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水泛滥,把无数的鱼儿冲上了岸,也把沿岸很多的百姓拉下了河。劫后余生的人们都轻车向东,谋寻生路。次年春,彗星再现,光芒竟天。己酉日,秦王赢政刀剑在佩,举行加冠典礼,自此无需仲父文信侯吕不韦协助,秦王独立处理朝政。
不久,秦国再下魏国的垣和蒲阳两城,本该一路乘胜,秦国国内突发叛乱,只得暂时退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秦王加冠不出半月,就有人告发宦官长信侯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宦人,说他常与太后私通,如今已经生下了两个儿子。事情败露,嫪毐跟太后密谋反政,秦王若是死了,他们的儿子可继位。嫪毐拿着太后玉玺跟假造的秦王御玺调动山阳县士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欲攻蕲年宫发动叛乱。秦王得知,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嫪毐,区区县邑不到千人的队伍,如何能敌得过咸阳大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数百叛军被杀,叛乱被平定。平叛的功臣都升拜了爵位,参战的宦官们也得以加官晋爵。嫪毐败走,秦王在国中下令通缉:活捉嫪毐者,赐钱百万;杀嫪毐,赐五十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嫪毐一干人等很快就在好畤被捕获: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被车裂,枭首示众,灭宗亲。至于他们的舍人,轻者被罚做鬼薪,从事官府劳役三年。重者被剥夺爵位,四千馀家被流放到蜀地,安置到千里不见人烟的房陵县。
太后跟嫪毐的丑事,宫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秦王又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之前文信侯一直以仲父的身份掌管国事,所以,他一直等到加冠礼完毕,拿回文信侯手上的兵权后,才决定处理。秦王心里很清楚,嫪毐本是文信侯的门客,缘何又会进宫做了宦人?他自小见文信侯经常出入母后的宫殿,还听人在背地里说他是文信侯吕不韦的儿子,他自始至终都不会相信,更不会承认,所以当文信侯把嫪毐送到母后那里的时候,他心想那样也好,至少不会再有太后跟文信侯私通的谣言,所以他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所为。母后去雍城,嫪毐也跟着住在那里,听说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场等,任嫪毐使用,事无小大也皆由他做主。一个宦人,家僮竟达数千人,门客也有一千余人。去年的时候,太后请求册封嫪毐为长信侯,不仅把山阳地区赐予嫪毐作为封地,还把河西太原郡更名为毐国,可见太后对其宠爱至深。秦王以为嫪毐只是母后的男宠,没想到四月的时候他去雍城祭天,竟然发现他不知什么时候,无端多出了两个王弟!事关太后声誉,秦王本想秘密解决,可是那嫪毐太不知天高地厚,权欲熏心,蓄意谋反。
彗星再现,由西到北,又由北至南,共持续了整整八十天。上天频繁地出现异象,连天气也变得离奇,过了春分还突转寒冻,四月了竟然还有人被冻死。
按说秦国内乱,对诸侯各国是绝佳的机会。然而精明的秦王又怎会毫无防备,即使王权受到威胁,秦王依然冷静。为防止六国乘秦国内乱生事,秦王一边处理内患,一边让杨端和率军攻打魏国的衍氏,恰逢韩王薨,本就各怀心思的六国,在如此状况下,更是无法团结一致,合纵抗秦,错失良机。
翌年十月,相国吕不韦因嫪毐之乱连坐被免除相位,回到他的封地河南。
嫪毐已死,他的那两个孩子自然也不能留于人世。秦王虽然恨太后与嫪毐合谋篡政,可毕竟是生母,是以对外宣称所有一切乃嫪毐一人所为,太后并不知情,但还是把她迁到了雍城萯阳宫,从此不再相见,并且下令群臣:“胆敢为太后之事进谏者,戮而杀之,断其四肢,堆积于城阙之下!”即便如此,还是有不畏死的,前前后后为太后进谏而死的达二十七人,残肢断臂堆成了一座小山。有一个叫茅焦的齐国人也上谒请谏,秦王使者劝他说你难道没见到前面二十七人的下场?茅焦答说天上有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二十八星宿,如今死者二十七人,他特来把数填满。秦王大怒,按剑坐等茅焦进谏。茅焦进了大殿,对着秦王一番怒斥,骂秦王为人狂悖,车裂继父,狼扑二个亲弟弟,流放囚禁母亲,还残暴杀戮进谏的谏士;夏桀、商纣都不至于此!天下诸侯闻之,还有谁响应跟随秦国?说完便解衣伏到锧上,准备受死。没想到秦王听了,竟然没有生气,反而走下去亲手扶起茅焦,接受进谏,还授予茅焦上卿的爵位。择日把太后迎回咸阳甘泉宫,母子总算和好如初。
后宫闹剧收场,宗室大臣有人提议,那些从其他诸侯各国来秦为官的,都为旧主游说的间谍,建议全部逐出。吕不韦被罢相,他的门客李斯受秦王重用,而李斯是从楚国来的客卿,自然归列在秦国宗亲驱逐的名单中。他向秦王上书分析利弊,列举四位先王,都是依靠客卿建功立业,比如:昔日秦穆公向天下广求贤士,向西由西戎取得了由余,向东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过迎来了蹇叔,又从晋国请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他们原本都不是秦人,却帮助秦国吞并二十国,遂而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令诸侯亲服,至今强大。惠王用张仪之计,拆散六国合纵。 昭王得范睢,加强王权。由此可见,客卿没有什么对不住秦国?李斯又以美女、音乐、珠宝、玉器作为比喻,这些也并非出产于秦国本土,秦王一样取用。不问可否,不论曲直,不是秦国人就要被驱逐,这是重色、乐、珠、玉,而轻人。再列举泰山不拒让土壤,才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流,才能成就其深遂;王者不嫌弃庶众,方能彰显其明德;这就是三王五帝之所以无可匹敌的原因。秦国此举,是逼着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让他们去成就诸侯大业,无异于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秦王深知李斯说的有理,废除了逐客令,自此重用他国客卿,更加重用李斯。
秦国内乱,又花了不少时间在逐客令上,一时间放缓了对外侵伐的脚步。赵王瞅准时机,出兵攻打燕国,拿下了易水沿岸的又一城:狸阳。然而,兵未罢归,秦王令王翦、桓齮、杨端和攻赵:王翦经由上党进攻阏与、橑杨,秦军数路合成一军,由王翦统一指挥,十八天无法攻城,只能撤军。回去后,军中俸禄在斗食以下的,十人中推选二人,跟随主将桓齮
攻打邺、安阳。秦攻赵,不经上党,则需取道河内,背向邺、朝歌,横渡漳水、滏水,与赵军在邯郸外决战,是重演知伯在晋阳的灾难。所以,进攻邯郸,必先取得离邯郸百里之内的邺城。然而,相比魏军,赵军虽然顽强得多,但王翦、桓齮、杨端和三名大将联合,十几万兵马强攻,还是拿下了邺邑九座城池。失去了邺,邯郸受迫,赵王一急之下薨了,谥号悼襄王。太子赵迁继位后,开始大力修建柏人城,以做将来的退路。
文信侯曾经非常羡慕其他中原各国都有礼贤下士,宾客盈门的君子,如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就连韩国也有韩非那般的贤人。想他秦国强盛如此,却没有一人像他们那样,不免觉得羞愧,于是决定自己做秦国的君子贤士,不学那四君子,他吕不韦不做则已,要做就定要做得比任何人都好。所以也招揽文人学士三千人,像韩非的老师荀卿那般著书立说,遍布天下。他让他的门客们将所见所闻记下,汇集编排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总计二十馀万言,自认囊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之事,号曰《吕氏春秋》。还将之刊布在咸阳城门上,布告悬赏:遍邀诸侯游士宾客,有能为《吕氏春秋》增删一字者,赏千金。一时间,文信侯 “一字千金”的事儿传遍中原,无数文人学士慕名来投。如今,文信侯虽然被免去了国相之位,回到河南封地,可是去拜访他的诸侯宾客使者依然络绎不绝,秦王担心文信侯谋变叛乱,于是赐书与文信侯,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邑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吕不韦意识到危险,恐怕连累家族受诛杀,便饮下一杯鸠酒,自杀了。吕不韦戴罪之臣,死后自然不能大肆操办,他的门客们只好偷偷办个丧礼,简简单单把他葬了。秦王恨吕不韦至深,人死了还不能解气。于是下令:吕不韦的门客里,有去临丧的,如果是三晋的人就驱逐出秦;如果是秦国人,六百石以上的剥夺爵位,迁往蜀地。五百石以下而没有临丧的,无需夺爵,但依然要被牵去蜀地。而且昭告群臣,自今往后,如嫪毐和吕不韦一般不遵循正道操持国事的,取消全家户籍,发配为奴。以此为戒!当是之时,天下大旱,自六月起,没下过一滴雨。诸侯各国都在社稷山川祭天祈雨,到八月,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雨。为感天恩,各国大赦罪犯,秦王允许当初被徙居到蜀地去的嫪毐的门客们迁回,至于为何只赦免嫪毐的门客,大概只有秦王自己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