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不该再叫她作九公主。新皇登基之时,太子妃受封皇后,作为九公主的那段青葱岁月对于她来说或许已经很遥远了。
但是宫里的老人偶尔私下议论,仍会那样叫她。玛尔其玛是东宫的太子妃,大唐的明德皇后,更是西凉千尊万贵的九公主。
那是大唐十数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九公主面上染着化不开的浓郁病气。室内暖烘烘的,空气间充斥草药和甜腻交杂的味道。
大约是由于西凉大乱时日夜奔逃落下病根,又或许是做太子妃的时候中过毒受了委屈未好好将养。或许两种原因都有,九公主自嫁过来便失去了从前在草原上如一只健壮小马驹一般的风姿和神采。在东宫连遭了三年的冷落,待到赵家倒台一朝得宠之时,已如风中摇曳的残烛一般摇摇欲坠。
从前服侍九公主的宫人都以为她是绝不愿意为太子生孩子的,可没想到太子是给九公主灌了什么迷魂汤,某日里九公主竟然肯赏些好脸色给太子了。
只是好景不长,好梦易逝。
连番的生育剥去她最后一点精神。九公主概是夜里着了凉,晨起咳嗽了几声,她也没当成一回事。原以为只是小病,做不得数的,没想到九公主几日之间身体情势每况愈下,转瞬便再也起不了床。
如此几月。
九公主眼睛看不大见了,有气无力地抬起手摇了摇。
她道:“不要……我……”
她重重呼出一口气,气若游丝:“阿穆……”
永娘怔怔立在帐外,连哭也不知道了。
李承鄞沉声道:“她说不要将孩子带来,害怕过给他们病气。”
永娘应了一声。
九公主又道:“阿穆……凤凰……”
阿穆是九公主的独子,凤凰是九公主昨年生的小女儿,名作朝阳,小字凤凰。
穆与凤,合成一个枫。
“她很好。乳母说了,凤凰夜里也不咳了,好得很……”
九公主阖上眼微微颔首。
李承鄞忽然觉得一种极其不详的感觉击中了他。他握住九公主冰凉瘦削的手,轻声唤道:“小枫?”
“窗户……”
李承鄞道:“不能开窗,你还病着。”
“窗户……”九公主默默看着他,眼中忽地泛起泪光。
她道:“我只想再看这一次了。”
病了三个月,她少有的将话说得如此流利。但是李承鄞望着她,却觉得自己的心脏,连着其他的脏腑都被搅碎了。
回光返照,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永娘和阿渡也意识到了,彼此失措对望。然后她们一齐望向李承鄞,像是要从他脸上找到什么答案。
李承鄞捻了袖子上的金线龙纹,忽地笑了起来。为了九公主的病,李承鄞日夜照拂也清减不少。密不透风的内殿中,他这样笑,没来由地让人觉得清冷凄惨、鬼气森森。
他道:“你们都出去。”
阿渡不舍得出去。她自己晓得,这一走,便再也见不到九公主了。
永娘也不舍得,但是没了任何的办法。
她低声呜咽道:“走吧阿渡,走吧……”
窗沿结了冰凌,李承鄞修长的手指笨拙轻推开窗。喀拉一声,冷风灌进来,伴随着惨白的天光。
九公主轻咳几声,面上的潮红在温度的刺激下反而退却了几分。
李承鄞故作轻松,眯着眼望向远方。青山绿水,山河浩荡,落入眼中的一切都在他手中。
“你曾问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你的。那时我说的不对。我初见你,其实在西凉……”
“这辈子,我对不住你。”
九公主仍睁着眼,双目失去焦距。
“顾小五……小五……”
“我在。”
这一次,李承鄞终于可以毫无顾虑地握住九公主的手了。
……
丧葬的钟声响彻大唐。
“你该走了。”
面前的人跪在原地,岿然不动。
李承鄞淡淡道:“她走了,你还要留在这里么?”
入陵守墓,十年为期。没有更多的犹豫,阿渡对于九公主从来都没有犹豫。
她什么东西也没收拾,总不过是一个人、一条命,孑然一身,无牵无挂。
九公主葬在城外皇陵中,死后哀仪极尽奢华。阿渡随着守灵队伍前往皇陵。
队伍前端起了骚乱,阿渡只垂着头,懒得理会。那人快马加鞭朝她而来,一跃而下。
顾剑道:“你不该去。”
阿渡如同九公主的影子,此生所有的欢乐与苦痛都与九公主息息相关。她看着他,摇了摇头。
“我去。”
阿渡惶然地望向那双坚定沉着的眼眸,想说什么,无奈只能发出悲声。
“小枫说过……”顾剑如鲠在喉。
阿渡咬着唇,一言不发。
“我欠她的,总该我来还。”
阿渡仍发怔,顾剑忍耐不住,将她扔到马上,再一掌挥到马臀上。小马嘶鸣一声,撒开蹄子飞奔。
“去!”顾剑朝马儿喝道:“走吧!”
“你们不是一直想自由么?”
“做她的眼睛,代她看看万水千山!”
阿渡伏在马背上,双手紧抓住缰绳,干裂的倒刺陷入掌心。顾剑的声音,隐没在耳畔狂风的呼啸中。
天际,一缕赤色穿透阴云。
作者有话要说:占个坑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雾禅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3章 结局(二)何事秋风悲画扇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结局的背景是原著的故事线,小枫隐隐意识到了不对,想要离开皇宫,最后想起了一切GG。
新皇登基,百废待兴。鸡毛蒜皮的小事暂且不论,其中有几件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新政令改了政策,道从今往后,大唐与西凉世代邦交,和睦相处。由此,先皇从前在外设的军队也一一撤了回来,只留了最精锐的几支,保护边境安宁。西凉蛮荒,又遭天灾。朝中群臣都明里暗里想要说服李承鄞趁此机遇,出兵攻打,便可一举收复大片领土。只是李承鄞坚持己见,力排众议,保全了一方安宁。
有人说,怕是皇上顾念旧情,还惦念着当太子时娶的那位西凉公主的缘故。只是这话一出便被驳了,在更多人的印象里,那位太子妃不受待见,在东宫恍若透明人。更有知情者说,那西凉的九公主长得也不甚美,体量瘦小,笨拙野蛮,不通礼法。她姿容比不得大唐佳人,而太子见多了绝色,向来挑剔,瞧不上那九公主也是必然的。
又听太子妃宫中的奴才说,偶尔还能见着两人争吵。他们从内室会一直吵到廊桥,本来太子还算耐得住性子,可那位太子妃急得用连串的西凉话连珠炮似的反驳,奴才们虽然听不太懂,但看着两人的神情,断定太子妃说的绝不是什么漂亮话。最终太子掷了一地杯盏愤然离去。能将喜怒不形于色的太子惹怒成如此模样,太子妃可真是个妙人。由此看来,他们感情也并不很好。所以在议论之后,众人只能试图说服自己,定是新皇运筹帷幄,有全新的布局。
新皇的兄弟姐妹众唯有八公主珞熙受封,封号靖国,地位于众长公主之首。珞熙在新皇仍主东宫时便常常帮衬,打理事宜,也当得住这一荣耀。
三年后,宰相之女被册立为后,琴瑟和谐,相敬如宾,一时传为佳话。
听闻皇上原属意靖国公主主理大婚事宜,然而自皇上令后,靖国便称病数月,以此婉拒。御医来了几拨,裴府的公主也没有病愈的样子,于是此事便作罢。
只是帝后新婚当日,有人见着公主身着素装,一大早的出了城,日暮了才匆匆归来,虽形容悲戚,面上发白,看着气色不好,但绝不像传闻中重病不起的样子。
过了几日,靖国公主与将军裴照一同入宫拜礼。
靖国公主素日穿着素淡,气质宛若幽谷之兰,只是今日拜谒帝后,竟改了性子,着了件赤红短衫,描眉画目,神采飞扬,颇具异域风情。
裴照在一旁,面上无一丝喜色。
李承鄞见时便怔了,一时之间笑意都凝在唇边:“你怎么……”
皇后赶忙接道:“靖国公主的衣裳,做工甚是精致。之前西凉使臣进贡了件华服,我瞧着同你的倒是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