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娇杨瞅瞅苏白杨,见苏白杨正可怜巴巴地瞅着她,那眼神分明就是在说,“姐,你快劝劝咱妈,她要饿死我了!”没否认,这是真的犯错误了!
苏娇杨又看向苏爸爸,苏爸爸正坐在沙发上捧着搪瓷缸子叹气。那表情,那神态,就仿佛他捧的是孟婆汤,饮一口就能忘记所有烦心事一样。
苏娇杨最后又将目光放到抱着孩子嘤嘤啜泣的许桂梅身上,她最见不得人哭,一见人哭就感觉太阳穴突突突地跳,便咬着后槽牙问,“桂梅,你这是咋了?咱妈训得是白杨,又没训你,白杨都没哭呢,你哭啥!”
许桂梅抱着孩子摇了摇,抹了一把脸上的泪,道:“姐,你是不知道船舶厂的情况,近些年,船舶厂的生意越来越差,只能靠卖一些渔船混业绩了。”
“厂子里早就喊出了裁员的口号。虽然一直没有正式裁员,但厂子里的领导一直都在号召大家伙儿主动请辞。我本来就是临时聘用进去的,人家当初用我,都是看在咱爸的面子上,现在咱爸退了,人家还不是啥时候想辞退我就辞退我。白杨的那工作更是不能出丁点儿意外,稍微出点儿意外,整个厂子一年的业绩就都得跟着陪葬。”
“原本厂子里就张罗着要裁员,现在白杨犯了错,这不是送给厂子领导的典型反面案例吗?我担心厂子里的领导给我和白杨来一个一刀切,我们俩齐齐断了进钱项,往后的日子肯定难过啊……”
当初给津市做发展建设规划方案的时候,因为是自个儿老家,苏娇杨还特意多看了一些津市市政府送来的数据,现在她回想一下那船舶厂的业绩,已经不能用‘不景气’来形容了,‘不景气’这三个字描绘不出船舶厂的窘迫与惨。
“裁就裁了吧,现在的国有企业都混的挺惨的,继续干下去也没意思。我小的时候,记得那船舶厂还能造载着火炮的大船呢,现在再看,只能造一些渔船了,价格不便宜,质量还不好,根据市场规律,这些企业肯定都会被淘汰的。”
“要我说,你们还不如提早打算,明知道自个儿有七八分的可能会被辞,那还留在原来的岗位上干什么?等着被人过来撵吗?不如主动去同厂领导说,就说你们夫妻俩不愿意给厂子再添麻烦了,愿意起个模范带头作用。”
苏白杨无精打采地问,“姐,我从不念书之后,就一直都在船舶厂干,现在乍一下不去船舶厂干了,我不知道自己能干啥啊!”
苏妈妈一听这话,越发生气了,“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苏白杨,你能不能有点本事?能不能有点出息?”
作者有话要说:余下的一千字明天补,我好累啊……科研码字学英语,我先生发的消息我都没回TVT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秋日暖阳 100瓶;八珍面 20瓶;老子萌得要死 10瓶;玖秋-ぐ、龙猫先森 2瓶;_4444x_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4章 更迭淘汰
发展经济学是苏娇杨搞出来的,她比谁都清楚‘发展’二字的残酷。
发展意味着更迭,意味着淘汰,意味着物竞天择。
国有企业是我们国家在特定国情下发展出来的产物,以最快的速度,最稳定的脚步达成了初步目标,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国有企业渐渐遇到了不少问题,如果及时改革,那或许还能力挽狂澜,但如果随之任之、之前怎么办之后还是怎么办的话,势必会被历史的巨轮所碾碎。
船舶厂只是绝大多数国有工程的一个缩影。
苏娇杨也为自家兄弟和弟媳工作的事情头疼,倒不是说她没法儿给苏白杨和许桂梅找一个工作,而是没法儿找一个合适的工作。
她同苏白杨是多年的姐弟情,还算是互相了解,可中间隔了十大几年不怎么联系,兄弟的性格到底变成啥样,有没有长歪……这些苏娇杨心里都没数。
同胞兄弟尚且如此,更别提一共都没见过几面的兄弟媳妇了!
苏娇杨决定还是听听自家兄弟与兄弟媳妇的想法,看看这夫妻俩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或者特长,哪怕这些都没有,他们夫妻俩能说出一个理想的工作来就成,她给努力解决问题也得找一个努力的方向。
苏娇杨问苏白杨,“你别说你自己不会什么,你说说自己会什么。你不会的事情多了去了,只要有一个两个会的,那我也好帮你想办法。”
苏白杨倒也没辜负苏娇杨的一番口舌,他认真想了想,最后说,“姐,你说有没有什么跑腿儿传达消息的工作?我别的本事没有,帮人递个消息还是可以的。”
不等苏娇杨应声,苏妈妈就直接打破了苏白杨的白日梦,“你当现在是什么时候?有个事情直接打电话说就成了,谁还用你去跑腿儿传达消息?更何况,你之前在船舶厂干的是什么工作?你险些害了船舶厂害了你爹不说,现在还打算借着祸害你姐?”
苏白杨:“……”
苏娇杨嗔了苏妈妈一眼,安慰苏白杨道:“别听咱妈瞎说,最近我太忙了,脑子里不得空,反正过年这几天也不着急,你安心住着就成,等年后我给你答复。”
说完苏白杨的事儿,苏娇杨又去问许桂梅,“桂梅,你呢?”
许桂梅期期艾艾地开口,“我之前被娘家捆绑着,一直晾着孩子,之后我想找一个轻省点的工作,不接济我娘家了之后,白杨少挣多挣都肯定够我们花,主要还是想找一个凑活点的工作,不求能做多少,轻松些,方便我顾家顾孩子就成。”
这个问题倒是好解决,苏娇杨前段时间还听国防科大后勤处的唐主任提过一句,开学之后想给国防科大的学生们找一些生活老师,其实就是宿管。
因为陈泽之校长上任之后,他还中风瘫着的时候就已经雷厉风行地推行了军事化管理政策,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确实叫苦连天,可熬过那么一两个月,学生就都习惯了。
苏娇杨念大学的时候,晚上还能零零星星见几个学生大半夜才学习完,跑到校门外的小食街上吃夜宵,现在国防科大管得严了,一到十点,学生们全部都得回到宿舍楼。
你说你想学习,宿舍里的环境不够你学?而且白天那么多时间,甭说是晚上熬夜通宵学,白天的时间能够抓紧,就足够你考进年级排名前百分之五了!
再说了,第二天早晨是要六点就起来集合跑早操的,要是睡不好觉,怎么跑操?
大家集体梦游吗?
起先还有人心里有意见,觉得这是浪费自个儿的时间,可陈泽之校长的态度相当强硬,他将国防科大的隐形校训用的十分溜,“爱待就待,不待就滚!”
没有人情味,但却多了纪律。
这政策刚开始执行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晚上睡不着,在宿舍里通宵苦读,结果国防科大后勤第二天晚上就开始了熄灯政策。爱学的学生们总是机智的,他们发现厕所的线路与宿舍的线路不同,就跑去厕所里捧着书看……爱学的人有一千种办法找到学习的环境,不爱学的人有一万个不学习的理由。
国防科大的后勤就是同这些学生斗智斗勇的,他们发现厕所变成了每个宿舍楼的‘自习区’后,没隔两天就把厕所给改成了声控灯,亮堂十五秒就灭了,想要在厕所里学习,那只能一个劲儿地咳嗽……几番挣扎下来,学生们都无可奈何了,只能低头认命。
而且国防科大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其它大学根本没提出‘出操’这个想法,国防科大的领导就仿照了部队的那一套,不单单有了早操,傍晚还有晚操,上午和下午还有个课间操,不一定是跑步,但一定是锻炼身体的项目。
学生们之前还有精力搞别的,现在单单是学习和出操就已经耗尽了全部精力,晚上都不用人催,到了睡觉的时候,个个都规规矩矩地洗漱上床,甭说是十点,到九点四十的时候,很多宿舍就已经鼾声一片了。
有人觉得陈泽之校长有病,将大学搞的和大狱一样,可没过多久,陈泽之校长实行这一套的优点就彰显了出来——早睡早起还多加锻炼的学生们的精神头明显比之前要好了不少,走在学校里的学生都身子笔挺了,不敢说精神面貌翻天覆地,但同其它高校的学生放在一块儿,国防科大的学生绝对能一眼辨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