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25)

姜秾严肃着一张脸,脸色情绪的变化很少,似是高深莫测。

然而事实上,姜秾不善掩饰脸色,她的脸色再好懂不过了,近半年里两人相交甚多,夏五斤很容易就看懂她的脸色:她确实没有生气。

夏五斤小人精一个,非常乖觉识相,仍旧立即就道歉认错:“这事儿是我不地道,我的错,我最初便不该防备你,不该隐瞒于你的。”

姜秾本就没在意,如今这半大小孩儿又坦率得很,心里深处那点不自觉的芥蒂瞬间烟消云散,只余舒坦和欣慰。

这么大一小孩儿,就知晓防备旁人了,也算是一件好事情。

“没什么,人之常情。你小小一个人,就能有此戒备之心,是一件好事。”

夏五斤:“……”

小小一个人?这是什么说词……面前这人可比他还小上两岁呢,口吻却跟个大人似的。

姜秾没觉得她的说词有问题,她对他栽种的香菇起了兴趣,“你栽种的香菇在哪儿?可以带我去看一看吗?”

都已经说明白了,夏五斤没什么不好带她去看的,“当然,有什么不可的。”

姜秾与夏五斤合伙,哦不,该说是姜家与夏家合伙栽培的平菇与香菇,菇房位于玉皇山山脚外围的树林子里。

而夏五斤自己栽种香菇的地方,同样也位于这片树林子里,若高空俯视,两处地方是位于以山体中心画圆的同一圆弧线上,但是位置更加偏僻难寻。

在树林子里走了一刻钟,才走到夏五斤栽种香菇的秘密基地,一处草树繁茂的潮湿凹地,长短不一的腐朽段木分散堆放着。

选址不错,堆放得也尚算有序,大体上是没有错误的,只不过是一些小细节上不够好,稍微影响了产量。

姜秾观察过后,给夏五斤提出了改进建议:“段木的堆放方式,可以比照我们平菇菌包的倾斜立式堆放,比直接扔地上要好。段木上也可挖坑点种,比这样放任它们稀稀疏疏随便生长,能采收得更多。”

“嗯嗯!”夏五斤跟在后面,连连‘嗯’声点头表示记住了。

姜秾随手摘了一朵长成的香菇,菇朵伞面皱皱巴巴的很多细纹,菇朵干瘪单薄、菇柄细脚伶仃,一副营养不良的瘦弱样子……

“这天然腐朽段木,到底不比专门为香菇调配的培养料,养料有些不足,又是风吹日晒,长成的香菇一点都不水嫩肥厚。”

第20章 入v告示

虽然还没见过菇房栽培出来的香菇,但夏五斤已经见识过长在野外的槐莪,与菇房里栽培出的平菇,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别,他现在已经能想象出野外香菇,与菇房香菇间的差别了。

“秾妹啊,你说的挖坑点种,与我们给菌包接种是一回事吗?还有,这养料不足,要怎么办?”

夏五斤两个问题一出口,就想到他这是空手套白狼,赶忙描补道:“也不能让秾妹你白费脑筋,我们依旧五五对半分,怎样?”

姜秾转头看了夏五斤一眼,有些意外,“不必五五对半分,用段木栽种香菇,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法子。”

虽然,这法子也就是把长着香菇的朽木,给挪了个地方搬到一处堆放。

“在菇房栽培香菇,虽然产得多,品相也更佳,但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同样更多。用段木栽种香菇,产量和品相都有所欠缺,但有一点好处,就是方便省事,这事儿能做。我与你合伙,你看可以……”

“可以可以!”这次还没等姜秾问出口,夏五斤就赶紧答应了。

一张明朗正气的少年脸庞上,两只眼睛晶亮晶亮的!

“……”此刻面前这人活似一个见着暴利的小奸商,真是可惜了这一张明朗少年脸……

心中的可惜只是一闪而过,便也不留痕迹了。

姜秾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你既然愿意,那我就参与合伙罢。你现在的栽种方式,太过粗糙,我加入合伙之后,将会做三点改进:

一是改进段木堆放方式,二是在段木上按一定间距挖坑点种,三是配制……嗯、培养液进行喷洒,以解决养料不足的问题。培养液所起效用,与培养料的差不多。”

夏五斤与姜秾合伙栽培蘑菇以来,时间已经不算短了,她说的话,他已经立即就能听明白了。“嗯嗯!是的是的!这三点确实需要改进。”

“到时候产量大概能翻倍。”因此姜秾提出了分成比例,“因为用段木栽种香菇,原就是你想出来的方法,我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就不再五五对半分了,到时你六我四。”

段木栽种香菇,算是最原始的人工栽培香菇方法,姜秾自然是会的。

但是这方法,毕竟是夏五斤他先前就已经想出来了的,与用培养料栽培蘑菇有所不同。不过她的改进方法,绝对能值四成收益的,她不占他便宜,也不会吃亏。

当然,姜秾也可以撇开夏五斤,自己用段木栽种香菇,这样就不用分出去六成了。但姜秾不想这样做,依旧是与当初寻求夏五斤入伙时的考虑一样,她不喜处理杂事。

而且与合作伙伴之间,要保持良好关系,不能用完就扔,平时有好处时还要想着些对方。不然现在及之后的合作,就不能很好地开展了。

这种想法虽然天真且朴素,但这也是姜秾在经商方面,为数不多的一点心得了。

夏五斤:“秾妹是个耿直人,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我也就不多推辞了,我们就四六分吧。”

秾妹这人啊,真是个厚道人!

……

虽然菇房里的香菇,还有大约一个月才能长成并采摘,但有平菇的养护、采摘和售卖经验在前,又有姜秾的指点,香菇栽培也不会有问题的。

有两家大人参与进来,并大多数活儿接过去,两个小的就轻松了!姜秾只需在技术上把关,夏五斤则只要在去县城售卖时跟着走一趟。

之后注意着些,在一批菌包不能继续栽培之前,就提前调配好培养料、做好菌包,到时正常替换下废弃菌包就行。等到熟能生巧后,可以顾得过来时,还想再多赚点银钱的话,就多调配培养料、增加几十上百个菌包,扩大栽培规模就是了。

目前为止,平菇与香菇的栽培事业,就算是步入正轨了!

就如先前周翠娘与夏婶嘀咕了小半天的结果,按目前情况来估算,在栽培平菇和香菇这事上,姜夏两家每家每月的大概进账,约莫能有五六百文钱。

便是按照每月五百文钱即是半两银子来算,他们每家一年也有六两银子的进项!

要知道,姜家种八亩小麦,寻常没旱没涝的年景,一年的毛收成也才大约十五两银子而已。除去夏税、秋税、户税、代役银和杂捐杂税,剩下的纯收成能值七两银子,就算是一个很好过的年景了。

而栽培平菇和香菇两样蘑菇的额外进项,就差不多能抵上姜家一年的纯收成了。

两家都已经决定,以后慢慢增加菌包,到时候进项自然就要增加,赶上姜家以前一年的纯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换言之,姜家以后的年收入,将会是现在的两倍!

算清了这笔账,周翠娘高兴得走路都脚下带风,脸上经年日久的愁苦不见了踪影,整天脸上带笑,‘骂’丈夫儿女的次数也是明显减少!

姜家夫妻两身体棒劳力好、又勤快肯做,在温宁村里,姜家的家境算得是中上了。周翠娘尚且为每年多出来一倍的进项高兴不已,更别说原本孤儿寡母生活艰难的夏家了。

每年六两左右的进项,缴纳赋税后,也已经能让夏家母子两过活了。再不用像以往一样,让夏五斤一个半大孩子去操心生计,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夏家孤儿寡母的没个支柱,让夏婶不得不做一个温和好相处的人,轻易不敢和旁人起是非。因此,她原本与姜家人的相处间,就表现得很亲近,如今更是待姜家人亲如一家人了!

夏婶每每看见姜秾,都格外热情,温声笑语地说话,三句话里必有一句是夸奖的话,甜得掺了蜜似的……

夏婶如此热情,让姜秾有些别扭,不过后来夏婶一直都这样,她见惯不怪,竟然也习惯了。

……

让两家大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不慢慢地增加菌包,只维持现有规模,栽培蘑菇的额外进项,也将会抵得上姜家一年的纯收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