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不能是肥宅(穿越)+番外(79)

作者:透明草莓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此刻首座的张夫人冷冷开口道:“刘家妹妹,你家闺女懂得不少啊。”

“哪里哪里,别听她胡说,小孩子懂什么干啊湿啊的。”

刘御史太太立刻转头瞪了女儿一眼,让她别说话,刘小姐看母亲瞪她,无奈地对真珠笑了一下,低头不言语了。

张文澜半信半疑问真兰道:“真是你写的,你竟能写出这样的诗?”

真兰脸红得像新娘的盖头巾,在众人的目光下如坐针毡,此刻被张文澜这样诘问更加慌了神,她连连摆手道:“不不不,这不是我写的。”

真珠满头黑线,她立刻拦住了真兰的话头,接话大声道:“没错,这诗确实不是我姐姐写---的,这是她踏青的时候随口吟----出来的,我在旁边听着觉得特别好,就记下来了。常言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大家都瞧瞧,我家大姐随口胡诌的诗都这么好。”

真珠一边说一边拼命给真兰使眼色,真兰看到了妹妹对自己挤眉弄眼,可是却不知道妹妹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更急了,这诗确实不是自己所做,以自己对真珠的了解,也绝对没有能耐写出这种水平的诗来。

此刻认下来虽然有面子,但是若传开了,原作者闹起来,自己落个剽窃的名声多么难听,如此有辱斯文、有辱家声的事,爹爹非打断自己的腿不可。

真兰只好心一横,硬着头皮对真珠道:“妹妹你是不是记错了。”

我!的!天!呐!

真珠觉得自己一口老血就要喷到真兰脸上。

大姐啊,少说两句你会死吗,不指望你配合,你也别拆我的台好吗。

她强撑着自己,继续顽强地圆场:“大姐,你好好想想,这是前几个月咱们一起去岳城的路上,经过苍水河的时候,风景独好,你随口得的几句诗。我记得当时你第一句是:水边桃花三两枝,当时大家都夸你写得好,就是缺点意境,后来常大人给你改成的:竹外桃花三两枝,这首诗才更有春趣了,想起来了没?”

眨眼,眨眼,再眨眼。

微笑,微笑,再微笑。

真兰终于看明白了,真珠今天是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认下这诗,没办法了,只能舍命陪亲妹了。

她尴尬得笑笑,结结巴巴道:“你,你这一提醒,我好像,好像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这诗是我偶得几句,登不上大雅之堂,大家过,过奖了。”

终于圆过去了,真珠长吁一口气。

张文澜听到她提常大人,却忽然反应过来,大声道:“不对,你去岳城的时候,凤卿哥哥正在京城准备殿试,如何替你改诗。”

真兰一听立刻僵住了,她焦急地望着妹妹,心里想:糟糕,怎么办,你不是说漏嘴了。

第89章 为谁含笑在墙头?莫负后园今夜约。

真珠不慌不忙解释道:“这有什么稀奇的, 谁人不知常大人曾在我家当过西席先生,学生偶得佳句,向先生请教也是寻常,出门在外不能当面讲,难道不能写封书信求教一下?”

张文澜对真珠的话半信半疑了,信的是常凤卿对赵真兰青眼有加,不信的是赵真兰能写出这样水平的诗句。

“说什么书信指导, 你莫不是在拿凤卿哥哥写的诗哄骗我, 这几句诗意境隽永, 行文洒脱,实在不像是出自闺阁女儿家之手。”

听张文澜这样一说,真珠心里倒是对她有几分钦佩了,看来她确实有几把刷子,居然能看出来这诗不是女人写的。

但是转念一想, 我能被你几句话唬住才怪呢!

李清照也是女人,还不是写出了“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于是她故作惊奇道:“姐姐这样说, 倒是让妹妹长见识了, 我只知道姐姐画上的野鸭分雌雄,今日才知道,原来诗句竟然还能分出公母?”

她这样一说,把众人都逗乐了,响起了一片低低的轻笑声。

真珠假装没看到张文澜铁青的脸色, 继续笑嘻嘻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整日待在四方的院子里虚度光阴的人,如何能体会到快意山水间的那份自在?整日带在家里闭门造车,生搬硬凑的人,自然也不知道醉心山水之间,直抒胸臆是何等洒脱。”

张文澜无话可说了,她不仅嫉妒真兰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而且嫉妒真兰竟然可以同常凤卿鸿雁传书,谈诗论文。

简直嫉妒得要发疯,,一抬眼看婢女还举着自己那副画,鬼使神差一般,画得还正是应了赵真兰那首诗的景儿,更气了,摆摆手示意婢女把画赶紧拿走,她再也不想看见了。

眼瞅着气氛有些尴尬,张夫人身边的婆子适时开口道:“小姐们不如都坐下看看戏折子,选选戏,老奴好知会老板们准备一下。”

林氏拿到折子便交给了孩子们:“娘看什么都行,你们点些爱看的。”

这一番闹腾真兰哪有看戏的心思,又推给了真珠。

真珠哪懂这些东西,但是看别家都点了,不能露馅啊,随手翻了翻戏折子,点了第一页第一行《墙头马上》。

没成想她刚点完,张夫人便摇着扇子笑着对林氏道:“想不到你家闺女竟爱看这种戏,你这个闺女啊,能说会道的,一看就是那种,在婚姻之事自己有主见的人。”

张文澜听她娘这样说,也似笑非笑道:“我们府上规矩大,这种戏,爹娘从来不让我看呢。其实我私心里倒是觉得,若是像赵家妹妹如此伶俐的话,恐怕能藏十七年不被发现吧。”

这种戏!

哪种戏?

真珠听她俩说话阴阳怪气,一时没反应过来,又翻看了一下戏折子,发现标题底下还有一行绳头小楷写着:为谁含笑在墙头?莫负后园今夜约。

真珠明白了,这出戏写得应该是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私奔的故事,张家这娘俩合伙在挖苦我不知廉耻啊。

她顿时有些来气,我哪看过什么戏,我哪知道演的是啥,懒人懒办法,选第一个图省事罢了。

正打算怼回去,就见林氏微笑着对张夫人道:我家这两个闺女,自小性格内向胆怯,处处唯父母之命是从,婚姻大事,更是只知道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起来,若有张家小姐一半儿的胆识,多去庙里上几炷香,求佛祖赐个如意郎君,恐怕早已觅得良缘。”

这话说得就很有趣了,张家对常凤卿的那点心思,虽然不至于是人尽皆知吧,但是知道的也不少。

林氏这几句话,乍一听是在夸奖张文澜,暗里却是取笑她频繁上香,奔着状元郎而去。

张家母女的脸色顿时很不好看,厅内众人多少也知道点这事,状元郎犹如一颗无主的明珠,光耀闪烁,有未出阁女儿的人家很难不起心思,无奈上场竞争的几个选手都太强了,她们有自知之明,但是不敢下场去争是一回事,心里暗暗嘲笑,又是另一回事了。

真珠听完有些诧异地看了林氏一眼,母亲今日怎么变了个人一样。

岂不知为母则刚,再憨厚的母亲也由不得别人如此羞辱自己的孩儿,面对老鹰的利爪,老母鸡也要变斗鸡。

她更没料到真兰也微笑开口道:“张家姐姐没看过这种戏,竟对这种戏的内容了如指掌,见微知著,真是令人佩服,姐姐这份聪慧,我家妹子再学十年也学不会。”

保护妹妹,人人有责。

真珠觉得今天简直跌破眼镜,她娘和她大姐战斗力爆表,根本不需要自己开腔,看来撕逼这种能力是女人天生的,只要在有恰当的外力触动,都能激发出来。

被林氏和真兰说中了痛处,张文澜气得要翻脸,张夫人一记眼风拦住了她,快别提这茬了,越描越黑:“来来来,听戏听戏。”

一想起常凤卿的事张夫人就火冒三丈,本以为郎有情妾有意,再让相公点拨一下那个榆木疙瘩,这事就算成了。

谁知道不仅那姓常的小子不解风情,半路上又杀出许多程咬金,旁人倒也罢了,靖江王妃娘家小妹和华国公家的六闺女却是不能得罪的。

下人们一听主母吩咐了,忙拉开屏风,几个伶人粉墨登场,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这一页算翻过去了,大家不再说话,开始认真听戏。

真珠捧着腮帮子发呆,只觉得哎呀妈呀脑瓜疼,刚才那一番唇枪舌剑,实在太耗费脑力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