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将军恩典,下官永生不忘。”斥候长腆着脸拍马屁。
“你最好还是忘了。”顾长石挥挥手让他赶紧离开。
“是是是。”斥候长先是一愣,而后秒懂,撒开腿就跑了。
*
“阿成,怎么样,盖老头哪儿什么态度?”顾长石喝了一口果酱,像老实站在离自己三尺远的阿成问道。
“他表示会全力支持公子。”阿成拱手回道,又傻傻地问,“公子,这盖老头只是不多的流放叛民首领,他虽然是答应了,那叛军里的大头可是西北群岛上的土著啊。”
“你成天舞刀弄枪的,不懂这些。”顾长石嗤笑一声,“盖老头他知道自己的斤两,想报天宝皇帝的仇靠他自己是根本不可能的,那群岛上的土著不过是被他牙尖嘴利的市侩嘴脸蛊惑来的罢了,都是他的掌中之物而已。”
“哦”阿成似懂非懂应了一声,又挠挠头,“可是公子,属下还不懂为什么让我暴露行踪给武威侯,他不会向唐皇检举你吗?”
顾长石一声轻笑,托起精致的果杯,“阳谋罢了。”
他站起身来,“杨道宗啊杨道宗,我什么都给你看了,你又能如何?你和李元济的间隙,比你自己所想的要大得多啊。”
杨道宗已经知道了顾长石的身份,但目前来说顾长石作假的履历十分完美,仅仅在大唐的调查体系中一点踪迹都别想查得出来,这也是老太师这么信任顾长石的原因之一。
加之顾长石已经走到了大唐官僚体系的顶端,俨然是李元济准备重用拿来挟制杨道宗和卞之白的重要筹码,如果现在在府上清闲了大半年的武威侯突然站出来举报顾长石就是梁朝遗漏的一位皇子。
且不说李元济是否相信,满朝文武都会认为这是杨道宗被架空后的栽赃陷害。
顾长石做着乱臣贼子的事儿,杨道宗也只能干看着,所以顾长石才道这是一场阳谋。
“杨道宗你为诺学武助天宝皇帝登基被流传为一场佳话,你可曾想到李元济最后会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
顾长石轻轻放下杯子,不疾不徐说道,“你那么自信,我就和你斗一斗,看看咱俩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第38章 长安飘血
唐历,天宝三年。
征海大将军兼礼部尚书顾长石圆满完成平叛任务,叛民尽降,西北群岛土著被屠戮将近两万人,征海军声势浩荡,回城时又狂揽五万勤王军士兵,满朝文武尽皆震惊。
听着太监传来的密报,李元济也为之一震,十五万装备精良,气焰高涨的征海军正在朝长安一步步行进,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迅疾的速度攀升中。
“顾尚书领兵之法称得上是简单粗暴,无非就是诱以重利,各地的勤王军都是些无权无势被征调的普通百姓,军饷给够了,家里安置费也足,这些人就一窝蜂跟了上去。”太监操着公鸭嗓子解释道。
“这小子哪来这么多钱?”李元济摩擦着下巴,有些难以置信。
“是这样的,陛下。”太监顿了一下,“顾尚书在金陵产业众多,兴许是小时候穷怕了,顾尚书在才名崭露头角以后就全心经商,直到现在,金陵城不少世家少爷或是家主都还欠着顾大人钱呢。”
“为什么听你语气对他的履历毫无感觉,结合现在就不觉得……”李元济问太监道。
“呵呵。”太监阴恻恻笑了两声,“这些陛下你不是在多年前就调查过吗?就在徐老太师第一次举荐顾大人那一年。”
“朕知道。”李元济微微蹙眉,“天衣无缝啊,确实没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
“他这些天花了多少银子了?”李元济问。
“大概有我朝一年的军饷总和之多吧。”太监估算了下,认真回道。
“短短一周。”李元济眯上了眼,挥手让亲信的老太监退下。
“陛下,侯爷府上来了封信。”老太监没有立即退下,斟酌道。
李元济扫了他一眼,“下次记得带上武威两字,拿来我看看。”
“是。”老太监从宽大的衣袖里抽出一封信,恭敬得递给李元济。
李元济平静撕开信纸,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字,“顾不可信,望君深思。”
李元济怅然叹了一口气,苦涩道,“谁又可信呢?”
“陛下,老奴斗胆问下,顾大人届时恐会带着二十万大军回京,这些人如何安置?”
“他想领兵就让他领个够好了。”李元济一想到自己连个种都留不下来就一阵烦躁,到了这个地步,只能把一统天下再一次提上日程了。
*
金钱的凝聚力超越了天宝帝的预期,等到顾长石这位奇葩的“无铠”将军立在长安城厚重的城门前时,征海军已经高达二十五万之众。
要知道,号称皇家军团的护城军也才三十万人,而替大唐开疆拓土的边塞军正式兵也只有五十万。
二十多万人的压迫力是难以形容的,大唐自建朝以来就主张消减兵戎,致力安泰,五十万人之巨的边塞军也是在这几代好战皇帝手里慢慢组建出来的。
不同于上次镇国大将军杨道宗二十万大军班师回朝时,皇帝亲自出城相迎的待遇,当这只纯粹烧钱烧出来的兵甲齐备的大军在长安城外从早晨站到黄昏,再站到黑夜时,李元济的圣旨才终于传到顾长石手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监尖细的声音在火把的衬托下有些阴森。
李元济的意思是,征海军暂不遣散,仍旧交于顾长石手中,改名为“天统军”,并且纳入十万护城军,允许顾长石继续征调,直至凑齐五十万人次。
然后,和边塞军一同在七日之后北征鲁国!
至于边塞军的统领,李元济还是用起了杨道宗!
此圣旨一出,尽管夜色晚到长安城都灯火渐熄,也是一片哗然。
毕竟,二十多万人守在城门外也是能让很多人辗转难眠的,所以大部分人都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唐皇,整一百万大军,西征鲁国。
这不仅是一个让人颤栗的数字,这也是举国振奋的历史**件,大唐,终于在一统天下的路上,迈出了最为重要的一步!
鲁国有号称全大陆战神的贾廷真守着,鲁国一灭,天下必将重归中唐,形成五百年来的大一统!
*
徐老太师直直坐在榻上,盯了许久燃烧着的灯火,他轻声呢喃,“希望老夫没有看错他。”
床上已经睡过去一轮的谢碧云拉了拉徐明启袖子,“快去吹了灯,大半夜又发什么神经,赶快睡觉!”
*
武威侯府
卞之白轻啜一口清茶,眼里古井无波,他轻声道,“你是知道的,我们这些读书人,都讲究证据,摆在明面上的事实并没有告诉我,他就是梁朝遗孤。”
穿白衣的仍旧大口喝酒,自嘲一声,“举国之力捏造的身份自然无一漏处。”
“说起来第一次见面你和他就惺惺相惜,我倒是像见了个刺客,浑身的不爽快。”
卞之白把青色衣领拉紧了些,“是啊,我原还想着文人相轻呢。”
“谁知却遇见个会打仗的读书人。”杨道宗接了句嘴,又闷了一大口酒。
“你这次……”卞之白还是忍不下心中的担忧,欲言又止。
杨道宗哈哈大笑,“怎么,文相还怕大唐这一百万铁骑踏不平这小小鲁国?”
“我怕的不是鲁国,我怕你没能走到鲁国。”卞之白轻叹了口气。
杨道宗收去了豪迈,沉默了会儿,“皇上还真是一招吃遍天下鲜啊。”
“就看到底谁才是司马昭了。”卞之白轻语。
“反正我不是。”杨道宗摊开手看着卞之白。
青色人影立了起来,“读书人,惯会怀疑。”
“连你也不信我吗?”
“就看你们哪个先回长安了·。”卞之白直视院外的茫茫星空,“真不知陛下这一赌的魄力何在?区区二十万护城军?”
“对了,忘记和你说,陛下分出去的十万护城军是田春秋带着走的。”青色人影渐渐走出了武威侯府的大门。
杨道宗嘴角露笑,田春秋被调走,看来陛下对顾长石还是有怀疑的,而告诉自己这一消息的卞之白,心里兴许还是偏向自己的吧?
杨道宗不由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可笑,向来同卞之白势如水火,到头来自己竟然还在乎他的想法?还真是冤家难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