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殇之雁门飞雪(88)

“将军是要……?”两人异口同声。

李牧郑重点头。

"末将遵命!"张虎周顺二人激动不已。

"我会先修书给卓氏长公子卓行,约定会面时间。届时周順你跟我去一趟武阳,对外就说去代郡。张虎你留守主持大局。"李牧接着说。

一整个下午,三人都呆在书房里,李戈守在外面,也是寸步不敢离。

"叩叩叩",一阵敲门声响起,"将军,要准备晚饭吗?"李戈在门外问。正在伏案讨论的三人抬起头,原来不知不觉巳过了几个时辰,北地的初春依然如深冬,黑夜来得本比其他地方早,此时窗外已是昏昏夜意。

“也差不多了"李牧伸个懒腰。

“将军,营地过了饭点了。"周顺赶紧说,言下之意是要在府里吃饭了。

李牧瞪了周顺一眼,让李戈进来并吩咐说:"裨将跟国尉在府里吃晚饭,让伙房多准备二个菜。把食案送来书房,再来一壶酒。"

须臾,李戈、冬儿和春芽三人端着食案进来分别放在李牧、张虎、周顺面前。案上设有小火炉,炉上架着的小铁锅正沸沸腾腾鼓着泡,左边放一碗葍根,一碗似未熟的粗面,还有一把叫不出名字的细叶。右边是一碟盐炸菽,一个空碗外加一双筷子。

张虎周顺二人对望一眼再看李牧,只道出一个字:“这......”,心想这都是生的呀,怎么吃。李牧也不明白,冬儿出去又端来一个食案置于自己面前,其他东西都一样,唯把面条换成了梨花弓。

一切设置妥当之后,春芽道:“锅里边煮的是萝卜羊腩,已经炖了几个时辰了,可以吃了。姑娘说最好是先吃完萝卜羊腩,再逐样放入其他的配菜入锅煮,配菜都是先入了滚水的,稍煮片刻就可食用。”

周顺突觉眼前一亮,回头低声问李牧:“欸?这姑娘是新来的吗?以前怎地没见过?”

李牧意味深长地看了周顺一眼,道:“她在这儿四年有余了,擅厨艺,所以平时多在伙房做事,你也不常来这儿,没见过很正常。”

“哦……“周顺说着夹起一块羊腩就往嘴里送。

“小心烫!”春芽忙提醒,烫字还未说出口,一块羊腩已经入了周顺的口,瞬间又“噗”地又吐回碗里,大叫“热热热!"众人大笑,春芽掩面不敢笑出声,接着道:“孺人说梨花包是一早做好的,因为临时得知二位在府里用饭,来不及再做,所以只给二位准备了面条。"

周顺这才发现,李牧的食案上有一大碗捏了花瓣的包子。

“这是何物?李牧指了指那把细叶。

“姑娘说这叫葫蓪,襜褴人吃的菜。"春芽答。

李牧扬了扬眉,夹了一块羊腩放入碗中。

这边周顺吃得热呼:"这个方法好,平时吃饭不到一半都冷了。"再看一下李牧:"将军,你那个什么包我跟你换好不好"

“不好。"李牧看也不看。

“一个?”周顺不死心。

“一口都不行。"李牧冷漠拒绝。他心里正得意,来不及准备不过是说辞,他心里很清楚阿梨不会为他人做梨花包,她承诺过他,此生只为他一人做梨花包。

五日后

李牧跟高健,周顺在营地路口会合,确定无人跟踪后,一路快马加鞭,二个时辰不到巳经到了滹沱河。

一样的画河烟水冷,一样的北风江上寒,李牧找了块石头坐下,打开阿梨为她准备的干粮包:游牧人吃的风干牛肉,烤鸡,蛋散饼子,当然还少不了他最喜欢的梨花包。周顺看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见过糗糒,干面馒头,再有心的做二个夹馍,这么诱人的干粮,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啊!

周顺吞了一口口水,叫一声:"将军!"李牧见状,把李戈准备的干粮包袱扔给周顺,周顺大喜,赶紧打开,一看顿时傻了眼,只有黄橙橙的黍面馒头。

“将军!"周顺大叫一声。

李牧警惕地看了一下四周,狠狠地瞪了一眼周顺。

“不管,我也要吃你那些。"周顺压低声音耍无赖。

李牧欣赏似地扫了一遍面前的干粮,犁花包?想都别想,一定不行。牛肉片?烤鸡?不好!最后眼光落在蛋散饼子上,李牧叹一口气,撕了一块,觉得有点多再撕下一点才递给周顺。

“这....”周顺觉得自己快被呕死了。

“不要 算了!"李牧作势收回。

周顺马上抢过来,"荤素搭配” 周顺指了指牛肉和鸡肉。

李牧想了想,给他跟高健一人撕了一只鸡翅,然后迅速把包袱包起来。

周顺狠狠地咬了一口饼子,赠了李牧一记白眼,不屑地说:“以前没觉得将军是如此悭吝之人。"

“那是你对我了解不够深。"李牧全然不在意,慢悠悠地拿起一个犁花包放进嘴里。

周顺被噎得呛咳了几声,就着冷冰冰的河水喝了好大几口才缓过来。

武阳面积不大,却有近二万户,五万多人口。因其冶炼铸造技艺精炼,各国来的商旅隨处可见。

进了城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扬中原内外的武阳道,武阳道阔六丈,由无数二尺来宽的大石砖铺就,石砖上重叠交错的车轮辗过的痕迹向人们展示着武阳铸造名城的辉煌。

武阳道把武阳城分为了东西两城,东城又被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面为武阳宫,宫殿区内,有官营的手工作坊铸钱、宫庭用的铁铜器具等。卓家投下的二家铸造作坊在宫外,主要铸造铁铜兵器。北面则是权贵府邸;

西城正中是一个一丈高五丈长宽的夯土台名日精武台丶一年一度的武阳百家铸坊大赛就在此举行,旨在通过竞技的方式相互切磋技艺,精益求精。金武台左边主要是居民区,右边则是大大小小的个体作坊,从铁铜兵器到铁制器具,农具再到陶器,玉器等应有尽有。

自古工商聚集之地,定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武阳城更是如此。街道上俱声鼎沸,行人来来往往,车驾络绎不绝,一片繁华景象。

周顺虽说自小在名都邯郸长大,可呆在十里不见人烟,岁见衡阳飞雁的边关已多年,不免有些兴奋:“公子,难得出山一回,得好好逛逛。"为避人耳目,李牧一副商旅装扮,周顺跟高健扮侍从"要先去驿舍吗?"周顺问。

“驿舍?"李牧挑眉反问。

“哦,不能去!"周顺拍拍嘴,才反应过来驿舍是官家之所"

“我跟卓行约定了今日午时在东城以南的尹氏逆旅会面。"李旅说完驾的一声快马向南。

“阿牧!"逆旅门口一个白衣男子走向李牧。

"阿行!"李牧大步向前,原来二人是旧识,一个是富可敌国用铁冶富的卓家大少爷,一个是前朝太傅之后,二人自小在邯郸一同学习游玩。

“我到此已多日,知你三人今日到,先帮你们把上房订好了,到时房钱跟货钱一起算。"卓行嘻笑。

李牧看着卓行摇摇头:"你还真是数十年如一日,锱珠必较啊!"

“家父教导,一文钱不落虚空。"卓行一本正经的样子。

李牧做势要打人,卓行迅速避开说,:"你也没变啊,整日里舞剑挥矛动拳头,武夫也!"

两人想起年少时的情景,相视而笑。

吃罢午饭,卓行带李牧三人去参观了铸造作坊,卓行介绍说作坊还是延用原来的人员,设备,跟燕国管理时一样。另卓行从邯郸的作坊带来四人:二位工师,一位冶尹,一位左右校。旨在交流切磋,互取其长而避短。

“你们连日旅途劳累,今日我们先逛逛武阳城,明日再开始干活,如何"卓行问。

“好好好!"周顺乐得连点头。

路过一家玉器作坊,卓行说他妻子听说武阳的玉器款式特别,想要买一支簪。二人一起进去,周顺跟高健在店外守候。卓行一边看一边似无意地问李牧:“你还是一个人?"卓行知道李牧的心结,见李牧不答也不再追问。

“先生,这是新到的原石,您看看。”老板正在招呼一个客人,卓行眼尖,一眼认出那是鼎鼎大名的延陵公子延陵钧,刚刚受封武阳。

李牧也发现了,只是现在退出已经来不及,只好跟卓行一起向前拱手问候:“公子!” 虽说吴国已灭,延陵钧并非赵氏王族,但中原各诸侯都敬重延陵季子,是以依然以王族礼仪待之。

上一篇:非君不似下一篇:荼蘼花底当年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