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贵(710)

作者:弱水西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还有两个被盯上的朝臣顶不住压力,递上了辞官回乡的奏请,只想着暂时避开这风暴的中心。

而永宁伯更是主动坦承,将当日夫人如何糊涂,眼下夫人如何懊悔,如何自责,愿意如何弥补,如何补偿全都抹着泪说了一遍。

皇帝在对他教训了一番后,果然没有深一步追责,只是说什么“善莫大焉”的废话后,罚了几年俸……

这无疑是一个信号:抗拒从严,坦白从宽的信号。

让不少迟疑观望的家族更坚定了要脱离珏王势力的决心……

第二局,还是珏王败。

太子还按着手中证据有目的地针对两个家族暗中动了手,很快,就将两桩大案摆了个证据确凿。这一次,可不像前一天朝堂上那些毛毛雨,还有一桩涉及到了珏王本人。

相对前一日,朝上几个珏王的坚定支持者还试着反驳和论证,这一天,却个个选择了闭嘴,叫那形势更明显地一边倒了。

第三日朝上,又有几个新的指控出现。与珏王相关,被牵连或被牵扯的家族和朝臣也越来越多。

一时间,往日飞扬跋扈的珏王派只剩了四字形容——人心惶惶。他们中即便有不少依旧坚定支持朱常珏,却也不敢随意出头甚至冒头,只怕一不小心引火烧身。

其实,不是珏王那里没有应对,而是双拳难敌四手,罪名太多,来不及压,来不及辩,来不及遮掩和撇清。

更糟糕的是,由于涉及到翊坤宫的案件不少,先贵妃身边的不少宫人都被提审了。皇后已经暗中吸收了不少前贵妃宫人,此刻正好派上了用处。

而如意也没闲着,在吉祥被带来顺天府的那天,她找了吉祥聊了次天。

吉祥与她二人同为翊坤宫大宫女,证词的力度足非同一般。她一人若不够叫人信服,那加上吉祥便稳了。

“大势已去,你想保命便不要再犯傻了。你若再一条道走到黑,作为谨妃爪牙和心腹,不但你必死,只怕连你家人都会受牵连。”

吉祥最近的日子本就不好过,又被安排在顺天府大牢前逛了一圈,在如意表示会帮她后,终于绷不住了。不得不说,眼下的如意,比她过得好多了。

吉祥认了,她按着如意的指控,承认了当日谨妃派她去浣衣局,就是欲行暗杀如意。她也证实了不少谨妃恶行,提供了一些人证物证。

由于她和如意一样,在“大彻大悟”下揭穿谨妃母子恶行,所以便以证人的身份被留在了顺天府,并得到了周全的保护。

顺天府也发了话,只要她们供词确实,他日会对她们计功补过,从轻发落。

太后大怒。

在皇后掌权时,谨妃不给面子,眼下自己掌权,谨妃还是没少蹦跶,甚至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杀人,真真可恶。

太后一生气,便将翊坤宫剩下为数不多的宫人全都提了出来,直接送去了顺天府……

这群人便没有吉祥好命了,吃的是牢饭,挨的是板子,叫苦连天后一个个能交代的都交代了。

朱常珏为人本就不端,的确造孽不少。先前许多人因着他滔天权势对他连个不都不敢说,可眼下见他虎落平阳,正被清算,再不讨债就是傻子了。

各种控诉纷至沓来。

由于是圣上要求的彻查,所以越级指控时连钉板也可以免了,这便更无了后顾之忧。

再有太子等人的暗中煽动,更在一些诉状里加了点戏,甚至多造了不少罪名送了出去……

才短短几日的功夫,顺天府案台已是堆了好几寸高的诉状和证据。

而叫珏王府焦头烂额的是,他们最坚实的几个姻亲也都惹上了官司。张家,廖家,苗家,还有一些勋贵家族各自都是难以收拾的烂摊子,难免自顾不暇。

但,这并不是朱常珏最惶恐的。

这晚,一朵烟花在珏王府上空炸开,他知道,这是他的八百两加急的文书送到了。

好不容易调开了府中的宫中侍卫后,他终于拿到了密报。

竟然有两封。

火漆完整,标识也没错,绝对没可能被人仿造或是开封过。

他莫名开始紧张了起来。

……

第624章 七上八下

朱常珏的这些密报都是江南过来的,可落款却不是同一拨人。但既然同时送来,应该事出的时间很相近了。

他有些不安。

用的是八百里加急,说明火急。是江南也出麻烦了?

京中这几天的所有事明显是被人策划过,早就有预谋有准备的。江南那里会不会也同样是对方的一步棋?

朱常珏急急忙忙进了府中密室便开始拆密信。

第一封信,来自魏知县。

他说,最近王家有些不对劲。说是王家老太爷突然间就一件小事对魏家大发雷霆,他母亲王氏被落了颜面不说,还和他一起被王老太爷教训了。

老太爷还说魏家人跑王家太勤,与王家牵扯太深,以至于世人皆以为王家和魏家合并成了一家。但既然是两个姓氏,以后还是分清楚的好。

王氏是嫁出去的女儿,便是泼出去的水,万没有来魏家指手画脚的道理。从今往后,魏家上上下下所有人,若不是清明祭扫,都不许上王家门。

魏知县和王氏一头雾水,细想最近完全没有得罪过王家,这又是闹哪一出?他们几乎以为是老太爷犯病了。

哪知半天之后,王家竟然直接告了祠堂,请了族长和族中长辈,把女儿王氏的名字直接从族谱给划去了,并对外宣称将王氏逐出了王家,从今以后王魏两家再无关系……

他们还不顾魏知县的颜面,将这事去官府户籍册上添了一笔,叫魏知县颜面尽失,平白闹出了魏家许多谣言……

魏知县觉得王家这般明显的撇清必有蹊跷,但他偏又肯定绝对与荆溪的人和事无关。

他思来想去,这便应该是京城局势导致了。于是他找到了在王家的几个心腹问话,果然对方提到,京城来了密信,老太爷看了之后便心神不宁,也没与谁商量,直接招了几个男主子将他的决定吩咐了下去……

魏知县来信,一是道出疑问,二是询问对策,三是提醒珏王,四是想问这事与他们原本的计划可有关联……

朱常珏看完信后便面色阴沉。

的确不对劲。

王家此举显然是要全力撇清与自己的关联。连族谱都搬出来了,连魏王氏都除名了,连族长族人都劳动了,还去了衙门,连魏某的面子都不给,怎么,是怕被自己牵连?

这很可笑啊!

第一,王家虽成了小皇孙的外祖皇亲,可那孩子出世都九死一生,养了一个月都还孱弱不堪,能有机会长大成人?王玥与老四又势成水火,王家怎么看,能依附的也该是魏家。毕竟,魏知县是荆溪当地父母官,魏虹刚又得了个名分,双保险怎么也比他们孤注一掷要强吧?退一步讲,即便不投靠,也用不着得罪吧?

第二,自己是皇长子,即便真要出事,最不济的,捞个闲散王爷没有问题。最坏最坏也就是被囚被控制。既不可能丢了性命,也不可能会像一般罪人那般祸及几族。那他们在怕什么?

他处境再糟,与他们能有什么牵扯?就凭魏虹?没毛病吧?魏虹只是个侍妾!犯下什么滔天大祸也不可能牵连到侍妾的祖母的娘家吧?更何况他们王家是皇亲,多少有几分颜面。

可王家这么十万火急又不计代价的,是什么道理?究竟什么事能把他们吓成这样?

不对,不对,还有第三点,更让朱常珏细思极恐。

即便是八百两加急,从江南到他手上也要好几天。换而言之,信中所言已经是好几天之前的事了。可前几日,对他的攻击才刚刚开始,但荆溪那里当时便已经提前知晓,并有所应对了?

所以,他们不是没想到第二点,可他们还是这么做了。就按着他们这个撇清的着急忙慌劲儿,显然他们知道在自己身上将发生更可怕,更危险,后果更可怖的一种走向……

瞬间,朱常珏后背汗毛倒立。

说实话,最近这几日已叫他心力交瘁。他有好几颗明路和暗布的棋子都废了。眼下他顶着一大堆的嫌疑和罪名,却还未想到特别好的对策。

昨日幕僚来建议,说若实在不行便入宫先抱着皇上大腿哭求一场,到底是亲父子,皇上怎么也不会真想赶尽杀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