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靖小时候,故意为难欺负他的本家少爷,在他落水发烧之后,居然跑到他床边照顾等他醒过来,后来被家人带走才作罢,后面也没有戏份,是一段无疾而终的骨科情缘。
再比如谢靖同科的探花周斟,和他一起分配到翰林院,平时说话总是酸溜溜语中带刺,尤其是谢靖被公主看上走桃花运的时候,简直像打翻了醋缸,却在谢靖被强大政敌针对迫害时,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
又有座师的公子,当朝才子之首何弦,一直和他鸿雁传书,不说朝政,只谈风月落花,闲暇几首诗作,被谢靖小心收藏。
还有宣威将军,本是将门虎子,满朝的酸腐文士,一个都瞧不上,偏偏觉得他很对胃口,两人不顾文武官员互相轻视的官场传统美德,一起校场比武,纵马奔腾,又品茶对弈,以棋喻战,互相越来越对胃口,终成莫逆。
还有祁王。
祁王是朱凌锶便宜皇帝老爸的第三子,前面两个哥哥都夭折了,祁王十岁时,朱凌锶才出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祁王是先帝唯一的儿子。祁王生母贵妃,贵妃以美貌闻名,据书里说,祁王长得一副清冷秀致的模样,倚着花树读书时,路过的宫人连大气都不敢喘,就怕惊动了这幅美景。
祁王清雅多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字与画都不凡,传说因为他是皇室,才压下了一些才名,不然本朝第一才子,还真有些悬念。
祁王比太子要大十岁,深具才名,又有人望,人人都说,要是他当了皇帝,一定政事清明,海清河晏,只可惜他不是皇后生的,这才便宜了太子。
祁王十七岁那年初春,骑了马带着几名护卫,微服去京郊河岸上踏青,在那里遇上了来会试的谢靖,当时谢靖见到他的反应,书里写的是“心神一荡,春意融融”。还以为他是女扮男装的美娇娘,登徒子附身顺口调戏了几句。
两人第二次见面,是在琼林宴上,那时便定下了“此生不负”的誓言,当然,正直地说,这是指互相支持彼此的信念和梦想。
后来的岁月里,不管谢靖是春风得意时,还是艰难困苦中,与祁王的情谊,从来都没变过。只是后来书里的小皇帝逐渐长大了,听信谗言,疑祁王有谋反之心,将祁王下了诏狱。谢靖百般营救而不可得。
终有一夜,诏狱大火,死伤无数,祁王不知所终。
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4848看不下去朱凌锶一副花痴模样,出声询问:
“天亮以后,您打算怎么和谢靖接触呢?”
按照书里的说法,皇帝大行,要停灵一个月,接受宗室和文武百官的祭拜。而那之后,钦天监会选一个黄道吉日,礼部根据那个日子,举办一个盛大的典礼,让朱凌锶登基。
朱凌锶眼珠一转,笑从唇边起,“我已经想好啦。”
4848:……并不相信。
朱凌锶记得,接下来,谢靖就要面临他朝臣生涯中第一个挑战了。
谢靖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本来无法上朝见到皇帝,只因为一次上折子指出了先帝的一些过失,被先帝采纳赏识,这才进到御前。可是谢靖太年轻了,火箭提拔难免招人非议,再说少年得志也须历练,先帝想再看看,却忽然病重,还来不及升他的官。
虽品级不高,先帝仍然指谢靖成为顾命大臣。他受先帝倚重,因此黄遇、徐程和薛瀛几位老臣工,并不轻视他的意见,而是事事征求他的看法。而关于太子登基的事,谢靖一开始,虽有一点迟疑,但终究还是求一个稳妥,同意了这个决定。
谁知日后他会无数次地因此而后悔。
先帝去时,最宠爱的妃子并不是贵妃,贵妃虽貌美,却是年华已去,朱颜辞镜。新宠羽妃,双十年华,声若莺啭,体态婀娜,面若芙蓉,先帝最后一年多,一直是她侍奉在侧。
先帝一去,羽妃失了倚仗,便打起了小皇帝的主意,若她能把持住儿童朱凌锶,叫他事事听从自己,最好是封自己做太后,便又可以在后宫中横着走了。
如意算盘打得好,她其实也做到了。
书里说的是,羽妃悄悄给小皇帝,下了一种吃下去,会变得痴痴傻傻的药,谁的话都不听,只对羽妃言听计从。羽妃不仅坐上了太后之位,还借小皇帝之手,提拔了不少她家族中人。
顾命大臣们明知道有不对,却碍于她是后妃,且被小皇帝护着而无可奈何。再说小皇帝本来就风评不佳,因此虽变得痴傻迟钝,也有人就当他本来就是这样傻乎乎的。
这事还要到五年后,羽妃、不、太后与人私通,被锦衣卫拿了个现行,才算彻底结束。
可是不知道是那药的副作用,还是小皇帝的启蒙教育阶段基础没打好,他变得既顽劣愚钝,又暴躁易怒。常常因为大臣劝谏便杖责他们,又把批红的权力交给司礼监,朝政上频出昏招,一时间朝野上下,苦不堪言。
便有人说,若是祁王做了皇帝,那该多好。这种言论甚嚣尘上,就连京中百姓也口口相传,皇帝便又迁怒于祁王,把他赶到偏远地方去就藩。
对谢靖来说,真的是悔不当初啊。
朱凌锶又脑内了一遍自己明天要对谢靖说的话,这一遍下来,感觉简直完美,到时候谢靖听他陈清利害,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他这边,立马障碍扫除,那好感值,还不蹭蹭地往上涨。
4848:呵呵。
天还没亮,黄遇他们就带着遗诏初稿来了。
几位顾命大臣,几乎都是老年人,一夜没睡,鼓捣出这么一份重要文件。概括先帝生平,陈述丰功伟业之后又自谦自责一番,最后以法定程序确认了朱凌锶小朋友作为帝国下一任领导人的地位。
谢靖依旧是站在最后面。
朱凌锶向各位大人行礼,感激他们为先帝和自己所做的一切,黄遇眼中还含着泪水,颤巍巍地对朱凌锶行了个礼,说,“老臣即刻着钦天监定下日子,让礼部筹措大典事宜。殿下不可忧思过度,万望保重身体。”
朱凌锶小小的身体,在观摩诸位行止之后,也有模有样地给黄遇行了个大礼。心里想着,“好的,我会保重自己,尽量长命百岁的。”
几位顾命大臣们看在眼里,心里都感叹道,“太子倒比流言中机灵许多。”
离开的时候,蓝袍子的谢靖自然又是走在最后,其他三位大臣跨出了门槛,谢靖还有一只脚在院里,朱凌锶咬咬牙,叫了一声,
“谢卿,留步。”
作者有话要说:求收藏求评论呀(*  ̄3)(ε ̄ *)
第3章 负分
“谢卿,留步。”
谢靖听了,心头一震。
其实朱凌锶也是做了许多心理建设才叫出这一声。
该如何称呼谢靖,朱凌锶有很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谢翰林”,“谢少卿”,“谢侍郎”,“谢尚书”,“谢少保”以及“谢阁老”,还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谢大人”,书里的人是这么说的。
但是他的好朋友,比如探花郎周斟,宣威将军李显达,还有当世第一才子何弦,以及他的好基友祁王,在比较亲密的时候,会叫他“谢五”,或者“九升”。
谢靖在他宗族那一辈的兄弟中,排行第五,而“九升”,当然不是数字和计量单位的组合,书里说过谢靖表字来由,他和祁王于琼林宴“定情”时,谢靖十分动情地说,“愿九州升平。”
为天下祈安定,为苍生谋太平,真的很适合他的人设,帅气得不要不要的,朱凌锶同学那时想。
可他俩还没熟到这份上,朱凌锶不能这么叫他。
他躺在御榻上,辗转反侧,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卿”字。“谢卿”,听起来又文气,又亲热,既拉近距离,还显示身份,朱凌锶不禁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感到骄傲。
还没等他自我感觉良好过去,脑子里突然像拉报警一样响起一连串的“嘀嘀嘀嘀”声,然后就听到4848无机质的声音:
“攻略对象好感度第一次测算,第一次测算……”
朱凌锶被这突然袭击搞得好紧张啊。
“通报结果:-10分。”
“啊?”有没有搞错!朱凌锶无声地呐喊,脸上瞬间变换的表情,似乎引起了谢靖的注意,朱凌锶慌忙低下头。
难道是刚才那声“谢卿”叫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