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空间种田(17)

“外公,那人说得话,和您在收音机里听得一样,”诸时军老人的那款“德生”短波收音机,是个质量过硬的洋牌子。就是在山区里,也能收到很清晰的英文频道。

老人每天的必备节目除了上山锻炼外就是在七点左右听半小时的新闻联播,再之后又听半小时的BBC国际频道的国际新闻。

小鲜听了小半个月,耳朵灵敏度也大大的提高了。

诸时军听了,走上前去,将老外要表达的意思翻译给了售货员听,两边这才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售货员很无奈的告诉了诸时军,这样的小书店里是没有英文版本的旅游手册的。不过她告诉了诸时军,出了书店转右一百米的位置有家旅行社,里面几个会英语的导游,老外可以到那里找个导游。

老外见一个六旬的当地老人竟能讲流利的英语,竖起了拇指,连说了好几声,“good。”诸时军付了书钱后,就带着老外一起走到了底,果然找到了家规模不大,有三四个导游的小旅行社。

临走前,老外从随身的旅游包里,掏出了条巧克力和一罐可乐,硬要送给小鲜。

小鲜推说不过,想了想,就把书包里最后的两个梨子也送了出去,两样换两样,谁都不欠谁。

走出旅行社后,诸老爷子迟疑了下,还是折了回去找到了旅行社的负责人:“同志,你们看看,能不能编一本英文版的旅游手册,方便外国朋友过来时参观。”诸时军的眼力很准,像白家古镇这般古色古香的西南小镇,犹如一处人心的幽静角落,迟早会引来八方游客。

旅行社的负责人听了后,再看看坐着的老外客人,拍了下脑门,这样的独家买卖,他咋就没想到呢。

再走出旅行社时,也快三点了。诸时军也略微觉得疲了,就叫了辆人力三轮车,爷孙俩再看了几眼白家古镇的芭蕉树和各家各店传来的酸汤味,心里各有一番感慨。

“外公,刚才那个英国人给我的是什么?”小鲜拿出了那罐可乐还有巧克力,说是吃的,可小鲜在葛村里可没见谁吃这些玩意儿。

诸时军听得心神黯淡,小鲜小时候,父母管教的严,几乎是不让吃零食的。所以到了六岁大,还是连可乐和巧克力都没吃过,这让诸时军听着就是心酸。

葛村的娃,比小鲜大个七八岁的,很多都早早辍了学,或是在村里种几亩田,或是去了沿海一带打工去了。过年也不一定会来,过个几年后,兴许就带了老婆小孩一起回来了。

和小鲜差不多年龄的,都还是光着脚,逢年过个节才会换上半旧不新的鞋子和衣服,更不用说零嘴了。

一个野生的毛栗子都能吃得满口生津的村里娃又哪能见过汽水和巧克力这样的东西。诸时军是知道葛村的家底的,村里能读到小学毕业的娃只有五成不到。去年全村每户人家的全年收入不足一千。在这样的小山村里呆着,是会活活将人穷死的,也不知道村长此趟去镇里,有没有拿到明年的补助款?

此时的诸时军是矛盾的,他不想让小鲜跟着自己,真的一辈子就蹉跎在了深山里,可是离开了葛村,又该由谁来照顾小鲜呢,当年,因为自个儿的骄傲,强硬着要求小鲜的父亲入赘,小鲜是从了诸姓,可也跟原本父亲家的亲戚全都脱了关系。

“外公,您在想什么呢,前面的不...”小鲜说着跳下了车去,脚步很是轻盈,光是看她猴儿般的灵活身手,还真看不出她原先是个跛子。

前头拎着大包小包的,就是葛村村长的老伴,她买得东西可不少,吃的用的,锅碗瓢盆就跟大过年似的。诸时军就干脆让了车,将东西都搬上了车。

“婶子,你买那么多酱油干啥?”小鲜足足见了十几包的酱油,一家子哪用的了那么酱油,毕竟一次赶集也就五天的时间,葛村里像是村长这类家境好的人家,大小集都是不肯拉下的。

“还不是你们家老爷子和莲嫂都说你个小馋猫吃不下饭,托我买的,回去给你做下饭的酱油肉吃,”村长的老伴因为村长的缘故,和诸家走得勤。农村妇女没她家那口子的规矩,见了几次诸时军后,就直呼老爷子了。

秋天全国大部分区域都是多晴朗的干燥天,南方到了那个时节就会做上各类的酱油肉和酱翅,风干了又下饭还便于保存,晾在了通风处,可以一直吃到过年那会儿。

猪肉和鸡鸭肉村里都有现成可以宰的,比镇里买的还要新鲜,所以村长老婆净买了些村里买不到的。

三人一三轮车说说聊聊,很快就到了三狗子的那辆卡车旁,村民也都回来了。早前离开的村民空出来的地方也很快就被刚买卖过来的东西填满了。

一车人加上满敦敦的一车货,将小卡车的轮胎都压陷下去了几分。三狗子回去时,将驾驶座里的音响打开了,在嘹亮的喇叭里唱出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的歌声中,葛村的这趟小集算是赶完了。

回村的路上,村长老婆想以前每次赶完集那样报着今天买东西花销了的钱,才刚报了个开头,就被村长没好气地打断了:“啰啰嗦嗦的,这些事回去再说,没看到我正烦着嘛?”

全车人都喜洋洋的,听了村长这么一通脾气,都觑着脸。村长一人闷头抽着烟,眉头拧起了个疙瘩,久久都不肯松开。

22 三个梨子的命运

白家古镇,小鲜随手送出去的三个梨子,这会儿又怎么样了?

那名踩三轮车的师傅收了梨子后,随手塞进了挂在车头的布兜子里,忙碌了一整天后,才送完了赶集和游客。到了晚上五点多,踩车的师傅想起他还有个梨子,牛嚼牡丹似的嚼了几大口,一个梨子很快就下了肚。

师傅用手背抹了抹嘴,说了句:“这梨子可真甜嚛,”顺手一扔,就丢到了一簇枝叶茂盛的芭蕉树旁。我们可以预测下,大概半年多后,这里会长起一棵梨树。关于第一个梨子的故事,先告一个段落,重点还是在于第二和第三个梨子的得主,外籍客人的身上。

九六年,能想到往中国跑的外籍人士少之又少,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讲就敢往尚待开发的中国大西南跑的人那就好比是秃子头顶的那几根毛,少得可怜了。

得到了诸时军老人和小鲜帮忙的外籍游客并不是个单纯意义上的游客,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吃货,同时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吃货,他是英国皇家美食杂志《环球饮食》的副编辑洛克。

洛克偶尔一次在伦敦吃到了顿中国餐馆改良后制作的酸汤菜,就有了到古老的东方国度寻觅美食的念头。从去年开始筹备,到今年顺利拿到了中国大使馆的签证。从九月底入黔,到十月初探听到白家古镇有家风味独特的酸汤馆,洛克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找到了这个古镇。

有了当地导游的陪同,洛克很快就找到了那家临河,现捕现捞鱼的老牌子苗家菜馆。当晚,洛克就住在了白家古镇上,回味着辛辣可口的酸汤菜的同时,他也想起了白天那对热情的爷孙俩。

“中国人的素质这几年还真是提高了,早些年可不是这样的,”和大多数的老外一样,老外对中国人都存在了根深蒂固的偏见,尤其是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起来后,这种趋势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明显了。如果不是洛克有了今天的经历,他可能一辈子都会抱着那样的误解。

“那个老人家应该是个知识分子,看着很是睿智。那个小姑娘也长得天真烂漫,还送了我两个梨子!”洛克习惯了温和的英伦气候,连着吃了几天的贵州美食,喉咙也不舒服了,他找出了小鲜给的那两个梨子。

刚挑了个梨子,咬开了梨子皮,洛克就呆了。作为一个名走南闯北,见过的梨也跟各国佳丽一样,环肥燕瘦,从香梨到水梨再到鳄梨,凡是个梨子搭个字眼的,他全都吃过。

可他就没吃过这样的梨。洛克再狠咬了一大口,一个不小心,丰富的梨汁喷了他整一脸。这一口下去,才咬到了梨核,漏出了几颗跟黑米粒一样的梨核。

“哎呀,我忘记了问老人家和小女孩住在哪里了?这样好的梨子,该送去参加国际农产品博览会。”洛克被这一口梨肉彻底惊艳住了,比起口味纯正的酸汤鱼来,梨子的新品种可是珍贵多了。

MS芙子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