“定位成普通人的故事,勾起观众记忆的情感共鸣点,会更有普遍性。”
“没错。”孔秋夏随声附和,她继续说,“电视剧的创作,要贴近百姓的情感。必须要让情感落地,否则就成了悬浮剧。”
“我认为你这个是没有市场的。观众爱看的是什么?是狗血剧情。观众喜欢什么样的主角?英雄。富二代。霸道总裁。神。观众喜欢神一般的主角,出场自带光环,绝非什么平凡人、普通人。”李想给出了相反的意见。
韩西并没有被难倒:“剧情可以狗血。但不是刻意去狗血。主角可以是英雄,但不能刻意去英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小人物的故事。而非一定要讲所谓的大人物的故事。”
“但观众喜欢啊!”李想反驳道。
“观众喜欢什么,您怎么知道。”孔秋夏反问着李想。
李想理直气壮:“数据分析啊。”
“数据分析不一定可靠,做影视最重要的还是直觉体验。”韩西说。
“我不管什么直觉不直觉,我只知道什么火了就得拍什么!”李想有些不耐烦。
“什么火了就去拍什么,那您自己的判断又在哪里呢?我们这一行,需要用从业者的专业眼光来分辨。”韩西坚持自己的意见。
“对,我们不能总去研究观众而不去研究创作。”孔秋夏义正辞严,“用数据来指导内容是很扯的。我们这个行业最精彩的部分,不是人人都去拍的部分,是没有被触及和总结的部分。”
“观众一直在等待好的内容。我们不能老去分析他们想要什么内容。数据分析曾得出,食客的想象力永远比不上厨师对于食物的想象力。如果全按照食客的想法去做饭的话,不仅会难吃,而且很快会吃腻。凭借哈利波特获得70亿英镑收益的JK罗琳也是靠直觉写作的,要知道直觉大于数据分析,现在最成功的人不用数据。”韩西给出了漂亮的回击。
“但你不是JK罗琳。”制片人李想反唇相讥。
韩西略微一愣:“对,我不是。”
“我觉得我们没有办法再沟通下去了。”孔秋夏严肃地说。
“是的。到此为止吧。我们没有合作的必要了。”李想也准备撤局。
“没错。大家意见不合。谁都说服不了对方。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观点不同不必强融。”孔秋夏说道。
“是的。不必强融。”李想站起了身。
“走吧。韩西。我们的剧本需要志同道合的人来合作。”孔秋夏和韩西同样站了起来。
“慢走不送。”李想板着脸。此刻,连最基本的礼貌他也抛之脑后了。
“再会。”韩西倒很客气。她冲李想轻点下头作为道别,然后追上孔秋夏的步伐,离开了这里。
出了电梯,两人走出落雪缤纷公司。来到路边,钻进车里。返回工作室的路上,孔秋夏愤愤不平:“制片人和编剧永远不可能是朋友。”
“为什么?”韩西十分疑惑。
“因为,一个是注重作品品质的工匠,一个是只在乎票房的生意人。两者的出发点、着力点、立意、目的,截然不同,充其量只能磨合,从而达到共赢。怀揣别样天真,想要成为理念共通的朋友,那是不可能的。”孔秋夏满脸认真。
“有道理。老师,您的话,醍醐灌顶。我不纠结了。”
“放心吧,韩西。作品是好作品,只是一时没有遇到伯乐。等伯乐一出现,你这匹千里马再奔腾起来,也不迟啊。”
“谢谢老师鼓励。”韩西微笑道,“我,静待花开就是了。”
“韩西,你晚上有事没?”
“怎么了老师?”
“如果没事的话,你和我一起去见老张,咱们一起吃个饭?”
“真不巧。我今晚和我朋友约的饭。”
“那行,改天再带着你。我一直很想把你介绍给老张认识。”
为了朋友而拒绝了和国内一线导演约饭的机会,除了韩西,也真是没谁了。
而这个让韩西心甘情感为之付出的朋友,她的名字叫黄鹂。
所以,一小时后,当韩西在星巴克门口见到黄鹂的那一刻,她心中埋藏压抑的童真瞬时复活了起来。
一个快步上前,偷偷躲在黄鹂的身后,用手指戳了戳黄鹂的右肩,然后迅速闪到黄鹂的左手边。黄鹂疑惑着向右张望,韩西调皮地蹦到黄鹂的面前!
一声突如其来的“嗨”把黄鹂给吓了一大跳。
黄鹂大笑着说:“哎呀!韩西!你怎么这么皮?一如既往的皮。”
“你呢?一如既往的呆。”
“你才呆呢!”黄鹂假装撅起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