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139)

作者:大河东流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诶,你这里感觉还好,你怎么做的?哦哦,你这里是青砖,那边还是泥,诶,真是……”

苏茴没说话,除了房子构造的差异外,她多少也是放了些祛湿的东西的。

……

张保国和张根张贵三个人一共找了五天,第三天的时候,张保国和张根各自找到了一件,张贵找到了两件,第四天,只有张保国找到了一件,第五天,全部归零。

这时候,下了这么久的雨,终于变得淅淅沥沥起来,空气中的水分似乎都变少了。这时候就不适合在这样寻找了,张根宣布停止。

他再强调了一遍:“把东西藏好,把它忘掉,世道没有变,不拿出来不准跟别人说,知道吗?要是万一被别人发现了,也要当做不是自己的东西,宁可不要。”

这不是开玩笑的。

大雨、暴雨变成了中雨,又从中雨变成了小雨,再从小雨变成了太阳,四天时间,太阳就变得火辣辣起来,努力减少地面上多余的水分。

赵夏兰家的房子塌了一角,然后连累的都不能住人,被大雨侵袭,需要重建,她家之后,还有三户人家的房子塌了,跟赵夏兰家的情况差不多,都是一个角踏了,然后大风大雨倾贯而入,只能重建。

仔细算一算,他们村居然有将近十户人家需要重新修房子。

熟练工种真的需要排期,不然忙不过来。

火辣辣的太阳终于出现,感觉到它照在身上的炙热,许多人欢呼一声,这么长时间的下雨天,真的感觉身上都要发霉了,衣服也很难干,家家户户在门口支起了竹竿,晒着被子、衣服,凳子、桌子也搬出来,在半阴的地方去一下湿气。

小孩子更是撒了欢的在外面跑。

下雨,除了家里,几乎哪里都不能去,他们早就憋坏了。

这时候学校也重新恢复上课,落后的进度需要补回来,这并不是很难,因为他们的课程轻松,不比后世。

只要把讲课外知识的时间安排上,就能把落下的给补回去。

被憋久了,学生们来上课都新鲜,之前困在家里面,现在上学了又能见到熟悉的小伙伴们了。

小孩子恢复了欢声笑语,给这个村子增添了活力,大人们在地里面忙碌,同样干劲满满。

减产那是肯定的了,不过大队长也说了,今年多烧一些瓦,好来弥补大家的损失。

想来也是。

他们村那么多人用上了瓦片还有这么多房子不能住人,其他村的情况肯定更不好。

这样的话,手里有积蓄的,就更容易下定决定,给家里换瓦片,他们村的瓦片会更受欢迎。

没有出乎张成业的意料,雨停了几天,就有人过来问了。

这时候溪河的水位还没有下降,大家仍旧被禁止不允许去水边,不过太阳出来了,接下来等太阳继续烧烤一阵子,建房子就可以正式提上日程。

那些家里需要重建的,纷纷跟自己的亲朋相约,约好在某个时间段开始请他们去帮忙,到时候包饭。

请人帮忙都是没有钱的,算人情,然后包饭就可以了,在这些人中,赵夏兰家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的亲朋都主动问了:“你家打算什么时候起房子?到时候我来帮忙。”

赵夏兰笑着解释:“还没商量好呢,先看看,先看看。”

是真没商量好,她男人要去打听青砖,还要规划一下具体的大小等等,到时候算一下自己手里的存款,才能确定到底起不起,不然超过支出,他们想起也没办法。

不过她和男人都不介意用去河边捡石头来起房子,丑是丑了点,结实能用就成,他们不讲究外观。到时候还能更省一些。

张大海被赵夏兰给说服了,能起好的房子谁愿意住差的房子啊?

虽然这样他们会倾家荡产,但就跟她说的一样,他们儿子还不到娶妻生子的年纪,还能往后拖一拖,要是真能建这种房子,谈媳妇都会更容易一些。

看到他们没有张罗,苏茴就知道他们的意思了,她专门去了一趟镇上,看看有没有地方能帮忙的。

然后她就帮他们找到了一批旧砖,好像是拆了某一户资本家的地板。

质量不错,有的人趁乱拉着人去拉回家的。

好东西他们轮不上,这种也能用啊,就是自己不用,转手卖了,便宜一点,有的是人要。

她报了个数字,回去跟赵夏兰一说,一算,哎哟,这真的能成!同时,苏茴这份人情她也记下了。

这段时间,她还要继续麻烦苏茴住在她家,不过天气变好了之后,她更早出晚归了,是一个很省心的借住人。

……

似乎是一口气把雨都下完了,接下来都是艳阳高照。

陆陆续续的,间房子的开始开工了。

虽然这时候大家都有活,以前都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起房子的,但是现在这情况不一样啊,一直借助在别人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方便,现在有空了就做一点,怎么也能尽快做好搬出去。

有的家境困难的,还借了不少钱。

这起泥砖很多都是就地取材,但不可能一分钱都不花。

首先开工的就有知青点。

全部知青都来帮忙,加上张成业派来的两个人,一起带着他们知青点的人忙活。

知青点人不少,但是谁都是没有建过这种房子的没有人指点,都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来。

张贵在闲暇的时候也帮着去帮忙,这起的房子不止一间,但其中一间就是他两个妻弟住的,他自然要去帮忙尽一份心力。

看到儿子这样辛苦,李满芬又有些怨言了,小儿媳妇这一胎真的太折腾人了,要是个女儿,那多扫兴啊,因为她,儿媳妇身体差成那样,就只能待在家里做做饭,别的什么都干不了,然后又因为天气的问题,他弟弟的房子塌了,他作为姐夫当然不能只看着,不然别人得怎么说啊。

这更辛苦了,起房子可都是重活,没有什么轻松的活计,轻松的都要给那些女知青做,哪里轮得到正当壮年的儿子。

且这知青点还是村里,只是给知青点借住而已,饭菜中规中矩,一点荤腥都没有,不比去别人家帮忙还能多少吃点肉。

她心疼了,偷偷的把家里的鸡蛋贴补给他。

这鸡蛋她已经很久没有贴补小儿子了,因为她直接贴补了小孙子,她家的鸡蛋出去换盐换针线的,就是两个人的专属,一个是大孙子,一个是小孙子,小儿子在小孙子面前都要往后退一步。

现在他这么辛苦,也不顾念着小孙子了,把他的份先给他老子用。

赵来娣发现了,敢怒不敢言。

不敢应对,也就只能借着摔摔打打,指桑骂槐,发泄自己的怒气。

这都分家了她还这样,没考虑过她们吗。

至于给张锦华吃那是当然的,就他一个大孙子,以后,他们两个也就靠他,他吃好一些是应该的。

本来张贵还想找找的,还能找到一件也是好啊,现在水位也下去了很多,跟原来的差距不大了。

不过因着建房子,就只好把这事搁后了。因为没下雨,水位也降得快,看着水位差不多了,孩子也没禁止下水了,这一下子,不少人都去捞吃的去了。

每次下雨,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最让人欢迎的,就是会把上游的一些鱼虾带到这里来了。

张保国上学,几乎没有了下水的机会,张卫国他们三个下午是不用上学的,带着两个弟弟,到哪里都带着一个小水桶。

他们三个已经给家里捞了两条两斤多的鱼,一斤多的鱼四条,半掌大的十多条,小鱼仔足足有半桶。

另外还有螺、蚌等等。

这收获,在一众同龄人中也是傲视群雄了。

他们这里的沟沟壑壑很多都是相连的,这一段连着那一段,这一节勾着那一节。

于是,这天下午,拿着一桶小鱼回来的张安国手里拿着根金钗,献宝似地:“妈妈,你看!”

第91章

看着张安国手里的那根金钗,苏茴沉默了一下,才问他:“这是哪里来的?”

张安国很兴奋:“这是在摸河蚌的时候摸到的,妈妈,这个形状和外表好像金钗呀,我摸到以后谁都没有说,就我们兄弟三个知道。”

张定国激动的连连点头:“这个跟电影上面的金钗好像啊,是不是就是金钗啊,但是,沟里面怎么会有金钗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