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姓席,是县学堂的负责人,之前原先的纪修然入县学堂的时候,很有几分灵性,被席先生看中,并收其为徒。
近几年他也全靠先生照顾,才能安心的读书,还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说起来原主对先生是很尊重,而且先生对纪修然的功课也确实很费心,这次能够考中也多亏先生平时的悉心教导。
纪修然按理说,怎么都要抽时间去拜访一下恩师。
先生就住在学堂的后巷中,只和师母带着两个仆人同住。
原主是时常去的,纪修然自然也知道地址,便带着石靖琛往那处走去。
纪修然到的时候,先生正好在家中看书,听家里人通报,自己的得意门生来了,便快步的从书房中出来。
纪修然看到先生走进大厅,起身对着先生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先生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先生看到纪修然如此的大礼,本想抬手止住他的动作,但纪修然还是坚持的行完了这一礼,先生这才美滋滋的受了这一礼,说道:“修然,快起身。”
先生伸手扶起纪修然,仔细的打量了他一番,才捋着自己的胡子,乐呵呵的的说道:“甚好,甚好。”
一旁的石靖琛在纪修然行完礼之后,也上前行了一礼。
旁边坐着的的师母看他如此,便笑着对纪修然和石靖琛说道:“修然你们快坐吧,你先生这几天念叨了你好几遍呢,今早还念叨你呢,快坐下陪他聊聊。”
纪修然赶紧起身,走到旁边坐下,才开口道:“谢过师母,老师,师母见谅,学生因俗事缠身,来晚了。”
先生摆了摆手,不在意的回道:“无碍,无碍。”
师母也在一旁笑着说道:“修然不要在意,你先生知道你忙于应酬,并不会责怪。他知道你考中之后,甚是高兴,天天都会念叨不完。”
先生看师母揭了自己的底,连忙不好意思的开口阻止道:“好了好了,你去准备一下饭菜,让修然他们在这里用饭,修然,随我来书房。”
纪修然听到先生的话,起身向师母行礼告辞,带着石靖琛,跟随先生一起来到书房。
走到书房门前,石靖琛便停了下来,在书房门外的石桌旁边坐下,看着纪修然跟着先生走进书房。
纪修然转头有些疑惑的看了看他,看到先生和石靖琛都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便没有多说什么,抬步走进书房。
待他走到书房里站定,先生从书案上拿出几本书,递给他,说道:“这几本书你拿回去好好看看,对你的学问大有好处。”
纪修然接过来,翻开看了看内容,然后恭敬的对着先生,行礼道谢:“学生会认真学习。”
先生看他如此慎重,满意的点点头,然后随意的问道:“修然,今后有何打算?”
纪修然听了,微微一顿,这已是第二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了。
之前被这样问的时候,他事后便仔细考虑了一番,但是却一直没有头绪。
说实话,他是想要继续科举的,但是他现在的状况却不是很允许。
他没有那么多的银钱支撑自己继续科举。
而且他也不想再因为读书的事情,拖累纪家人。
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原主,不能像原主一样心安理得的享受纪家人的无私奉献。
他想到这,抿了抿唇,回道:“先生,学生还未想好要做什么。”
先生听了他的回答,有些意外的问道:“你不继续科考吗?”
纪修然想了想,实话实说道:“读书花费颇高,家人负担不了,学生不想再增加家人的负担。不过老师放心,就算不继续科举,学生也不会放弃学习的。”
先生听到他的话,自然的开口道:“这些事情你无需担心,如果缺钱,可以从我这里拿。”
先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支撑纪修然科举的银钱还是拿的出来的,便自然的提出了这个解决方法。
纪修然怎么可能会接受先生的馈赠,当即便拒绝道:“先生,学生怎可用您的银钱,请先生放心,我找到赚钱的法子之后,自会继续科考。”
先生见他如此坚持,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好交待道:“好吧,那老夫也不勉强,但你这段时间不可荒废学业。”
纪修然面色郑重的应道:“先生放心,学生定谨记先生教诲。”
先生看他应下,才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些书拿回去好好研习,有不懂的地方,便来找我。”
纪修然自然应下,之后两人又在书房说了一会话,待师母准备好吃食之后,过来叫他们,他们才从书房出来。
纪修然和石靖琛在先生家用过饭之后,便告辞,去车行租了一辆牛车,带着自己的东西,乘着牛车往青山村走去。
第 6 章(修文)
纪修然神情轻松的坐在牛车感受着迎面吹来的轻柔的风,随意的和石靖琛聊着天。
石靖琛面无表情的坐在前面,有一句没一句的回着这人,完全就是在敷衍他。
但纪修然看着两边的美景,感受着难得的悠闲,心情好的很,根本不在意石靖琛的态度,一个人也在那里说的欢快。
牛车缓缓而行,穿过村庄田野,行了两个时辰方才到达青山村外面的汶水河畔。
纪修然忍不住抬头看过去。
远处的青山,树木葳蕤一片,远远看去氤氲的雾气环绕在山头,仿若仙境。
汶水河环绕而过,仿佛给青山扎上了一条明绿的丝带。
纪修然感受着迎面吹来的轻风,眼中看着这幅美景,脸上不自觉的露出愉悦的笑。
但随后想到生活在对岸的青山村里的村民,过着的穷困生活,不禁又收敛了笑容。
青山村背靠十万里大青山,紧临汶水河,按理说依山傍水,山明水秀,应该生活会很好。
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大青山里植被茂密,危险重重,只有那些经验老道的猎手才敢进去讨生活,一般村民并不敢走的太深入。
而前面的汶水河,又完全阻断了他们村子出入的路,来往甚是不便。
他们平时来往两岸都是靠着一艘乌篷船,而这艘小船运入还可以,运货就完全不行了。
如此一来,他们村里的东西运不出去,而外面的东西也运不进去。
要想往外运货倒也不是完全没办法,有两个比较费事的法子,一个是走上游十里地外的李家庄。
这李家庄虽然也靠近汶水河,但是他们那里的河道水势和缓,最深的地方也就三米多,他们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自家的木排,捉鱼虾,顺便可以运输一些大型的家什。
他们村子里都靠着这些,挣些银钱,就这样,他们村子里的生活水平,要明显比其他村子好。
另一个就是走五十里的山路去下游的渡口镇。
汶水河从青山村往下绵延五十里就会汇入雍河,大夏国水上运输,连接东西的最重要的水路。
渡口镇就是这条河流上的其中一个渡口,原名青麓镇,自从在这里建立渡口之后,慢慢的就被叫成了渡口镇。
这渡口镇繁华可比青阳县,去那边买卖货物倒是很划算,但是那五十里的山路却着实不好走。
总体来说这青山村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因为交通不便,便一直很贫穷。
纪修然站在岸边想了一番,才在心底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如果可能,他倒是想好好的改善一下,青山村的现状。
说起来,原主之所以想要不停的考科举,一心想着考中秀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再一个便是想改善家人的生活,也顺便改善村里人的生活。
说起来,他能够顺利的进学,村里也帮了他很多,他一直都记在心里。
纪修然感受到原主存在记忆里,对村里人的感激之心,默默的在心中保证道:我会替你做到。
在纪修然对着远处的景物感叹的时候,石靖琛已经把牛车上的东西都搬下来,打发牛车离开了。
抬头看着一旁面色严肃看着远处,周身气息莫名有些苍凉的纪修然,眼神微微有些复杂,待敛去自己的情绪之后,才平静的开口道:“我们走吧。”
说罢拿起地上的东西,抬步往汶水岸边走去。
纪修然听到他的话,也顾不上其他,赶紧跟在他后面,往前走,边走边对着大包小包的石靖琛说道:“我帮你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