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高兆(554)

作者:谢其零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转头看看自己的嫡长子,多少有些欣慰,身子虽然瘦了,可眼里有了光彩。

幸亏带他出门这一趟,也幸亏亲家儿子跟着一道,没有对比就没有比较,对他来说是,对儿子来说更加是,这就是安弟说的,好好看看人家嫡长子如何。

很明显的是高家小儿刺激了自己儿子,这就是当爹娘的说再多,不如放出去让别人教他何为男子。

平武公主觉得自己身体差不多了,催促上路。

去延平府,山路多,难走,有的路段坐车不如走路快,高兴荣走破了好几双鞋子。

吴长远咬着牙和高兴荣一起走,有时吴驸马也下车跟着一道。

他想起表哥说这辈子没去福建和蜀中是个遗憾,李白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表哥说,蜀中出来的书生,首先身子就过硬,要是那文弱书生,走不出蜀中。

平武公主头一回走出京里那么远,如果说坐船让她难受,但这山路,不仅是难受,更是惊怕。

她难以想象,当年的驸马小小年纪来到京城,如何受得了。

原本看儿子越来越瘦的脸,晃悠的身子,心疼,可是想想驸马,看看那结实的高兴荣,她收回要说的话。

晚上歇息的时候问驸马,以前带长远回福建他是怎么回来的。

驸马说他就没下过车。

驸马感叹,当年的他也心疼儿子,没有舍得,如今看着高兴荣,后悔。

高兴荣没有叫过苦,知道那对年轻人是假扮的姐姐姐夫,所以他只和公主自家靠近乎。

每顿饭吃的香,说不吃饱没力气,又诚恳感谢吴驸马让他这次跟着,不然哪里有机会走这一路。

还遗憾弟弟高阳荣没能出来,这对弟弟是最好的历练,他担心弟弟念书会念傻了。

最后说,大姐说的,人笨一点不怕,就怕本来挺聪明的人,让书本教傻了,又觉得自己很聪明,到头来尽干蠢事。

吴长远知道这个憨直小儿没有暗讽他,可听这话就是说的他,不敢抬头。

偏偏吴驸马问道:“那贤侄说说怎么念书才能不傻?”

知道他的开头必是我大姐说。

“我大姐说,书本上说的是好的,但要灵活运用书中的内容及知识才行,把它变现,就是变成有用的东西,比如我要当将军,不能自己拿刀上战场胡乱杀敌就是将军,我得学会阵法,学会指挥,要分析敌方,不能傻的只会拼命,大姐说,将帅无能累死千军,所以我不能当无能的将军,我要苦练自己之外,必须读书,读兵法。”

吴驸马手指轻轻敲着桌子,道:“是呀,赵括无能,连累四十万赵军蒙难。”

吴长远读过左氏春秋,知道说的是纸上谈兵的赵军元帅的事。

“对了,我大姐还说了,一事通百事,内宅也是如此,当家主母脑子糊涂,下面跟着一团糟,和这一个道理,所以我娶媳妇一定要娶个明白人,不会绣花不会作诗没问题,头脑不能糊涂,要是娶了这么个媳妇,我可得累死了,哪里还能当将军?是又当爹又当娘,不然家里乱套,我自己威风有何用?子孙祸祸了,划不来。”

别说吴长远了,就连平武公主都觉得亲家小儿说话好像回回针对自己儿子。

她知道儿媳不可能回娘家说婆家这些是非,主要是儿媳也不是全清楚,看得出来儿媳虽然小嘴巴巴的会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子,不会把长远之事说给他没成人的兄弟说,可这小儿说话,就像是针对长远。

晚上,吴驸马给公主感叹,这一路因为高家小儿,他尽感叹了。

“高兴说的对,读书不能读死书,我看有的书生不辨粟麦,读了几本书就眼高手低,为何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读书读傻了,当然,也不是所有书生,那些自命不凡的书生就是中了状元也当不了好官,有的是没干几年就灰头灰脸回家教书去了,就是教书也是误人子弟。”

“读书自然是好,看怎么读,也要看以后怎么用,脑子糊涂或者心术不正,或者是没本事,当不当官,就是持家也是问题。”

这些平武公主都明白,见多了有些人家的各种是非事。

“不是把丈夫子女伺候好了,才是相夫教子,我算明白高经历为何能听薰生媳妇的话,你听听,高兴能这么懂事,说的那些听着是粗礼,可句句都是实在话,都是薰生媳妇教的,不会绣活不会做饭又如何?那些下人都会,娶媳妇是为了做衣服做饭吗?又不是乡下人,等着娶个媳妇下地干活伺候家人。难怪当初表哥说咱看不上不要的话,他贾家要,安弟说他要,当不了儿媳当闺女。幸好咱家娶了,哈哈!薰生有福,这就是表哥说的,命里该是他的,哈哈!”

关于这个,平武公主不服气不行,有了高兆,儿子一切好了,出门独自办事,查出大皇子压粮之事。

有儿媳在,平武公主也没事,她不在跟前,病了,巧合也让平武公主不由得往儿媳命格上去想。

不过有儿媳在儿子身边,她心里好歹踏实点。

话说着就拐到别处,平武公主想起侯家二房,不就是连持家的本事都没,靠娶了一个郑氏来操持家务。

夫妻俩说起这事来,又说起安西侯府,平武公主听说了成亲后的乐安县主的是非,但妇人的事,她也不用和驸马说。

京里的乐安最近是过的意气风发。

第755章 755 乐安跳

京里的乐安最近是过的意气风发。

她太满意这个婆家了,太婆婆对她开始是不冷不热,但从不为难她。后来见她真心对待左家子孙,才和颜悦色,时时关心。

婆婆夏氏,见了她耷拉着脸,想把孙子孙女要回去抚养,被她几句话说的蔫了。

嫡长子彬彬有礼,人前人后都是如此,让乐安放心。因为她多少知道这个嫡长子以后会是平武公主亲家的女婿,惹不得。

次子态度不好,但也不敢无礼,乐安听了娘家母亲的话,给次子另外找了个先生,每天就讲何为孝道。

女儿柔软,没多久就跟着她贴着她。

这样孤单好久的乐安尝到了有家人的感觉。

以前和女儿相依为命,日子过的不错,那会年轻,体会不到家里热闹什么感觉,还和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姐妹妹相比,说自己多好,不用看长辈脸色,没有妯娌勾心斗角,清静。

等女儿嫁了,男人不缺,可那些是上不得台面的,过年过节孤零零一个人,想找人吵架都没人。

最初嫁左侯爷,是冲着男人,嫁了后,这家的日子,让她不在意左侯爷什么态度,知道他好面子,又非常偏心次子小女,她紧紧抓住这两个小儿,左侯爷乖乖的夜里睡在她旁边。

这样的日子太美妙,后悔嫁人晚了,不过早嫁不见得是嫁给左家,这么想想,心满意足。

十月初二华如清成亲,十月初八六皇子成亲,乐安县主都去参加,去哪都带上左明珠,虽然她要给母亲守孝,乐安给她穿素衣,并不直接告诉她,走出去也不会有人说她不该出门。

能上门的,乐安县主就以安西侯侯夫人身份上门,在侯府举办宴会,大请客,反正花她自己的银子,她也不怕找事婆婆多嘴,太婆婆压根不管她。

乐安县主终于可以四处串门了,以夫家身份到处应酬,娘家也给力,帮她四处宣扬。

带着左明珠进宫给皇后请安,得了表扬,赏了她礼物,嘱咐她好好孝顺罗老太夫人,善待左家子女。

乐安县主信誓旦旦,会对左家子女如亲生。

一时间京里风评都是乐安县主以前那是没遇到好人家,才过的一团糟,现在一看,多好的人呀。

乐安县主时不时的回娘家,大多数是带着左明基和左明珠,有次她小心翼翼让左明松跟着他回郡王府,左明松点头答应。

左明松给郡王府人请安行礼,称呼都是外祖父、舅父、舅母,郡王府对左明松的恭敬态度很满意,阜阳郡王带头给了礼物,让他时常过来。

乐安县主的大嫂又给她出主意,乐安专门邀请了罗家人,对左明松亲外祖母恭恭敬敬,话里对已逝的罗氏称呼姐姐,虽然她大过罗氏,但此态度让罗家满意。

罗氏去世和乐安无关,女婿早晚会娶继室,这样看来,娶乐安县主对左明松有好处,不会再给他填也算是嫡子的兄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