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可就不要怪他心狠了。
为帝王者,如果一味的仁慈,国家是治理不好的,可是一味的暴虐,国家也是治理不好的,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让百姓觉得皇上宅心仁厚,又要让文武百官觉得皇上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人,不可造次。
只要找到了这个点,就会是一位好皇帝。
韩渊作为韩彻的养父,这一次帮着他起义,成功夺得皇位,功不可没,自然是要封赏的,先前镇国将军的称号不变,还封了一等公。
而柳氏封了一品诰命夫人,现在柳氏还远在新川,根本就不知道这消息,京中可真是忙坏了。
九王爷在韩彻夺得皇位之后就一直在想着自己的身后事,跟自己的妻儿交代了很多,他觉得先前自己对韩彻做的那些事是不可饶恕的,现在韩彻得了皇位,必定不会放过他。
可是终于等到了圣旨,宣读圣旨之后,他却惊呆了。
韩彻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了他有实权的职务,不像先前一样,自己只是个闲散王爷,正事完全插不上嘴。
现在韩彻给了他职务,那就代表他可以在朝廷发表自己的言论,对国家大事提供自己的见解,真的能报效朝廷了。
九王爷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圣旨宣读完毕之后,他愣住了,跪在地上怔怔的看着宣读圣旨的太监。
那太监喊了他好几声,“九王爷,九王爷,接旨了。”
九王爷没什么反应,他身后,九王妃喊了一声,“王爷,王爷,接旨了。”
“哦。”
这时候九王爷才回过神来,连忙磕了几个头,“臣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旨的太监笑着恭贺他,“九王爷有福气呀,现在这算是升官了吧,有了官职以后就可以报效朝廷了。”
九王爷这一刻只想哭,他怎么也没想到,韩彻竟然原谅了他,不仅原谅了他,竟然还愿意给他官职。
给了传旨的太监赏赐,太监走了,还得去别家宣读圣旨。
九王爷往后一坐,瘫坐在地上。
“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
九王妃也哭着说,“王爷,这是好事,您别这样,这是好事啊。”
九王爷点点头,“对,的确是好事,我得进宫见见皇上才是,亲自磕头谢罪。”
几年前的那件事九王妃也知道,这几年来她心里也不好受,就为了救他们,让九王爷对前朝太子唯一留下的孩子痛下杀手。
她并不知道韩彻活着的事,一直以为韩彻是真的死了,这几年来就王妃吃斋念佛,一直都没办法原谅自己,现在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比九王爷还要高兴。
夫妻二人跪坐在前院儿,哭了好一阵子,然后才回屋去洗漱,府上一片喜气洋洋。
现在可好了,王爷有了实际的官职以后,在京城,九王府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他们这些下人也跟着长脸啊。
九王爷收拾了一下,进宫请见。
韩彻这会儿有事情忙,不过也没有拒绝,让他进去了,看到韩彻之后,九王爷扑通一声,直接跪在地上。
韩彻起身到了他跟前,将他扶了起来,“九叔,这是做什么呢?你我叔侄二人,不必这么客气。”
九王爷不肯起来,泪眼朦胧的看着他,“皇上,容臣说说,就说当初对皇上做的事,臣当年虽然是身不由己,可也的确是听了先皇的,对你下了手,你不怪臣吗?”
韩彻微微一笑,“九叔先起来说话,地上凉,九叔上了年纪了,哪能这样跪着。”
这一次九王爷听他的站了起来,韩彻说,“当年九叔不是没有对我真的下手吗?”
九王爷说,“可是皇上也的确是摔下了山崖,受伤了吧?这几年臣也不敢去打听皇上的消息,怕被人知晓,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么高的山,就算是事先安排过,但要是皇上摔出来个好歹,以后臣也无颜见大哥大嫂啊。”
韩彻一笑,“若不是九叔当年的布控,朕也没办法活命,再者,因为这几年的清闲日子,才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若不是九叔当年的那一局,现在也没有这么容易夺得皇位,九叔说这些话做什么?”
“彻儿一直以来都觉得九叔很有想法,是做大事的人,只是先前无可奈何,现在彻儿有这个能耐让九叔报效朝廷了,九叔可不许嫌彻儿打扰九叔安享晚年啊。”
九王爷笑了起来,“皇上这样真是让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皇上是个好的,以后臣拼了老命也会帮着皇上把国家治理好,皇上放心。”
第1509章 亲自去接人
给了这些大的封赏之后,韩彻还要封赏跟随自己打江山的那些将领,有些其实是山贼出身,可是他没有像前朝皇帝一样歧视他们,赶尽杀绝,这一次当真是按照自己许诺的,给了他们职务。
但是也都在律法允许的范围之内,自然是不能给太高的官职的,毕竟这些山贼大字不识一个,只能做武将。
其实对这些山贼来说,这一次他们心里还是挺打鼓的,生怕再跟先前一样,可是韩彻当真给了他们官职。
这道圣旨宣读的时候,这些山贼全都愣住了。
竟然真的给了他们官职,大字不识一个,竟然现在还能做官了,真是好啊,太好了,他们也不管官职的高低。
对于山贼来说,这做官的就是威风,只要是当上了官,那就不一样了啊。
韩彻的圣旨当中也说了对他们的规定,若是仗着自己的官职,欺压百姓,像山贼一样抢掠百姓的财物,那等待他们的就是砍头。
现在都做官了,这些山贼哪里还愿意再上上去当山贼呀?纷纷表示都听皇上的,皇上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做。
这辈子就守着这个官职过了,朝廷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去打仗,不需要打仗的时候也决不胡来。
其实这些人都是性情中人,只要你好好对待他们,让他们看到了诚意,他们自然也做不出没诚意的事来,这就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了。
跟在自己身边,凡是有用的人,韩彻都给了大大小小的官职,其余士兵、百姓也都给了不小的封赏,跟着起义的百姓,家里都可以减免五年的赋税。
这对百姓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恩典,每年交出去的赋税,其实比自己留下的还要多。
这就相当于是给他们省下了不少的东西啊,这些百姓高兴坏了,纷纷赞扬韩彻是一名好皇帝,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封赏结束,都已经是腊月里了,韩彻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去接自己的妻儿回京。
本来到了这时候,这件事不该他去做了,京中需要人镇守才是,韩渊主动提出他去新川把人接回来,毕竟柳氏也在那里。
韩彻直接拒绝了,笑着说,“爹还是在京中看着吧,这事儿得我去才行,要不然玥儿会生气的。”
他们现在虽然是君臣有别了,可是韩彻跟韩渊说过,这辈子韩渊永远都是他爹,私下的时候,两人还是按照以前的称呼来。
韩渊最开始不愿意,后来韩彻很坚持,他也觉得这样更亲近一些,所以便应了下来,只要不是在朝堂之上,或是有其他官员在场,韩彻都是叫他爹。
一听这话,韩渊愣住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现在虽然和韩彻还是很亲近,但是关系毕竟不是以前那样了,现在韩彻是君,他是臣,君臣之间怎么也要有所差别的,不能像以前一样在韩彻面前评价许如玥。
在他看来,女人家该懂事一些,这种时候怎么能耍小性子呢?
可这是未来的皇后啊,虽然韩彻还没明说,但是他是知道的,最后的结果必定是这样。
且不说韩彻现在没有小妾,就许如玥一个,就这宠爱程度来说,也必定是皇后的位置,他一个臣子,哪敢在皇帝面前评价皇后呢?
所以思来想去,最后也只能再劝说一番,“皇上,可是现在刚刚稳定了局面,若是这时候离京,怕是有人想动小心思啊。”
韩彻笑着说,“爹不是还在京中吗?我相信爹有这个能耐,稳住当前的局面,很快我就会把人接回来的。”
韩渊这就没办法了,只能由着他,看样子他是必须亲自去接人了。
这样也好,自己就不用再跑一趟了,顺便能把柳氏一起接回来,这也是无上光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