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村民屯出来的都是些支离破碎的梯田,种出来的稻子也就只能满足村民的日常用粮了,村长的胃土生土长,也就没啥可挑的。可诸局长爷孙俩显然是吃不习惯了。
诸时军也是心疼外孙女那张日渐瘦削的小脸,才想着要尽可能地改善小鲜的饮食条件。
“要不您明个跟我们一起去镇里,看看当地的种子站里有没有合用的稻种,不过山里的土质不好,您还不如直接在山下买些米,运回村里来,”村长提了个建议,现在路比以前好,下山也不那么辛苦了。最主要的是,他想诸时军常年困在村里,只怕也是闷坏了。
“也好前阵子苗家寨子那个男娃的事,说起来还是我家小鲜理亏,冤枉了他。我明个就把小鲜托给莲嫂,跟你们一起下趟山,买些赔礼送到东南苗寨里去。”镇上赶集人多口杂,小鲜的腿脚也没好,不适合长途奔波。
村长说起水稻种时,也顺带叹气了苦经,葛村已经连续三年被划归为“贫困村”了。村民还一直埋怨政府选址不好,土质差。葛村的村长也知道这是个原因,可村民的天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黑山那头的东南苗寨就从不欠收,去年更一举夺得了省里的“十强村寨”的称号。隔了一个白龙潭,两边的土质哪能差那么多。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苗民勤劳,日夜劳作,汉家人懒散守了几亩薄田,图了个温饱就满足了。
诸时军听了话后,将话记在了心里,更确定了心思过几天要去苗寨走走。
水稻种的事,将诸时军原本的计划被打乱了。诸时军一个多月来持续不断地外出锻炼,周边的山势和地理风貌也摸索了大概。光靠一个“勤”字可不能改变土质,苗家一定有他们的诀窍。
回到家里时,小鲜已经乖乖地缩在房间里睡午觉了,老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就走到了屋后准备将山土混进囤好的田里。
走到屋后,诸时军检查了下那亩翻开的土,碎石子一颗都没拉下。小鲜那孩子,还真是上了心了。不过越看诸时军越觉得不对头,他那些翻土囤田的工具哪里去了。
锤子还有锄头,更离谱的是连那些用来固定竹架子的铁钉也不见了。换做了是在城里,那还有可能会丢东西,可这么个民风淳朴的山村里,工具怎么就不见了。
兴许是村民急用,先拿回去了。诸时军哪能想到,消失不见了的工具,全都被小仙“喂”给了她的垃圾空间。
里屋的诸小鲜也没好好睡觉,而是在空间里,守着空间里的那株“甘蔗苗”。
吃饱了之后的“甘蔗苗”,吐出了几口绿色的雾气,发出了个近似于饱嗝的声音,慢悠悠地爆出了个芽苞。小鲜又是惊又是喜,她总算摸索出了点规律,要想“甘蔗苗”长,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靠晚上从空间外吸收进来的绿雾。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靠她这个主人,自力更生,不停地喂“铁料”了。可是,她该去哪弄那么多铁家伙?
“小鲜,”诸时军在屋外叫了几声。小鲜连忙装出了副惺忪刚睡醒的模样,探出了窗去。
“你莲嫂明个有事,不能带着你。明天,你跟外公一起下山赶集去。”诸时军问过莲嫂后,才知道莲嫂的儿子带了新交的女朋友回来,这几天没空帮忙看着小鲜,他只得带着小鲜一起去赶集了。
16 小包子进城坐车篇(一)
“喂”进了空间的农用工具的事让小鲜连晚饭都没吃好,幸好诸时军没问起,那个被借工具的邻居家也有好几套农用器具,就没好意思向诸家讨要,事情搁了几天,也就忘了。
莲嫂昨从城里回来,买了不少好吃好玩的。给小鲜买了顶花帽子和一盒花生牛轧糖。给诸时军送来了瓶市里买的红星二锅头和整盘的白切牛肉。
昨晚临睡前,诸时军还考了下小鲜一些数白天里教的数学知识,发现他的小孙女比以前记性好多了,个十百千都记了个滚瓜熟,老爷子一开心就翻箱倒柜找出了个印着米老鼠头像的嫩黄色小书包,说是让小鲜带上,再奖了她五块钱。进了镇上后,买些她喜欢吃的。老人已经开始有预谋的培养小鲜的自理能力,明年小鲜也七岁了。诸时军计划在镇上的书店买几本儿童读物。
小鲜踌躇着,最后往包里塞了几个梨子,几颗糖,至于那张说是能下山买吃的纸头,小鲜是贴A着口袋放着的。
小鲜第二天也起了个早,自己扎好了辫子,莲嫂不在时,都是由诸时军绑得,辫子的样子如何,不说也罢。
吃了饭后,村长金大福就上门了。去镇里赶集的人还真不少。村民齐石头的儿子三狗子是搞短途运输,前两年凑钱买了辆新的江淮中卡。当时买的时候,就夸下过海口,村民要去赶集,他第一个开回来,只算大人三块,小孩出一块的油钱。
“大人全都把小孩抱在腿上,路上别东张西望的,摔出去不包赔,”三狗子站在了卡车上,拉扯着大人,抱过小孩,一辆车很快就被塞满了。
“诸局长,您和小鲜坐驾驶座,”村长把自己的老伴推上了卡车。又趁着没人看到时,给三狗子塞了包烟,换来了诸家爷孙俩的特殊座位。
卡车的马达“突突”地响着,小鲜抱膝坐在了诸时军的腿上,闻着驾驶座里的那股新鲜的汽油味。
“诸老爷子,”三狗子在村里呆得不多,诸时军的事他不清楚,只不过靠着在外跑运输那几年学的看人好眼神让他认定,身旁的六旬老人有些名堂,“您这趟到镇上干啥呢?三个来小时的车程,可够颠簸的。”
“三个小时?”诸时军有些不安地看着小鲜,他倒没什么,这个把月托了黑龙山的秀丽风光,让他身上的不少老毛病没再发作,可小鲜她能吃得消么,刚上车时,这孩子可是僵得跟块石头似的。
卡车的防震能力差,前驾驶座还好些,开了窗,阳光和山风争先恐后地挤进了窗,将那股闻着很是不舒服的汽油味冲干净了。
挤在开车车斗里的村民可就遭罪了,全都跟猪崽子那样挤成了一堆。时不时还传来阵呕吐声,山路蜿蜿蜒蜒,晕车的人还真不少。
记得上回他过来,坐得是村长借来的农用拖拉机,那时候似乎没用三小时。难不成屁股下的这中卡还比不上那辆老牛式的拖拉机。就是拖拉机也让“小鲜”呕了好几次,小脸白得跟一张纸似的。
诸时军瞅着腿上的小孙女,见她的面色红润,呼吸也很平稳,再看两颗浑圆打转的眼珠儿,一会瞅着卡车,一会儿瞅着窗外的风景,没个停歇。都说小孩的适应力强,用在了小鲜身上,还真说中了。
“老爷子,您上次来是打白龙潭那边来得吧,那边的山路是苗寨铺得跟我们这条不是一路子的。上次村里想修个水坝囤些灌溉用的水,想用白龙潭里的水。苗寨的人说是会冒犯神灵,两个村子吵了一架,那边就封了路,我们就只能用这条路了。不过您放心,再过个半小时就上了新修的大马路了,那时候就不颠簸了。”三狗子开车的技术很是不错,过了一会儿路况好了之后,整车的人都舒坦了。
“小女娃,看不出来,我们山里人都坐不惯的车,你倒是很习惯嘛?”三狗子看着很是乖巧的小鲜,想着城里的娃就是教养好,在车上也不哭不闹,好哄的很。
这么点颠簸怎么能难道诸小鲜,想当年她刚开始使用云腾术时,飞行跳跃起来时的情况可就跟遇到了大风浪的船只有得一拼,压根就不怕晕车晕船。
三狗子更想不到小鲜这会儿脑瓜子里正在溜达的一个念头,只见城里来的小女娃稚声稚气地说:“三狗子叔叔,你这辆车是铁做的吧?”
“是的,杂么,是不是坐着磕碰了?”三狗子奇怪了,村里的男娃娃女娃娃见了卡车,都是跑上跑下,想让他开着四处跑跑,诸家的这个小女娃,居然只是关心卡车的材质。城里的娃脑子里都塞了些啥哟。他还以为小鲜是对他的车有兴趣,就准备打开了话匣子,好好将他这辆车的由来全都说个一清二楚。
卡车轧中了块特大号的拦路石,猛地来了个踉跄,车斗上坐的村民们一阵惊呼。
三狗子连忙放缓了车速,他哪里知道小鲜压根对这辆车没兴趣,她垂涎的是卡车的那一身铁,要是能把这大家伙弄到了空间里,那能吃上多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