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笔才发现有很多的话要说,写了好几张纸,当日就让人给送出去了,快马加鞭,用不了多久宋氏就能收到。
虽然说许如玥现在也知道自己怀孕了,要好好休息,可是有的事不操心也不行啊,比如田庄里。
那么大的果园,这一次发洪水肯定都被淹没了,损失肯定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到底能救回来多少,果树会不会被淹死了,还有花田里的花,肯定也没有了。
好在西瓜已经卖过了一批,香水也已经做过了一批,现在就算是亏损也不会亏损得太厉害,瓜田里的瓜苗就算是没死,西瓜也不能卖了。
被洪水淹过的西瓜,就算是长大了味道也不如自然成长的,味道会很淡,糖分不够,这样的西瓜卖出去,那可是要砸招牌的。
许如玥想的就是把新川这地方出产的东西形成一个人人皆知的品牌,这样子新川的东西以后才卖得起价钱,才有人买,要是这才刚刚开始就卖了不好的东西,以后的生意可没办法再做下去。
就算是今年亏损一些,也不能让招牌砸在自己的手里,一点也不划算。
她不能出门,就只能把田庄的管事叫来家里问,亏损肯定是有的,听了管事回的话,许如玥稍微松了口气,比她想得倒是要好一些。
“现在大家千万不能泄气,就算是遭了洪水,田庄里情况不大好,也不能看不到希望,今年挣不到银子,还有明年呢,还有往后许多年,等堤坝修了起来,以后也就不怕洪水了。”
许如玥看着吴管事,“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别看着现在是一团烂摊子,好好收拾收拾也能跟以前一样,是不是?”
吴管事赶紧点头,“夫人说的是,小的先前还真是有些泄气了,实在是不该。”
这段时间许如玥都没有出门,就在家里处理自己该处理的事,倒是也没闲着,明朗也很忙,每日都不见人影,遭了水灾也不是小事,要是不费心思,新川很快就能回到以前那个样子。
韩渊最近可真是忙坏了,又要忙着赈灾,又要鼓动当地的富户捐钱,还要修建堤坝,一件事都不能耽搁。
明朗虽然是在暗处,但是也能帮上韩渊不少忙,每日早出晚归,回来的时候许如玥都已经睡着了,他并不会生气,心里很愧疚,媳妇儿有孕了都没时间陪着。
用了快一个月的时间,灾情总算是控制得差不多了,老百姓的房屋,倒塌的已经修建起来,那些没倒塌的也要修补了才能住人,要不然可不安心。
这要是没有官府帮忙,就凭着老百姓自己,重新住上自己的房子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去了。
靠着这次的水灾,韩渊在新川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老百姓都相信了,这韩大人是真心为了大家的。
地里还没来得及收获的庄稼是真的不成了,只能是损失了,官府还规定了,地里的西瓜不能再卖,只能用来喂猪喂鸡鸭。
最开始老百姓还很抗拒呢,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为什么说不要就不要了,不过跟他们解释明白了原因之后,老百姓顿时就接受了。
韩大人是好官啊,是为他们考虑的,要是把不好吃的西瓜卖出去了,以后谁还买啊?
灾情控制住了之后,明朗也能空闲一些了,就在家陪着许如玥。
等了这么久,许如玥终于收到了家里的回信。
小柔拿着信进来的时候,她激动得快要哭了,赶紧拿过来拆开,信是平武写的,宋氏不识字,也只能让平武来了。
许如玥之前在信里问的那些问题,宋氏都一一回答了,还问她在这边好不好,洪水来了有没有受伤。
这些问题之前她在信里都已经说过了,但是宋氏还是要再问一遍,当娘的就是这样,只要自己没有亲眼见着,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危险。
许如玥觉得心里暖呼呼的,放下信才说,“今年平武春闱考得怎么样啊,信里也没说。”
第1472章 抢粮食
今年平武是要参加春闱的,许如玥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事,也是最近忙不过来,所以没问过,本以为信里怎么也会提一句的,谁知道什么都没有提到。
不过她立马就反应过来了,这信是平武写的,要是结果很好的话,平武应该迫不及待地就会告诉她,既然是没有提,那肯定就是结果不大好了。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再去追问了,反正平武年纪还小,以后机会多的是,还能等下一次。
许如玥认认真真的看完了信,得知家里一切都好,心里也就放心了。
宋氏带着人用之前她画的那些图纸,做出来了好多衣裳,冬天的卖完了,又做了夏天的衣裳来卖,放在国色天香里广受好评,每个月靠着做的这些小衣裳挣的银子也不少。
虽然这信不是宋氏写的,但是许如玥从字里行间也能感觉到宋氏在说这些话时心里的喜悦。
宋氏就是之前的性子太老实了,也就是这几年才变化了的,终于靠着自己有了些成就,心里自然是高兴的,许如玥也替她高兴。
合上了信,许如玥笑着说,“等肚子里的孩子满了三个月,就再给娘去一封信,告诉她这件事,娘一定得乐坏了,现在就先不说了,免得娘心里一直记挂着。”
明朗点了点头,把她抱在怀里,笑着说,“现在你什么都别想,好好养着身子就是了。”
许如玥一怀孕,他就觉得自己的心都跟着悬了起来,就怕不大顺当。
“嗯,我知道了相公,我会好好照顾我自己的,这事儿不是拿来开玩笑的,你安心在外头做自己的事就行了,不用担心我。”许如玥靠在他怀里说。
尽管每日都很忙,可是晚上也是会见着的,许如玥也不觉得有什么。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努力,新川的灾情彻底控制住了,老百姓都从衙门领了粮食,还有自己家里救下来的那些粮食,日子是不愁过的。
这回皇帝的如意算盘可打错了,他本就是想借着这次的由头,让韩渊翻不了身。
当初是韩渊坚持要修堤坝,朝廷是拨了款,可是也说明白了,要是发洪水没钱再开仓放粮赈灾。
没想到韩渊竟然早早做了准备,暗中收集了那么多的粮食,新川的百姓无一伤亡,这回可好了,在新川的百姓心里,韩渊的地位可不一般了。
这回皇帝才觉得有些恐慌了,新川地处偏远,地方又大,现在韩渊得了人心,要是在那个地方搞些什么小动作,局面恐怕还不好控制。
不过韩渊镇国将军的身份虽然还在,但是去往新川的时候,朝廷已经收了兵符,韩渊现在并没有调动兵马的能力,空有一个将军的头衔。
就算是他在京城没办法看着韩渊,没有兵马,也没办法兴风作浪,想到这一点,皇帝稍微安心了一些。
新川遭了洪水,地里的粮食被淹了,老百姓除了整修自己的房屋之外,还要把地里收拾干净,等着来年春耕,这段时间正好可以上山砍笋卖钱,也是一个收入。
本来觉得接下来的日子会过得比较艰难,谁知道靠着卖笋干,倒是挣来了不少银子,日子还是过得像模像样的。
发洪水的时候自然不会只淹了新川一个地方,但因为新川地处边境,又在江边上,发洪水自然是要先波及他们,还有对岸,对岸是一些边陲小国。
这几十年来,为了争夺新川这块地盘,两边交战,就在江边上。
这些人常年生活在江边,水性很好,也就是因为这个,朝廷才迟迟没办法把他们打回去,也是前些年才控制住了局面,把新川这块地盘抢了下来。
好不容易安生了几年,结果今年又发了大水,对面的小国自然是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受了水灾之后饭都快吃不起了。
而他们那边的人饿急了,就会想着渡江到这边来找活路,过来的人发现新川这边日子过得还不错,心里就会疑惑,回去告诉自己人。
就这样,那边的边陲小国为了活命,又惦记上了新川,既然这边不缺粮食,那他们还等什么等?
当初打了几十年的仗,好不容易被朝廷给打服了,现在为了生存,哪里还顾得上那些?活命最要紧。
渐渐的,开始有人到新川这边来抢东西,离着江边近的老百姓很多人家里都遭了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