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惯着的时候,人都会学乖的,银川公主也不例外。
广陵王皱皱眉,把皇帝的意思说了,“……你想个法子,让妹妹乖乖的,不许忤逆叔父。”
银川公主从小是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广陵王也时常拿她没办法。她的终身大事,广陵王本来是不想委屈她的,可是,皇帝开了口,广陵王哪敢说个不字。
广陵王妃呆了半晌,“这个可难了,妹妹她一直想头很高啊。”
广陵王不耐烦的冲她挥挥手,“你回罢。就知道叫你来也是没用。”
对他这个既不美丽又不中用的王妃,广陵王是越来越不喜欢了。
广陵王妃见广陵王这样,未免着急,她一急,还真就想出办法了,“王爷,等妹妹出了宝庆宫,稳妥起见,咱们把她接回来住,可好?回来之后,我带她出去散散心,省得总闷在家里,闷坏了。我还得告诉她,她已经是公主了,够尊贵了,不需要靠嫁入勋贵人家提身份。她呀,只要嫁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人物出众,能每天欢欢喜喜的陪着她,便足够了……”
“这法子好!”广陵王大喜,“便是这般办理!”
她都是公主了,还嫁什么豪门了?有个模样清俊性格温顺的男人陪着她风花雪月,不就行了?
就是这么劝她,一定要她心甘情愿、高高兴兴的嫁人,不许出岔子。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羽韵宁乐、依新送的地雷,谢谢支持正版的读者。
第45章 拜托
开国公回到家,当晚便向兰夫人表功, “夫人, 给大郎挑媳妇吧。皇上说了, 让咱们用心挑, 门当户对的最好。”兰夫人忙叫过他细细问了, 知道原委后, 破天荒的夸了他, “阿横,你是大郎的好爹爹。”
知道大郎对陆先生有意, 你便紧着去跟皇上讨话儿了, 是个好爹。
“谁想着那个臭小子了?”开国公温柔的笑,“我这可都是为了我的阿月,想让我的阿月高兴。”
他这个人吧,相貌生的半分不斯文, 若说起甜言蜜语,便让人感觉极不般配,很有几分怪异。
兰夫人打了他一下,“跟谁学的花言巧语?”
虽是顺手打了他,兰夫人眼底却满是柔情和笑意。做妻子的听到丈夫讨好献媚, 谁会不高兴呢。
“什么花言巧语, 全是真心话。”开国公取下大刀递到兰夫人手里,面色殷勤,“夫人你不信,剖出我的心看看, 便知真假。”
平时他是很怕大刀的,今天主动提起来了。
兰夫人低声笑,“阿横,你这招,还是跟许大个子学的吧?”
许大个子脾气一上来,闹了械斗,事后便是这般跟皇帝表忠心的。
“谁说的,人家是一片真心。”开国公撅起嘴,一脸委屈。
“阿横你----”兰夫人瞪大眼睛瞅了他好半天,终是撑不住,笑倒在湘妃榻上。阿横你生就一张凶神恶煞般的面孔,偏要装出这幅模样,会笑死人的,知道么?
娇娇撅起小嘴是可爱,令人心疼,你撅起嘴……
兰夫人乐不可支。
开国公哈哈大笑。
没了皇帝要给大郎做媒这件心事,兰夫人格外轻松。第二天,她便特意把常绍叫到面前,“大郎,你年纪不小,该娶妻生子了。娘等着抱孙子呢。”常绍俊脸微红,“娘,您想抱孙子,儿子得先娶媳妇;儿子想娶媳妇,得先定亲。您……您给儿子定亲吧。”
兰夫人咳了一声,坐直上身,饶有兴致的看着常绍,“说起来这个,娘前几天到崇义侯府做客,他家的大小姐很好,年方十五,苗条秀丽……”
“才十五岁,太小了。”常绍摇头。
兰夫人想了想,“这个太小了啊。娘想想,怀乡侯的妹妹生的也蛮有福气,那位姑娘年纪大,好像是十九了……”
“比我大,那哪行。”常绍还是摇头。
兰夫人恍然大悟般的看着他,“大郎,敢情年纪比你大的不行啊,娘知道了,往后一准儿不给你说年纪大的。”
常绍微笑点头。
兰夫人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唉,这姑娘家年纪大了,是不大好,显着不娇嫩。”
兰夫人心里这个乐啊,大郎你不要年纪比你大的?真的不要?到时候你可不要改口!
“你想要什么样的姑娘,跟娘说说,娘好替你相看。”兰夫人笑吟吟。
常绍不好意思的笑,“您和爹爹定吧,二老让我娶谁,我便娶谁。”
婚姻大事,应当听从父母之命。
“你爹爹都听我的。”兰夫人眼珠转了转,成心逗弄常绍,“那,我可就当家作主了。大郎,我若看到哪家的姑娘好,直接便替你定下了。”
“是,娘。”常绍恭敬的答应。
兰夫人笑着拍拍他,“大郎,咱们便是这般说定了。你安心在家里等着吧,没准儿哪天娘出去做回客,回家便带回已替你定下亲事的喜信儿。”
“是。”常绍额头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兰夫人心情很好的打发他走了。
打发走常绍,兰夫人便命人备马车,要出门。她还没走呢,常绍便急匆匆的回来了,“娘,您今天便要出门做客么?”兰夫人煞有介事的点头,“对啊,这便要出门了。”
兰夫人要回趟娘家,也就是说,要到兰家去。
不过,兰夫人觉得没必要跟常绍说的那么仔细。出门做客嘛,不过是出门做客而已。
“那个事,先不急。”常绍硬着头皮交代。
“什么事啊?”兰夫人睁大了眼睛,非常不解。
“就是,说亲的事。”常绍红了脸,含混说道。
“说亲的事,怎么不急呢。”兰夫人板起脸,“娘可是等着抱孙子呢!”
兰夫人气愤的看着常绍,大义凛然。大郎你今年快十八了呢,还敢说亲事不着急?
“娘,等几天。”常绍小声央求。
兰夫人心中暗笑,“几天啊?”她拉长声音问道。
“十天,娘,您等十天。”常绍伸出两个手掌。
“成啊,娘就等你十天。”兰夫人慷慨大方的答应了。
常绍松了一口气。
兰夫人抿嘴笑笑,带着小翠等人出了门,回娘家去了。
兰将军很快要回来,孔氏想学几样家乡菜,还想把家里布置得格外温馨,合兰将军的心意。兰夫人知道弟媳妇这么在意阿弟,哪有不高兴的?便亲自过去帮忙。兰将军是她亲手带大的,她和兰将军之间的姐弟情份,异常深厚。
到了兰家,孔氏接出来,兰夫人和孔氏亲亲热热的说了会儿家常,便到邻舍去拜望了孔父孔母。孔氏是家中独女,一直和娘家父母比邻而居。大宝、圆圆,小时候都是孔母和孔氏的嫂嫂帮着带大的,大宝和圆圆格外亲近外祖父外祖母、舅父舅母。
孔父是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相貌清癯,身材消瘦,脸色有些苍白,面容却非常和蔼。孔母和孔父年纪相仿,圆脸大眼,慈爱可亲。孔氏和兰夫人一起过去的时候,孔父正在教圆圆读《诗》,“‘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小宝,这首诗是讲父母的养育之恩。”圆圆奶声奶气的跟着外祖父念了出来,“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娇嫩可爱的小女孩儿偎依在白发老人身畔,场景非常动人。
兰夫人心里热呼呼的。
圆圆,有福气的好孩子。
圆圆见兰夫人进来,兴奋的跳了起来,“姑母!”兰夫人笑吟吟拉了圆圆,“好孩子,又长高了些。”兰夫人拜见了孔父孔母,关切问起两位老人家,“身体可好?”孔父孔母都笑,“劳你记挂着,都好,都好。”请兰夫人坐了,侍女捧上茶来。
孔氏的哥哥孔溥有两个儿子,没闺女,所以孔家全家人都拿圆圆当宝,就连孔溥的妻子徐氏也格外喜欢圆圆。孔溥的两个儿子、大宝都上学去了,孔溥科举在即,出门会文友,徐氏到大慈寺为他上香,都不在家。
兰夫人少不了说几句吉利话,“舅爷大才,必定是高中的。到时候我和孩子他爹一定前来道喜。”孔父捋着胡须微笑,“承您吉言。”孔母笑起来和圆圆颇有几分想像,“但愿,但愿,我家大郎也是急于为朝廷效力呢。”
异族统治的时候,孔溥不屑于应科举。这会儿可不一样了,孔溥对科举热衷的很。
武将的荣誉是从战场上得来的,文人的优越感是从考场上得来的。金榜题名,青云直上,这是许多文人的梦想。男人大多是有野心的,所谓的隐逸之士,不过是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