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超级学霸(43)

“地矿系也算是国防科大的招牌院系了,要是地矿系没了脸,那就是落了国防科大的脸啊!”

苏娇杨一脸冷漠,内心古井无波,十分淡定地看着孙主任的表演。等孙主任说完之后,她及时问了一句,“孙主任,我还有课题做了一半没做完呢,审稿工作也在进行中,不可能单独划分出三个月来专门学地质的,数学系的人才很多,要不我给您推荐几个,给您换个人来?”

孙主任脸色一僵,道:“行,换一个能在国际顶刊发表论文的人来,甭管是人是鬼,我都行!”

他说这话,自然是十分笃定的,别看数学系的人多,可在国际顶刊上发表文章的,只有苏娇杨一个,甚至说,放眼全国,在科学界刚刚复兴的时候就将文章发表在国际顶刊上的,苏娇杨也属于凤毛麟角之流。

苏娇杨:“……您不能用发表论文的成果来评判一个人的学术高低,数学水平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

孙主任脸一扭,“连篇国际顶刊都没发出来,好意思说自己数学水平高?”

苏娇杨:“……”她竟然无话可说。

孙主任也软下语气来,“小苏啊,事有轻重缓急,石油工业部的这个项目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如果在这个富油地块上的石油开采能够取得突破,那我们国家的实力都能雄厚不少!”

“我们国家这个横卧在东方的巨龙能否腾飞,靠的就是工业发展这把火,而石油则是工业发展的命脉!要是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我们拿什么发展?我们靠什么发展?”

苏娇杨最受不了的就是别人这样宣传,当初国家号召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建设农村的时候,也是这么宣传的,把她给吹得热血澎湃,家里人死命拦都没拦住。

这种热血澎湃的感觉已经许多年没出现了,没想到今天居然被孙主任给再次吹了出来……苏娇杨摸了摸自己胳膊上的鸡皮疙瘩与根根竖起来的汗毛,咬牙道:“您别说了,我答应了就是。”

“不过我对你们地矿系不熟,还是麻烦孙主任找人把地矿系这边的各种教材系统地寻一套过来,还有就是你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得找人表述清楚,以及计算储量过程中需要的全部支撑材料,也都得准备好。”

“最重要的,我会全力以赴,但不能保证一定会做出成果来。”

孙主任脸上多云转晴,“好嘞,没问题,就这间屋子吧,原先是腾出来给我们系的学生做矿物岩石标本鉴定的,不过这门课程暂时还没开,就给你用了。你需要的资料,我一会儿就让人给你送过来,如果你觉得缺什么东西,也可以同我说,我一般都在能源地质研究室这边。”

苏娇杨目送孙主任哼着歌乐颠颠地走了,她总觉得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圈套中。

在等孙主任让人把资料送过来的空档里,苏娇杨从包里拿出一本《数学纪年》来,掏出笔便开始评审论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虽然使劲儿挤都挤不出多少来,但总比一滴没有要强。

一边是数学,一边是经济学,另外一边是地质学,苏娇杨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儿,最多只能兼顾一门新学科一门旧学科,如果要同时兼顾两门新学科,她怕是会精神分裂。

所以,数学论文的审稿可以继续,但经济学与地质学中,她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舍一留一。

苏娇杨再三犹豫,最终决定将与经济学相关的研究先暂停一下,宋忠堂教授课题组中有很多人在从事发展经济学的研究,缺她一个应该也不算缺,可地矿系这边的研究太紧急了,甭管她在这个课题中发挥的作用有没有孙主任说的那么大,既然她已经答应了下来,那她就不能掉链子。

另外一边,宋忠堂教授念叨着好久没见苏娇杨,拎着一罐新得的茶叶就去系主任办公室找苏娇杨去了。

宋忠堂教授边走边嘀咕,“小苏脑瓜子灵光,做研究快,经济学那点儿东西对没有数学基础的人来说,会觉得难,但对于数学基础好的人来说,经济学根本不难。不知道小苏最近将科研进度推进到了哪儿?”

作者有话要说:苏娇杨:对不起,宋教授,您的小苏已经下线,石油铁娘子·苏正式上线!

第29章 工业复兴

宋忠堂教授揣着一肚子希望来到了苏娇杨所在的办公室,见苏娇杨的桌子空着,愣了一下,纳闷地问陈润之老先生:“老陈,娇杨同学呢?”

“还喊人家同学……之后就得喊小苏了,她今天上午办理得入职手续,往后就是我们数学系正式的一员了。地矿系那边有些事情需要做数学的人过去帮忙,我让小苏过去支援了。”陈润之老先生答道。

高考刚刚恢复,各大高校百废待兴,不同院系之间互相借人帮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更何况苏娇杨所作的研究是应用数学,必须与不同的学科相结合,不然怎么应用?

宋忠堂教授挺支持苏娇杨去不同院系之间搞交流,他还赞许地点头说,“那挺好的。国家现在搞地质普查,矿产勘查,地矿系那边不愁没项目做。我这边的人脉没能打通地矿系那边,要是娇杨同学……哦不,小苏老师,这一时半会儿想要改口还挺难的。”

“要是小苏老师能够把地矿系的关系打通,别的不说,未来十年二十年里,她肯定不用愁钱的事儿。先是石油后是煤,听说地矿系那边还紧跟着美利坚搞起了天然气……小苏加把劲,争取把地矿系的项目拖到我们数学系来。”

陈润之老先生挑起眼皮看着宋忠堂教授,插了一刀:“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们系里原本搞数理研究的人挺多,可你带着一大帮搞应数的人来,还和京大那边达成了合作,应数就成了咱们系的牛耳。”

“至于说数理和应数,哪个执牛耳,我无所谓,反正咱又不搞那一套山头派系,你们应数做的好,对咱国防科大数学系的名声也好。眼看当下应数已经发展了起来,咱就得出去争项目,更别提同数理比起来,你们应数本来就是赚大钱的方向。教育部、石油工业部、煤炭部、医疗卫生部的项目多,咱数学系得去争,但也不能说争了远的,舍了近的。”

“数学这东西,本来就是能将很多理论给升华的一个学科,尤其是应数方向,实用性太强了。你们这些搞应数的人多出去转转,把项目都拉回来,最起码得把整个国防科大所有理工院系中好数学相关的项目拿到手,好好干,把咱国防科大的招牌打出去。”

宋忠堂教授十分认同,“行,我回去就安排。”

陈润之老先生挑眉看了看宋忠堂教授,轻描淡写地抛出一个大消息来,“地矿系的老孙说得让小苏跟着他们那边做几个月,起码得把石油工业部那边安排下来的任务给完成,你这边的项目暂时先停一停,等地矿系的任务完成之后,再让小苏回来。”

宋忠堂教授怀疑自己耳朵除了问题,“老陈,你同我说说,地矿系的老孙要把小苏借去多久?”

“几个月吧,我听说他那边的项目二月底就得提交报告。反正小苏这学期是没办法跟进你的项目了,你先找别人来顶上她的空缺,等开学之后再让她回来。”

宋忠堂教授当场炸毛,“不行不行!石油工业部的项目重要,我那项目还是国家级的呢!给国家制定发展策略的项目,能忽视吗?地矿系也忒不厚道了,哪有他们这样借人的?借去三天五天、十天半月,我都无所谓,但他们这一借走就是好几个月,这能叫借?这是挖墙脚!”

“说起挖墙脚来,老陈你不最擅长这个吗?”宋忠堂教授气得脸都黑了。

陈润之老先生摇头抿茶,“老宋,你别在这儿胡搅蛮缠。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那项目?小苏来之前,你那项目就已经申报下来了,研究人员预算中根本没有小苏。缺了小苏一个,你们的项目照样能推进下去,可地矿系那边确实是遇到了问题,急需要一个数学功底好,学习能力强,遇到新东西容易上手的人去顶上。”

“要说学习能力,咱们数学系最强的人就是小苏了吧,她当时证明黑德尔猜想的时候,只是代数学得好,后来开始给《数学纪年》审论文,她的整体功底也不够,但她心气儿高,人也努力,遇到不会的就去往死里学,这才多久,霍达猜想也被证明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