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44)

小豆丁也跟着起哄:“压倒了!压倒了!”

夏五斤‘唰’地往后往下一跳,果真看见篱笆被他压得有点歪,就赶紧随手捡了一快石头,把篱笆上的木桩扶正后,‘叮叮邦邦’使劲敲打几下,给敲正了。

“秾妹,我又给敲回去了!”

说完就扔了石头,也没从篱笆上面跳进院里,而是绕路半圈,从大门进去的。

姜秾略微有些无奈,“夏五斤,听说你开年就十二岁了,怎么一直站没站相的?站在那里,还要依靠着墙或其他什么,才能站得稳?明明也是剑眉星目,一副正派明朗的好样貌,就这么给毁了。”

本来闲话不多的人,说着说着,竟然有些痛心疾首的感觉了!

夏五斤:“……”

一时间有些受宠若惊:他生了一副好样貌?

“哈哈哈!!!”不过还没等夏五斤多沉醉一会儿,沈甜就毫不犹豫地打碎了他的幻想,

“哈哈哈,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总之是身上没骨 ,就算长得还算顺眼也没用,因为全都毁了!”

大佬一本正经地教育人的样子,实在太好笑了!太有反差萌了!

夏五斤当然不甘示弱:“你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县城里的小姐们,就爱看我这样站得不规矩,有些小坏小坏的样子!”

沈甜:“唉哟~县城里的小姐们?你见识蛮广嘛……”

“沈甜、你!”被耍了!

不过夏五斤立即镇定下来,“我只是举个例而已。不过秾妹说得对,我也差不多是个大人了,是该注意些仪态。”

沈甜:嘁!看看这舔狗嘴脸!

见夏五斤意识到了仪态问题,也同意她的说话,姜秾觉得这孩子和小

豆丁一样,还是听得进去好话的。

“嗯,很好。村里面就葛圭章的仪态还不错,你们又是好友,可以去耳濡目染地学习一些。”

“……我也正有此意呢。”

第32章

除了纳银代役的葛姜沈三家, 以及像夏家这样家中没有成丁的人家之外,村中每户都有一个成丁出去服役了。

村里像张家这样有张强壮和张武壮父子两个成丁的人家, 是一家都没有的, 都是要么没有成丁, 要么只有一个成丁。

因此, 在接下来万物蛰伏的寂静冬天里, 不仅村中人口三去其一, 村中壮丁人数更是用一只手就能数尽。

但这样的情况,这个时代的平民已经习惯了,也并不觉得孤寂。总归在过年前,服役的男人们就会回来的, 到时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所以, 服役的男人们走后, 村里的日子也照常过着。

冬天是农闲季节,却不是闲在家里无所事事的季节。

农活虽暂时不用忙了, 却也还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这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砍柴。

就像小雪那天,周翠娘叮嘱去县衙纳代役银的夏五斤时所说, 秋种农忙以及交纳秋税这段日子,忙过去之后, 就要考虑去砍柴了。

过冬的柴禾,明年农忙时的柴禾,都要存足。免得冬天外面堆雪时, 都不能好好猫个冬,还得顶着风雪去雪下挖柴禾。

柴禾存得足,还免得明年农忙正是顾紧庄稼时,却要费时去砍柴,从而耽搁了庄稼收成。

一时间,玉皇山脚下的树林子里,响起‘咄咄’砍柴声……

为防因为无意或有意地错认别家柴禾,抱走别人家砍好的柴禾,从而引起邻里争吵。

玉皇山山脚面向温宁村的地方,及其蔓延出的巨大外围树林,村长葛贡士都已经对其做了分割。每家都有了对应的一片地方,让他们砍柴禾,那再越界去偷抱其他人家的柴禾,就可说是偷窃了。

久而久之,山脚下分割给各家砍柴的地方,私下就被对应村民家看成了自家所有地。

不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又没去县衙花钱买下这片山林,手上也没捏着对应的地契,便也不好说那是属于自家的。

所属于谁,这事可是不好宣之于口,所以若是发生了纠葛争吵,也不敢闹大。

姜秾先前不知道,其实当初建蘑菇房,夏五斤理所当然就建在了指给姜家砍柴的地界。他用段木栽种蘑菇的地方,当然也是在指给夏家砍柴的地界。

不过指给每家地界,是为避免砍柴时发生争吵。其他像是搜寻山珍野货时,是否只能在自家地界,是没有规定的。

所以,别人摸到姜家的砍柴地界去搜寻‘山珍野货’,也还真不能大张旗鼓的争吵。不过现在从村里雇请了帮工照看,还一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刚砍下的柴禾是湿的,除了冬天紧急要烧的柴禾外,其他的都会摊在林子里晾一个冬天,等过完年了,再才去全部捆好挑回家,然后码在自家后院。

所以姜双五傍晚砍柴回家时,并不常常挑两捆柴禾,反而多是扛着几根竹子,或是提两捆已经干黄的韧草。

把竹子和韧草放着晾些时日,等柴禾砍足后,开始猫冬时,他就在家劈竹篾、捶干草,编织一些篮筐篓子以作增添和更换,再打几双明年一家人要穿的草鞋。

然后整修一下农具,还有空闲就做用竹子做些小方凳和椅子。

姜双五手巧也勤快,一个冬天下来,家里能多出来好多崭新的竹编用具!

所以哪怕姜家只有一溜三间的土墙蓬草房,有这些崭新竹编用具摆设起来,加上先有周翠娘后有姜秾都会时常洒扫整理,家里干净温馨之中,又有点乡土文艺气息。

当然,这种乡土文艺气息,只有姜秾和不时来姜家玩的沈甜,她们两人能体会

得到就是了。

扯远了,话说回现在。

由姜秾和夏五斤最早栽培的那批香菇,出菇后终于长至八成熟,可以采摘了!

调配培养料、捆装菌包和采摘蘑菇,这些时间段,是所有雇工都要来上工的。对应每次上工七八三五天时间不等,平常就只有两个一直看管的。

说是所有雇工,也只有六个妇人罢了,不过这六个可个个都是村里的厉害人物,加在一起村里没人敢去惹。

而平常一直上工的两个雇工,更是一个出了名的厉害,一个有背景。她们就是村中有名的老寡妇赵寡妇,和村长葛贡士的二儿媳——也就是葛圭章的二婶。

因为雇请了帮工,再不用像当初那样半夜就要去菇房采摘蘑菇。

于是鸡叫三声天将亮时,伴着东边天际亮起的鱼肚白,几个妇人和一个‘小女娃’,就出了村走在田间小路上,说说笑笑的往林中蘑菇房走去……

“秾娃也去采摘蘑菇?你们小孩子觉多,竟然这么早就起来了啊,真是难得。”赵寡妇伸出粗粝的大手,轻轻拍了拍姜秾的脑袋。

姜秾一边想着不知道今早梳的两个小辫子有没有乱掉,一边礼貌地回答:“赵婶早,对,我也去采摘蘑菇,我觉不多,想起就能起。”

一路走着的其他妇人,也爱和姜秾说话,看她一板一眼跟个小大人似的,着实可爱得紧!

“秾娃儿,真的啊?真能想三更起,就绝不四更起?”

姜秾:“倒是没这么精确。”

“那秾娃儿刚就是在骗婶子们呀?这可不是个诚实的好孩子该做的啊!”

“并没骗婶子们,我想早起就早起,想晚起就晚起,只是不能掐得准而已。”又没有闹钟,怎么可能分秒不差。

“那还是不能想哪时候起,就哪时候起。”

“对啊对啊,秾娃儿骗人!”

“我不和婶子你们争了。”姜秾发现,每次她明明是正经地在和这些婶子们说话,可她们却总不认真,就像现在这样胡搅蛮缠地逗她。

“哈哈哈!”

“哈嚯嚯!不争了、不争了,秾娃儿是个好孩子,是我们不该。”

“是的是的,秾娃儿,来叫婶子一声?”

“哈哈哈,哪来的怪婆子逗我们秾娃儿呢!”

姜秾:“……”果然是在逗小孩儿一样地逗她。

众人一路笑笑哈哈地到了菇房,然后开始在姜秾的指点下采摘香菇。

天色离大亮还有好一会儿的时候,众人就将长成的香菇采摘完了,然后又去把长在一茬末尾时候的少量平菇给采摘了。

等都采摘完了,天色方才亮起来,夏五斤和周翠娘赶紧一人挑着两个筐子,趁早往县城里去了。

两人挑的筐子,是姜双五为挑运蘑菇定制的,筐子口宽肚大,中间还加了两个隔层,能装更多鲜蘑,却不会压坏它们。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