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香+番外(1030)

商议有关边疆战事的对策。

自年前调兵遣将,派了忠武王率领十万大军前往边关,以求能够震慑突夏国,不让他们轻举妄动。

而事实上,也的确达到了震慑的效果,在十万大军压境之日起,突夏国便暂时停止了对周边村庄以及城池的攻击。

而此时呢,突夏国更是派了使臣前来议和。

既然是议和,还是对方所提出来的,身为此时负责此次所有事情的忠武王,自然是心中有了底气,胸有成竹的前去议和,只等着突夏国俯首称臣。

可突夏国却是提出来异常苛刻的条件。

迎娶嫡亲公主嫁于此时的突夏国可汗为王妃。

突夏国已占据的村庄及一座城池,归突夏国所有,其边缘的六座城池送与突夏国作为公主和亲的嫁妆。

大秦国更是每年给突夏国白银十万两,黄金一万两,布匹粮食若干。

突夏国派使臣前往京都,需享以亲王之荣。

秦铭晟需派一子前往突夏国,成为突夏国的质子。

……

如此等等,可谓是详细清楚的列了二十余条,条条都是极为不公正,大秦国单方面给与补偿的条款。

明明是突夏国看到边境的十万大军,以及源源不断过来的援军而停战议和,原本以为突夏国不过是投降,让大秦国不必追究其挑起战事的责任,不曾想竟是提出了这样强盗似的要求。

别说答应这些要求,即便是稍微犹豫片刻,都有损大国之威,忠武王觉得根本就不必传信回去与秦铭晟禀告此事,便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些议和的要求。

而突夏国的使臣,也是拂袖而去。

如此,议和之事算是谈崩了。

谈崩之后,平静了大概十多天的功夫,伴随着夜半之时的一声巨大的“轰隆”声,突夏国向忠武王所驻扎的城池投掷了火器,至此战争便拉开了帷幕。

突夏国,属于边疆部族,所拥有的的疆土不过只有大秦国的三分之一,且又是因为处于西北不毛之地,气候相对恶劣,因为生活的人数却只有大秦国的四分之一。

这样的一个小国,能够召集起来将士,按道理来说,远不如大秦国才对。

但正是因为边疆部族,游牧为生,气候优势十分恶劣,以至于这里的人都生的粗犷强壮,更是擅长骑射,打起仗来,可以说十分强悍,不说以一敌十,却是能够以一敌二或者三。

除此以外,突夏国独尊巫术,更是养了一大批的巫师,利用巫术以及制毒之术,更是牵扯了很大一批的兵力。

且突夏国残暴不堪,甚至不顾及城池之中百姓的性命,派奸细偷偷潜入城池之中,往水井之中下毒,因此城中过半百姓几乎全部中毒,就连戍守的将士也都不能幸免。

甚至,夜半之时,用点燃了火的羽箭设向城内房屋之上,引得一片火海……

这种手法层出不穷,以至于忠武王虽然率领了十万大军,却是在突夏国的三万部众之下,毫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甚至连城池又丢上了几座。

第1431章 不利

忠武王自然是不肯善罢甘休,且认为既是防守不成,那便只能主动袭击了。

于是,忠武王,吩咐一名将领,率领三千轻骑,夜袭突夏前行大军,而伏击的地点,更是选在了他们安营扎寨的山谷之中,其余部众则是等候命令,随时支援。

当夜,袭击十分成功,大营火光冲天,厮杀声不断,几乎是将对方全军覆没,随后忠武王则是率领其余大军前去清扫,查看俘虏,是否擒获了突夏的将领。

在当忠武王率领部众刚刚走下山谷时,四周的山头却是出现了更多的火光与厮杀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切原来不过就是突夏国设下的圈套与计谋,以一干人为诱饵,设下埋伏,为的就是引诱忠武王前来,再以山谷的优势,居高临下,坑杀大秦国的将士。

如此一来,忠武王搜率领的部众,可谓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原本就是惊慌失措,顿时乱了阵脚,且在山谷之中,更是地形十分恶劣,难以与山坡上头的突夏国打斗。

而突夏国居高临下,占据绝对优势,又是有备而来,利用弓箭、火攻、乃至坡道上滚石的方法,将十万部众团团围住,肆意屠杀。

十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忠武王在身边衷心守卫的守卫下,总算是逃了出来,但也因此,腹部中箭,深受重伤。

因为此时,前线兵力不足,且一次大败仗更让让士气低沉,以至于在接下来的突夏国袭击中,几乎是毫无招架还手之力。

城池,又是接二连三的丢失。

即便快速的增兵十万人到前线,依旧是无法挽回颓败的局势,且在接下来的战争之中,依旧并不占据上风。

整体来说,前线局势十分不利。

而除了前线战事不利的事情以外,在民间,最近更是流传了一种奇怪的说法。

说是突夏国才是原本大秦国的领主,天命所归的天子,而大秦国不过是谋朝篡位之人,窃取了旁人的皇位与领土,现如今,突夏国不过就是取回原本的皇位罢了。

正是因为天命所归,因此战事才如此顺利,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这样的流言,顿时闹得是人心惶惶。

这百姓到是还是其次,毕竟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即便并非是外敌入侵,而是改朝换代,不过就是换个年号,皇帝老儿换个人罢了,并不影响他们平日里的侍弄田地,穿衣吃饭。

而那些为官之人,却是顿时心中没了底。

江山易主,改朝换代,官员势必要换上一换,铁饭碗不保到是其次,最关键的是极有可能有性命之忧。

眼前现状,可谓是处处皆不利,秦铭晟对此,既是忧愁万分,更是暴怒异常。

尚阳宫中的茶杯,最近一段时日不晓得摔碎了多少个。

就在刚刚,又被人收拾出去了一堆的碎瓷片。

“皇上息怒。”大殿之上站着的群臣,顿时诚惶诚恐。

“朕的江山,被旁人觊觎,更是被肆意污蔑,朕如何不怒?”秦铭晟大声喝道。

“皇上息怒,突夏令人散布这些流言,其心可诛,但我们必定不能上了这个当。”兵部尚书朗声道。

“外敌来袭,举国上下必定同仇敌忾,共同抵御,突夏国正是担忧百姓反抗,因此才说什么他们才是所谓的帝王之身,为的就是让民众不生出反抗之意。”

“再来,更有动摇边疆战士的目的,使得军心涣散,无心应敌。”

“除此以外,更是为了让皇上勃然大怒,生出要在举国上下,抓出突夏国奸细的心思,倘若皇上下旨,底下众人必定会矫枉过正,宁肯错杀不可遗漏,势必闹得人心惶惶,对皇上怨怼。”

“如此,便是中了那突夏国的奸计,因此皇上此时需沉着冷静,从长计议。”

兵部尚书的一番话,原本是安抚秦铭晟,使其不再如此焦躁,但听完这些话,秦铭晟却是越发的烦躁。

他又不是蠢不可及之人,如何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可现如今哪里是在这里分析这些的时候,眼下所需要做的,是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境。

“眼下民心不稳,外敌堪忧,战事吃紧,冯尚书以为,眼下该如何应对?”秦铭晟扫了他一眼。

冯尚书略略一怔,随后拱手:“微臣以为,眼下需向边关增兵,打败突夏国。”

“先前已经增兵十万,依旧不是敌手,现如今若是再增兵的话,只怕需要抽调北向与东向的边关柱兵,如此一来,北面与东面岂非门户大开,若是北部的胡国与东部的江安国趁机侵犯我国,又该如何?”秦铭晟睨了冯尚书一眼。

冯尚书顿时语塞。

而其余的人,顿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

既是秦铭晟对增兵并不十分赞同的话,那就应该……

“皇上。”这次说话的是户部的洛尚书:“微臣以为,不如暂且先等上一等为好。”

“突夏国到底国度小,所拥有的民众也少,如今占据了不少城池,所有的城池必定都得留守驻兵把手,加上战事损耗,现如今能够出动的兵力必定是少之又少,必定也是不能再继续攻略城池。”

“如此一来,到是不必急于收复失地,反倒是可以休养生息,从民间征兵,在筹集兵力与粮草,派往边关,待今年秋季,再想办法收复失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