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默回想着聂梓夜入戏时的那种感觉,再次睁开眼时,他已经换了一副表情,眼睛朦朦胧胧的,像是喝醉了酒。
他走一步晃两下,还打了几个酒嗝,像是一个刚应酬完走在回家路上的上班族。
上班族满腹怨气,边走边骂骂咧咧地说上司的坏话,看见路边一块石头,想也不想就伸脚踹了过去。没想到这一脚撞到他的脚趾,上班族嚎叫一声,气急败坏地弯腰抓起那块拦路石,想要往远处一丢,结果手一滑,还没丢出去就砸到了自己的脚。
一语双关,既是真石头砸了脚,也是自作自受的写照。
宋默将最后上班族那痛苦的表情一收,又恢复成平时那副单纯无害的样子:“社长,我演完了。”
他刚才在一个人准备面试试题的时候就把这间教室的使用手册翻了翻,发现这个王坤居然是话剧社的社长。也就是说,话剧社是社长亲自来招人,看来这个社团是真没什么人了。
王坤也没注意到他称呼上的改变,还沉浸在宋默刚才演的那段戏里久久没回过神。
直到宋默又叫了他一声,他才对宋默用力鼓了鼓掌:“演得太好了,这位……同学你怎么称呼?恭喜你成为了话剧社的一员,欢迎你加入咱们话剧社的大家庭!”
宋默咳了一声,只有两个成员的社团都能称得上大家庭?
“说起来,你那张海报是怎么回事,荣誉会员又是什么?”宋默在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就问出了他心里最疑惑的事。
“这个,我要向你承认错误,这其实是个虚假广告。”王坤低着头,老实地对宋默交代了前因后果。
在大学城岛落户的学校有好几家,其中最为瞩目的除了当地最好的首城大学之外,就属电影学院。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校际活动里,但凡有表演类的节目,多半都是这些人上,偶尔别的学校有出色的节目,也能出现在类似迎新晚会这样的大场面里。
舞蹈类和歌唱类的社团还好些,只要有真材实料,除了校际活动外,还能去接点商演拉拉赞助什么的,生活过得那叫一个有滋有味。
可像话剧社就不同了,一来他们的颜值肯定比不上艺考招进来的那些俊男美女,二来商演别人也不耐烦看你的情景剧,而且他们还没有专业的编剧,演来演去都是老套的剧本,没什么新意。
这次为了参加迎新晚会,王坤的话剧社也在暑假里辛苦排练,几个人凑在一块编了个挺有意思的剧本,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可最终他们的节目还是被刷了下来。
电影学院有更专业的表演,凭什么选他们这些一上台连站位都找不准的外行人?
这一年年的,话剧社的成员本来就少,到了王坤这一届,迎新晚会失利后,所有人都心灰意懒,要么借口学业,要么索性加入了别的社团,到如今就剩下王坤一个人。
社团联合会有规定,部员人数不满五人的社团将被强制解散,也不会再给活动经费。
跟王坤一届的旧成员们,对话剧社还留有一分情分在,他们虽然不来社团了,但社团名册里仍有他们的名字,所以“荣誉会员”是这么来的。
“那聂梓夜又是怎么回事?”宋默问。
“那天我走在路上发传单,看见了聂同学……你知道的,大学城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遇到那些明星最好当做没看见,不能上去打扰人家。但我实在是忍不住,我很喜欢他演的那个《豆芽菜》,所以厚着脸皮拿他的海报过去请他签名。”王坤捂着脸,小声支吾道。
谁曾想,聂梓夜当时估计是心里有事,没太注意王坤,给他签完名还写上加油的话后,见他手里还有一本册子,想也不想就顺手又签了一个名。
那本册子,就是社团成员的花名册。
聂梓夜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就成了医学院话剧社的“荣誉会员”。
宋默:“……”
宋默后来在跟聂梓夜通话时还说:“现在整个社团里,只有我和王坤两个,每天除了看什么演员的自我修养以外,就没别的事情可干了。排戏?他想演尔康,我还不想演紫薇呢!”
“……两个人连扑克都没法打。带他上分,这人就是敌方派来的间谍,别提有多菜了,估计他能平地把自己给摔死。”
“说真的,我有点后悔。”
宋默坦白地说完,等了半晌,聂梓夜那头还没反应。正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手机信号不好时,聂梓夜忽然道:“加上我,是不是就能凑一桌斗地主了?”
宋默呆了片刻,然后讷讷地“嗯”了一声。
“那就等我,过两天我就回来了。”聂梓夜说。
“……好。”
挂上电话后,宋默突然想起,两天之后……10月16日,不正是聂梓夜的生日吗?
提前好几天,微博上就已经开始刷相关的话题了。去年聂梓夜过生日时,开了直播跟粉丝们一同庆生,今年却没有这样的预告,粉丝们猜测是他忙着制作年底即将发出的专辑所以没时间。
不止是专辑,李峮导演的《特殊追击》也已经做完后期,过审之后就能投入宣传,说不定还要先参与电影节评选。
爱豆虽然变得更忙,没有时间和她们互动,可她们却没什么不高兴的,因为他在一步步地往上走。
——而这个传说中很忙的男人,却在自己过生日的当天,回学校参加社团活动去了。
见到戴着口罩出现在教室门口的聂梓夜后,王坤激动得不能自已,好半天都平静不下来,恨不得冲出教室跑个三五圈,再大喊几声。
但他不能这么做,只能放任自己的意识像脱缰的野马般,虽然人不在操场上,但心已经奔驰了好几圈。
趁王坤还在发愣的时候,宋默将一个包装精致的袋子递给他,里面是一个带暗花的盒子:“生日快乐。”
他说得简单轻巧,可聂梓夜却能很快从他的表情中品出别的意味来。聂梓夜没有第一时间接过那只袋子,而是问:“里面装的是什么?”
“……冰皮月饼,自己手工做的。”宋默声音比刚才小了几分,“不是中秋节剩下来的,是我今天新做的。”
国庆中秋通常是一起过的,今年也不例外。
这几年流行吃冰皮,宋妈担心外面买的月饼馅料太甜,吃完会让宋爸血糖飙高,索性自己买了冰皮粉来做。
宋妈做月饼,宋默就在旁边给她打下手,所以对做月饼的流程已经烂熟于心。
就是自己动手的时候难免会有做坏的,不过这些宋默也没打算浪费,他另外带了一个袋子过来,里面的月饼要么是馅放得太多,要么是皮太厚,要么是模子没打好……干脆都拿来给社团当夜宵。
聂梓夜左手接过宋默手中精致的包装袋,右手朝他自然地伸出手:“那一袋也给我吧。”
宋默还有点不好意思:“那一袋是瑕疵品……”
“只要是你做的,都好吃。”聂梓夜冲他眨眼一笑,然后顺理成章地把另外一袋月饼也收入囊中。
等王坤回过神来,他的月饼已经没了。
聂梓夜客客气气地将一只扎着蝴蝶结的礼盒放在他面前:“不介意的话,这是我从果市带回来的伴手礼,谢谢学长这段时间对小默的照顾。”
王坤:“……”
作者有话要说:王:汪!吃不动这碗狗粮!
第三十章
聂梓夜来话剧社就是来看看宋默的, 一个多星期不见,他觉得这时间过得比一个月还要长。
尤其是忙完录制夜深人静只剩下他一个人时,身边少了个会帮他揉肩捶背又能跟他说到一块去的人,更令人感到空虚和疲惫。
跟话剧社的那点“小误会”反而是其次。
电影学院的学年成绩不需要什么社团活动来加分, 而他也不喜欢有人拿自己当噱头来招新。不过见王坤招了半天只招来宋默一个人, 人看起来非但不精明,反而还透着股傻气, 聂梓夜想了想,也就没提出要把自己的名字从花名册上划掉。
“你们这是话剧社还是社啊?”聂梓夜走到堆放着一摞书的课桌面前, 大致一看, 全是表演类的书籍,里面还有几本厚厚的笔记本。
那些书和笔记本都是话剧社的前辈们留下的, 有的书年代已经十分久远,连书页都被摸出了毛边,笔记本上圆珠笔写过的字迹也有些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