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调+番外(46)

“但若不放,只怕会……更不利于父亲……”李岫劝道,“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什么比您安度晚年更重要。”

这句话可犯了李林甫的大忌讳,他勃然大怒,举起拐杖就往李岫身上打去:“不肖儿!你说什么?你是想咒你爹死吗?”

李岫扑通一声跪下。莲静见李林甫拐杖一离地,身子摇摇晃晃几乎站立不稳,急忙伸手扶他,又不敢去阻止他责打李岫。李林甫举着拐杖,对李岫背上打下去,无奈他身体实在太虚,手上没有力气,拐杖都拿不稳,打了数下,只有一两下碰到李岫,根本不痛不痒。

李岫跪着泣道:“父亲息怒,请保重身体!孩儿不孝,惹父亲生气,孩儿愿自罚谢罪!”说完拿起李林甫的拐杖就往自己头上敲去。拐杖头上雕着龙首,杂角敲中额头,当即流下鲜血来。

莲静惊呼:“子由!住手!”想要阻拦李岫,又不能放开手里的李林甫。

李林甫却突然有了力气,一推莲静,竟自己站直了,劈手夺过李岫的拐杖。莲静蹲到李岫身边察看他的伤势,还好拐杖不沉,只碰破了表皮。

李林甫怒道:“你真当我行将就木,连教训自己儿子的力气都没了?”他挺直身子,两只手都撑在拐杖上,那拐杖却怎么也离不了地了。

李岫只跪在地上,连声恳求父亲保重身体。

李林甫怒瞪儿子半晌,手脚颤抖,终于支撑不住,一个踉跄向后倒去。李岫起身相扶不及,竟急中生智,就地一滚,滚到父亲身后,用自己身体给父亲垫着。李林甫正跌在李岫身上,莲静上前扶他,李岫在后头推助一把,把李林甫搀到廊边矮栏上坐下。

李岫连问:“父亲,有没有哪里撞疼跌伤?”

李岫以身为父作垫,如此孝心,李林甫哪里还说得出斥骂的话,呆愣愣地坐了一会儿,长叹一声道:“老了,我的确是老了啊。”

李岫道:“父亲老当益壮,康复之后必然健捷如初。”

李林甫苦笑:“我自欺欺人也就罢了,小八是明白人,怎么也学起你爹我来了呢?”

李岫一震,乍然从父亲口中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让他一时有些恍惚。

李林甫晚年好声色,多姬妾,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女儿更是不计其数。李岫虽年仅二十九,排行却不靠后,是李林甫第八子,幼年时甚得父亲宠爱,戏谓之“小八”。长大之后,又有了许许多多的幼弟,父亲的繁忙、意见的分歧都使父子二人越走越远。时隔多年又听到父亲这么亲切地唤自己,李岫眼眶不由红了。

“我也知道自己大限不远了。”李林甫看着园中花草,轻叹道。不等李岫开口,又说:“小八,昨儿个夜里,我梦见你十九妹妹了。”

李岫一怔。他有个嫡亲的妹妹,在女儿里排行十九,是父亲最宠爱的孩子,可惜命短福薄,很小便夭亡了,连个名字还没来得及起,爹娘就随口叫她九儿。

“十九她跟我说,爹爹呀,你怎么现在才来看九儿呢?九儿好想你的呀。还有你娘,搀着九儿,笑盈盈的,说等我回家……”他收回视线,深吸了一口气,用衣袖揉了揉眼角。

李岫蹲在父亲面前,早就热泪盈眶:“父亲千万别说丧气话,朝中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父亲去处理,国不可一日无相。父亲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李林甫摆摆手道:“我哪还有那个本事管啊。”转过头来,唤了一声:“菡玉。”

莲静一愣。李林甫虽然也知道她表字菡玉,但从来没有这么叫过。忙上前几步,恭恭敬敬地垂首道:“下官在。”

李林甫缓缓道:“你帮我拟一道折子,把李元纮提上来,明天递上去罢。”

李林甫在京遥领朔方节度,以李元纮知留后事,可说是李林甫的亲信了。李元纮在朔方多年,朔方的大权都在他手里,把他提上来也是无可非议之事。莲静应声记下。

二五•莲近

李林甫以年老多病、力有不逮为由,上表请求解除朔方节度使之职,皇帝立刻就准了。不过李林甫举荐接替自己的朔方留后李元纮皇帝却没有受纳。批复是:李元纮失胡心,致李献忠叛逃,难辞其咎,不宜领朔方节度,以免诸胡愤怨。

李林甫自那日与子李岫游园,心中郁结有所纾解,病情倒渐渐好转,歇了几日,能出来行走了。见皇帝驳回了他的表请,急忙又重拟了一份表书,举荐河西节度使安思顺兼领朔方。

安思顺河西节度使之职曾险些被高仙芝取代,他让下属诸胡割耳血谏才保住自己职位。李林甫当时曾帮他说过两句话,因而安思顺感怀在心。

皇帝驳回李元纮,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朔方到底是给东边的安禄山,还是给西边的哥舒翰。哥舒翰与安禄山素来不协,他二人一东一西,中间隔着朔方,本也相安无事。一旦朔方被其中一人得到,这种势力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但不给他们吧,又想不到合适的人选。朔方这样的地方,北面是突厥的诸胡部落,混乱复杂,东西各有安禄山和哥舒翰两个藩镇大吏。处理得好,四方平和,以一制全;处理得不好,就一团乱糟。也只有李林甫这老狐狸能摆得平,他一退下,还有谁能顶上?

李林甫也不愿意这两人中任何一个取得朔方。安禄山表面对李林甫是恭恭敬敬,但是他兵力强盛,野心勃勃,李林甫对他也有所忌惮,所以先前一直笼络北方诸胡加以牵制;而哥舒翰原是王忠嗣的部下,王忠嗣被贬,李林甫是罪魁祸首,哥舒翰对他颇有微词,而且最近听说哥舒翰和杨昭陈希烈二人往来密切,李林甫是决计不能让他再坐大的。

安思顺此人比起哥舒翰、高仙芝、安禄山等,将兵之才明显要低一等,但他不失为调谐哥舒翰、安禄山的一个很好的缓冲。安思顺与哥舒翰有隙,也曾进言安禄山有反心而使安禄山对其生恨,让他夹在中间,两不相帮,也不失为缓和之计。而且安思顺曾担任过朔方节度,对朔方也比较熟悉。皇帝思量一阵,便准了。

李林甫深感自己抱病这段时日朝局越来越脱离他的掌控,杨陈二人得志更让他倍感危机重重。好不容易能下床走动了,就坚持要上朝。谁知步辇抬到宫门口被高力士挡了回来,说陛下念在右相年迈体弱,大病初愈,特恩准一月内不必上朝,好生歇息将养。

不久罢免李林甫、任命安思顺的制书下来,李林甫借口进宫谢恩,请求再见皇帝。这次皇帝又未准许,高力士还不冷不热地刺了他几句。这样一拖再拖,皇帝总也不肯见他,李林甫竟接连两月多不曾见到皇帝的面了。

李林甫越想越不对劲。以往他抱病在床,皇帝三天两头赏赐他各种珍贵药材补品,不绝于路,还曾特许太医前来为他诊治;如今他病有好转,却一反以往宠遇,连见他一面都不肯。于是使人查探,才知道又是杨昭搞的鬼。王鉷一案已经了解,他却仍然追究不休,又逢李献忠叛逃,便密奏右相李林甫与王鉷兄弟、李献忠都有私交,哥舒翰陈希烈从而证之。皇帝虽然不信李林甫和这些人有私交就会有什么逆思,但是也不由地对李林甫疏远了。又有术士进谗言,说李林甫年纪与皇帝相若,身染恶疾,皇帝见他会沾染晦气,因此连面也不许李林甫见了。

李林甫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憋了一口气,病情又有所恶化。原本皇帝只让他在家休息一月,一月之后他却下不了病榻,还是没法见皇帝。

而另一边,杨昭正值春风得意,如日中天。皇帝疏远李林甫,李林甫自己的身体又不争气,杨昭虽不是宰相,权势却胜过左相陈希烈,再加上内有贵妃相助,上有皇帝隆宠,可谓贵震天下。杨昭与右相不协,朝臣早有察觉,到李献忠一事才确认他二人真是为仇为敌了。李林甫原有亲党无数,这时候看情势不妙,也纷纷见风转舵脱离李林甫,有些自命中立,有些索性直接投奔杨昭去了。

六月,剑南留后李宓遣使入朝献捷。剑南节度使杨昭上奏,说吐蕃发兵六十万增援南诏,在云南与剑南军邂逅,剑南军大败之,并攻下了隰州等三城,俘敌六千三百名。因为道路遥远,仅挑选其中年青力壮的一千多名俘虏以及兵败投降的酋长献给朝廷。

上一篇:玉昭词下一篇:命中未定

时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