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锦盒,姜瑜抬脚走出去,对正在洗菜的姜烟道:“姐,我去隔壁姜六叔家里一趟。”
姜烟微微蹙眉,“去做什么?”
“讨个说法。”姜瑜说罢,见到大姐的眉峰蹙的更深,笑道:“别担心,我现在身子不爽利,不是去吵架的,只是讨个说法。”
说罢,她给了对方一个安抚的眼神,抬脚出了家门。
河西公社,有七成都是姜姓人家,余下的三成是后期来这里定居的,不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现在,村子里的村长都是姓姜的。
在几百年前,这其实就是一个大家族,据说祖上还出过朝官,后来犯了事儿,举家搬迁到这里。
来到隔壁,姜瑜抬脚进去,住在农村和城里不一样,在城市里,若是不敲门就擅自进入别人家里,那绝对会被人诟病甚至当做小偷,可是在农村,白天家家户户都是敞开大门,有人来只管进去,开着门的情况下家里一般都有人,若是没人你自管离开。
“你来干啥?”正在院子里刷碗的胖婶看到姜瑜,那张大饼脸瞬间就拉耷下来了。
姜瑜笑眯眯的看着她,“胖婶,六叔在家吗?”
话音刚落,瘦得和麻杆似的男人从屋子里出来,看到姜瑜,眼神带着笑,“二妮咋来了?吃饭了没?”
“我姐在家里做饭呢,这次来主要是想和六叔说件事儿。”姜瑜打开手中的锦盒,“六叔应该见过吧?这是我爷爷的军功章。”
姜六叔上前两步,低头看着里面的五枚造型完全不同的军功章,点点头,“见过,当年三叔还在的时候,我看过几回,那时候六叔还年轻。”
胖婶一听,也赶忙甩掉手上的水,好奇的凑了上来。
“这都是金子哒?”
姜瑜没有回答对方,笑着继续说道:“这里面有一个一等功奖章,两个二等功奖章以及一个三等功奖章,还有一枚英雄勋章,其中一等功奖章是爷爷当年以两百兵力全歼敌方上千人,而爷爷也在那场战役中炸断了右腿小腿。”
姜六叔叹口气,“是啊,当年我也听三叔说起过。”
“战争结束后,爷爷带着我奶奶和父亲回到生养他的老家河西村,自那以后再也没有离开过,一直到他七年前去世。”姜瑜抬头望着面前的男人,“而我父亲担任公社大队长这些年,村子里的人可以说生活比起其他公社要好不少,谁家有难处能帮就帮,从不推辞。”
姜六叔听到这里,就算是再迟钝,也知道姜瑜这次上门不仅仅是来闲聊的。
“二妮,有啥难处和六叔说,我和你爸感情好,那时候你家没少帮我,我也不会推辞的。”
“谢谢六叔。”姜瑜冲对方鞠了一躬,“我爸妈去年年底过世,家里只剩下我们姐弟三人,虽说日子比起之前苦了不少,但是倒也能吃饱穿暖,倒是不麻烦六叔。只是,我想请六叔好好劝劝胖婶,若是你家没有葱或者韭菜之类的,可以和我们家用鸡蛋换,如今我家只靠大姐一人支撑,家里家外种那么一点菜不容易,毕竟没有别的进项,而且家里还有弟弟要上学读书,若是胖婶三天两头的去我家拿点菜,说实话,我们家真的扛不住,请高抬贵手。”
“你这个小丫头……”胖婶没想到姜瑜在这里等着她,被当着男人的面直接揭穿,她那张脸顿时就挂不住了。
“闭嘴!”姜六叔回头板着脸呵斥了一句,“二妮,这件事是六叔的不是,你放心,六叔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了,以后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
“谢六叔,那我回去了,不耽误你们午休。”姜瑜再次给对方鞠了一躬,转身就走。
“二妮先等等。”姜六叔喊住姜瑜,转身进屋。
胖婶则是恶狠狠的瞪了姜瑜一眼,抬手凌空点了点,“死丫头,你等着,有你好看。”
没一会儿,姜六叔再次走出来,手里用塑料袋装着鸡蛋,看数量有十几个。
“他爸,你这是干啥?”胖婶直接懵了。
姜六叔没搭理妻子,将那袋鸡蛋塞到姜瑜手里,“二妮,这鸡蛋你拿着,算是六叔给你赔罪。”
姜瑜没拒绝,拎着鸡蛋和姜六叔道了谢,在胖婶那尖刀般的视线中,淡然离开。
瞧着那死丫头拎着鸡蛋走了,胖婶差点没冲上去活撕了自家男人。
“你发什么神经病,那是我养的鸡,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鸡蛋,就等着明天去赶集卖掉,你就这么给了那个死丫头?”
姜六叔望着胖婶,压低声音怒吼一句,“给老子滚进屋去。”
胖婶被老头子的眼神给吓得不轻,全身的肥膘颤抖了两下,然后飞快的窜进屋。
姜六叔跟着进屋关上房门,“以后你给我手脚干净点,要不要脸了?人家爹妈都没了,你还去人家家里偷东西。”
“咋说话呢,我那叫偷吗?就是顺手拿点,几根葱这有啥的?”那十几个鸡蛋能换多少葱了?想想她就肉疼。
“头发长见识短的玩意儿,老子当年瞎了眼,把你给娶回来,丧门星。”姜六叔瞧着老婆那一身膘,整个河西公社找不出第二个这么胖的来了,“你以为二妮捧着她爷爷的军功章是来干啥的?三叔在的时候,城里县里的每年都来走访探望,你真他妈的,让老子说你啥好,你看咱们公社有谁敢去欺负隔壁那三个孩子的?就你这个臭娘们胆子大,脑子里灌的大粪?”
“三叔走的时候你也不是没看见,来了多少当官的。”要不是不打娘们,姜六叔真的要上去踹两脚了,“以后再敢去隔壁偷三捻四的,老子剁了你的爪子。”
------题外话------
谢谢夜半华影000小仙女送的钻石。
第005章 决定辍学
“小鱼,你去六叔家说什么了?”一进门,姜瑜就被大姐给拽住。
姜烟上下看了一遍,见她没有被欺负,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在她脑门上轻轻点了一下,“你呀,还没好利索就往外跑,隔壁胖婶什么性格你还不清楚?”
“我性格也不好啊?”姜瑜笑的眉眼弯弯,“六叔赔给咱们的鸡蛋。”
姜川一看,快脚上前接过去,然后打开袋子数了数,“二姐,还是你厉害,给了咱们十二个鸡蛋。”
“这就叫厉害?”姜瑜抬起胳膊搭在弟弟的肩膀上,下巴撑在小家伙的头顶,“胖婶这小半年,偷偷拿了咱们多少菜,我还嫌亏了呢,就这么着吧。”
“二姐准备怎么吃?煮着还是炒着?”姜川大眼睛都带着欢喜。
姜瑜抬手从里面拿出两个,“这两个明天早上让大姐给你煮了吃,余下的送到集市上卖掉,之前你不是一直嚷着要吃蜜饯吗,让大姐去给你买点。”
姜烟却笑道:“明天我可没时间去赶集,还得上工,等下次赶集再去吧。”
“有鸡蛋吃就好,我不吃蜜饯了。”姜川知道家里条件不如从前,因此父母去世后,他从未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
“姐,这次咱们能分多少小麦啊?”姜瑜问道。
“大概能分百八十斤吧,和往常年一样,毕竟今年的收成很不错。”姜瑜坐在灶口,往灶膛里塞了两把干柴,“分了小麦后磨成粉,给你们做顿白面馒头吃。”
“里面再加点玉米粉,味道也不会差。”单纯的吃小麦粉,根本就吃不了几顿,这百八十斤小麦,就是他们家里一年的量了,总得留着逢年过节的包顿饺子吃吧。
姜瑜想着,吃饭的时候和大姐说一下不去学校的事情。
就算是不去,该看的书还是要看,理科和英语她没问题,文科的语文政治可得好好的学学。
她是想着留在家里,至少能帮着收拾家务做做饭,减轻一下姜烟肩上的重担。
中午饭桌上,姜瑜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姜烟。
姜烟有些意外,“不去读书,你整天在家里待着?”
倒不是说有什么不好的,只是自家小妹的脾气她知道,哪里能待得住,难道整日里和村子里的小姑娘玩?毕竟年纪也不小了,再过几年也该到说亲的年纪,总得有点事情做才好。
况且姜烟希望小妹能读完高中,到时候好歹能找份工作,哪怕是去工厂里做个记分员也比在地里种田来得强。
姜秀秀大哥在县里供销社上班,娶了一个县城里的媳妇,虽说那媳妇没上过学,可也托人安排到了食品厂当了一个出纳,工作轻松,吃着商品粮,而且逢年过节还能分到工厂里做的一些糕点等,日子过得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