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见状,只能恭恭敬敬的和老人家鞠躬道歉,两张脸都板的很严肃。
等老爷子原谅了他们,这俩孩子再次变成了皮猴子,拉着贺勋东问西问的,很显然对这位未来大嫂很好奇。
不过也是,姜家一家人都离开十多年了,当时这俩孩子年纪还小,也早就记不得了。
第035章 年味的喜悦
买掉家里的这头大肥猪,手里多了117块钱,当然还有零头。
回到家中,姜烟把整钱放到带着锁头的抽屉里的铁盒子里面,灵前则是揣在身上,准备平时感激买点什么,而且那笔钱也要存起来,到时候要供应弟妹读书,是不能随便花掉的。
在农村,但凡是勤俭一些,一年有三四十块钱,他们三姐弟也就够了。
平时吃的都是地里出产的,菜也都是自家种的,只需要用钱买些日常调味料就可以,至于衣服,有时候大过年的都不一定会添置新衣服,更不说平常日子了。
这还是在不吃肉的前提下。
距离过年只剩下十来天了,家里的东西如今都已经准备齐全,事实上过年用的都是贺勋送过来的,若没有贺勋,就算是他们姐弟三人跑几趟县城,都置办不来这么多的年货。
这次贺勋送的年礼,里面还有几块布料,一块桃红的,一块嫩黄色的,一块水蓝色,很显然是给他们仨送来做衣服的。
如今县城里可没有成品衣服店,想要穿衣服都得自己动手做,而他们家里是有一台缝纫机的,这还是之前姜妈妈用过的。
姜妈妈是个很厉害的女人,不管是做饭收拾家,还是下地以及做衣服之类的,都是村子里有口皆碑的好手。
姜瑜不会做衣服,姜烟却做得很不错。
因此剩下的这段时间,她想着给家里三个人过年做套新衣服穿穿。
其实她更多的是想先把这几块布存下来,等过两年再说,现在弟妹还是处在长身体的年纪,姜瑜还好说,姜川估计穿一年就要改动,可父母去世快一年了,他们三个人好不容易从悲伤中走出来,而且适逢父母去世的第二个春节,去年他们三人没有好好过,今年肯定得热闹热闹,也希望地下的父母看到他们三姐弟的现状,能够放心。
即便他们走了,她也能照顾好弟妹。
趁着小年之前,姜烟在腊月二十这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后招呼弟弟妹妹。
“趁着今天太阳暖和,我去洗洗家里的衣裳,你们俩能里里外外打扫卫生吗?”
“能!”姜瑜和姜川点头。
家里的脏衣服不算多,主要是快过年了,姜烟得把过年要穿的棉袄洗干净,冬天气候阴冷,而且他们这边冬天里经常飘雪,好不容易今天是大太阳,肯定得趁着好天气洗出来,晒干也得需要个三四天才行。
棉袄很厚,浸泡之后更是沉重无比,姜瑜年纪小,力气不够,她一个人洗不动,姜烟也舍不得让妹妹大冬天的洗衣服。
姜家六间屋,其中有四间土炕,其中一个土炕是小隔间,以前是姜川睡觉的屋子,后来老爷子去世后,姜翰夫妇就搬到了老爷子睡觉的主卧室,小隔间就空了出来,现在主卧室是姜烟姐妹睡得,空出来两个土炕,小隔间被收拾成了杂物间,里面放的都是冬天收获的菜和粮食等,另外一间则是放的家里的被褥等。
家里的家具等并不算多,因此打扫起来也不费劲,姜瑜是个有主见和规划的,很多的物件她都以最容易取用的方式给重新归置了一番,然后用鸡毛掸子将屋顶的灰尘掸了掸,最后是和弟弟俩人一块开始将家里前后的窗户仔仔细细的擦拭了一边,整理妥当后,整个家里变得窗明几净,瞧着就舒服。
之后帮着姜烟把洗干净的棉袄拧干水,晾晒在庭院里的晾衣绳上。
小年这天晚上,他们在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当然也给茅屋那边的五位老师送去了两篦篮子的水饺,还有两挂鞭炮。
这些鞭炮都是在公社买的,也是公社大队长姜长海组织的人去县城里进的货,然后按照需求分发给了村民,这个可不是免费的,需要花钱买,不过姜长海并没有赚差价,村子里每年都有这规矩,为的是让村子里的人少跑一趟,毕竟坐车往县城供销社跑也要花钱不是,这样他只需要和邻村借一辆拖拉机,直接一趟就给拉回来了,鞭炮每一挂高那么一两分钱,余下的就是给人家的辛苦费和柴油费。
饺子上桌,姜川点燃一根香,兴奋且期待的看着大姐,“放不放?”
姜烟忍俊不禁,去隔壁屋子里拿来一挂鞭炮,和姜川一块来到院子里,将鞭炮挂在晾衣绳上,“去点吧。”
姜川凑上去,蹲下身,将手里的香凑上去,带引信刺啦出火花,他赶忙转身跑进了厨房。
刚关上厨房的门,院子里的鞭炮就噼里啪啦的轰鸣起来,震的窗户都在嗡嗡作响,院子里顿时火花四射。
姜瑜趴在炕里面,透过窗户看着外面,脸上也挂着喜悦的笑容。
似乎很久很久了,在上辈子,年味越来越淡,几乎感受不到春节的喜庆。
每年麻木的吃一顿团圆饭,麻木的听着家里父母和四位老人坐在一起聊天看春晚,麻木的走亲戚,参加同学聚会以及应付各种饭局,似乎就只是一个过场。
可如今,听着耳畔那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隔壁厨房里姜川那兴奋的欢笑声,远处漆黑的夜空,头顶那偶尔闪烁的星光,还有土炕热乎乎的温度,以及面前饭桌上那热气腾腾刚出锅的饺子,年味就在眼前萦绕。
“二姐,吃饺子咯。”待鞭炮放完,姜川跑进来,蹬掉脚上的鞋子蹿上炕,招呼着两位姐姐吃饭。
姜烟给他们俩碗里倒了点酱油和醋,并滴入两滴香油,搅拌一下,“小年的饺子,快吃吧。”
饺子在调好的酱汁里滚一圈,然后放到嘴里,大白菜的清爽和瘦肉的香味,再加上酱汁的味道,饺子的味道让姜瑜的胃都瞬间暖和了。
单纯的用酱油和醋会有些咸,加入两滴香油后,会中和这种咸味,反而会显得特别鲜香,有的人喜欢用饺子沾着蒜泥,可农村家里自己露天种的大蒜,一边都是很辛辣的,炒菜没问题,单纯的这么吃,姜瑜扛不住。
之前吃饺子沾过一次蒜泥,结果辣的心口火烧火燎的。
还是这个酱汁的味道更适合她的口味。
------题外话------
又是一年,过得可真够快的。
第036章 起床困难户
小年第二天,姜瑜起来准备做饭的时候,看到灶台上放着三五个小碟,有的装着干枣,有的装着油酥,有的则是苹果,还有一个小碟里面放着两个水饺,最前方则是一个小香炉,上面插着三支已经燃到底的香。
从旁边抽出三根点燃,重新插入香炉里面的细沙里,姜瑜这才开始准备早饭。
既然是放在灶台上,那自然是在祭拜灶神。
灶神的画用浆糊贴在墙上,上面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横批则是“一家之主”。
北方农村的习俗一般都会在小年这天,将灶神供奉起来,因为小年这天是灶王爷受尽人间一年烟火,上天向玉帝回禀的日子,他老人家会将在这户人家里的事儿告诉上天,是好是坏等等。
当然姜瑜是不知道这个的,这都是姜烟和她说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早饭后,姜川拎着扫帚去打扫院子里,姜烟今天将家里的窗帘以及被罩床单取下来,还是要浆洗。
姜瑜同样闲不住,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不少的馒头,这两天她则是准备包上几锅包子,都是白菜萝卜肉馅儿的,今天想着蒸两锅,明天蒸一锅再加一锅馒头。
馒头的话,按照姜烟的说法,那也得四五锅,也就是说蒸了这些,一直到出了正月里都不需要为主食担心了。
姜瑜的印象里,她小时候父母从来不会准备这些,一般都是过年在家里准备一大桌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至于明天甚至是正月里吃什么,也只是寻常,根本就没有蒸馒头这一说。
当然,或许越是农村就越注重这些习俗,在她看来是好事。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经过漫长的发展,有数不尽的风俗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人的生活都是越来越简单化,将老祖宗的习俗当做糟粕或者封建遗留等一点点的抛弃掉,她觉得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