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纤阿目露几分疑惑。
她却没有多表示什么,而是对成渝说:“带他下去吃点东西吧。”
她此人因自己以前过得不太好,对人也缺少同情心。但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能帮就帮一把。
姜女从后面的马车钻出来,见玉纤阿仍回头,目光几分疑惑地看那领走小乞儿的成渝。姜女同情道:“那小孩儿看上去也就十三四岁,我以前还是贫女时,也没有苦成这个样子。哎,新朝初立,我看百姓生活并没有改变,反而还更不好了。”
玉纤阿目中稍微顿了一下——这正是方才她看着那个小乞儿所生的疑惑。
楚宁晰作为楚国唯一王女,就玉纤阿对此女的了解,此女要强至极,对百姓也是在意至极。且平舆还是王女以前带兵打仗时待过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向来为官吏所重视,唯恐王女想要再来游玩,城镇却早已被破坏。
但是平舆的驿站外……却有小乞儿向初来乍到的玉纤阿求些吃食。
玉纤阿若有所思。
玉纤阿让姜女附耳:“你找成渝,让他帮我打听点儿消息……”
一个时辰后,成渝安顿好了那个小乞儿,来向玉纤阿回话。
成渝已经习惯了主人的多疑多病。以前他服侍范翕时,范翕就是丁点儿不对都要他去查个清楚,虽然很多时候成渝都觉得公子是想多了;而现在服侍玉女……成渝不得不感慨,这对情人还真是一模一样。
成渝拿出面对范翕时的高要求来应对玉纤阿:“我弄清楚了,那个小乞儿不是探子,就是去年冬日时家里受了灾,把他扔出去卖掉。平舆这样的乞丐不少,他没什么问题。”
成渝大概介绍了那个小乞儿的生平。
玉纤阿安静听着,虽然不感兴趣,却并不打断。
成渝很快说到了玉纤阿感兴趣的部分:“……卫天子得了天下后,自然对诸侯国重新分封整治。大部分诸侯国的王侯没有变化,天子也怕引起诸侯们的反弹。但是楚国因为常年没有王君,是前周天子之过,天子认为此为懈怠。”
“天子和王后各执一词。王后派匠工去重修丹凤台,天子则在大典后为楚国分封了新的诸侯王。此事在公子离洛之后发生,因楚国被认为是蛮荒不教之地,楚王的分封,并没有在中原引起重视,是以我等不知。”
玉纤阿若有所思:“这般看来,楚宁晰的地位,恐不如以往……不知她现今如何。”
她此来楚国丹凤台,是用丹凤台这个特殊的存在,来平范翕的心。但同时,玉纤阿也想看看楚宁晰作为楚国唯一王女,能否在此时帮到范翕。却没想到,楚国已不是昔日的楚国,楚宁晰的地位如何不提,平舆都已有了乞丐来驿站撞大运。
成渝看玉纤阿沉思,问道:“是否要我再打听什么?”
玉纤阿沉吟一番后摇头:“也不必。我自囚丹凤台并不是秘密,若有人有事发生,有什么事想要我知道,他们那些人自会想法子,我不必着急。先看看再说。”
如此一夜相安无事。
平舆发生了什么,和玉纤阿并无关系。玉纤阿只要平安到丹凤台,就可以向卫天子和王后交代了。休息一夜后,第二日玉纤阿便上马车,打算继续赶路。上车前,成渝在玉纤阿耳边轻语了一句。
玉纤阿有些讶然地看成渝一眼。
成渝疑问看来。
玉纤阿含笑:“我只是才明白公子昔日为何总用你。你对周边这些细枝末节的事,观察力倒强。”
成渝不理会她的揶揄,他现在就怕自己和玉纤阿走得太近,让公子伤心。成渝便一径木着脸:“可要我去解决?”
玉纤阿摇头:“登车吧。”
他们一行车马离开平舆一里地外,成渝骑马在马车外,告诉玉纤阿说那人还跟着他们。玉纤阿便叫人将马车停下,她下了马车。
葱郁树林间,玉纤阿在车前等了一会儿,前一日那个来求他们施舍的小乞儿就被成渝揪着衣领,遥遥提了过来。
玉纤阿低头打量这个骨瘦的、面容蜡黄的小乞儿,噙笑问:“你跟着我做什么?不是已经给了足够一月的吃食了么?”
那小乞儿在成渝手臂里挣扎,却挣不脱。他看到树林叶梢如浪潮般滚滚汹涌,而昨日所见的那个神仙妃子般的美人立在马车边,笑盈盈地向自己看来。
此女这般美丽!
此女身边的那个侍女都貌美十分。
此年代,寻常人家哪会有可能生养出这般美貌的女郎?此女必然非尊即贵!
那小乞儿挣脱开成渝,向前一奔,赫然高声:“女公子,我看你们马车这么多,你们是从中原之地来楚地的吧?你的仆从都这么厉害,你身份一定很高。你是不是可以面见天子,和天子说话?”
玉纤阿目中生了好奇。
她对这种小孩儿应付得非常轻松,不提自己能不能见天子,不告诉对方自己的状况,她只笑问:“你想和天子说话?说什么?”
那小乞儿毕竟只是个半大孩子,根本听不出玉女话中的避重就轻。小乞儿以为人美必然心善,他目中发亮,立刻迫不及待地说道:“女郎若是能面见天子,能不能将楚国现今的情况告诉天子?那新封的楚王根本不是好人,他刚来当大王,什么也没做,就要修什么清露台,说毁了一座丹凤台,他要修一座更好的楼阁表明自己的身份。”
“好多百姓都被官寺带走去当匠工做活了!”
“连日大雨他也不管,堤坝坏了他也不理。那楚王太过分了!”
小乞儿着急道:“不光如此,他还急着要把我们的公主嫁出去,和其他诸侯国联姻。他要把我们公主嫁给齐国、鲁国那样的大国去!”
玉纤阿目中笑意不变。
一旁的成渝面色已凝重。
玉纤阿只作不解:“你们的公主,你指的是何人?”
小乞儿:“我们还有哪位公主?我们一直只有一位公主啊!就是先楚王留下的唯一血脉啊。我们只认这一位公主的!其他王女我们才不认!”
玉纤阿笑意盈盈,她转头和姜女说话:“真是有趣。公主要嫁给谁,百姓们竟全都知道了。好似公主是住在寻常百姓家中一样。”
她这话分明是不信小乞儿。
乞儿急得眼睛都红了:“女郎,你不懂!你不是我们楚国人,你不知道我们寻常百姓有多关注我们的公主!现在楚王这样欺负公主……女郎你若有本事,能不能向天子进言?”
玉纤阿道:“你们王女今年已经十八,她为了你们到现在都没有嫁人,你们拖累她已经很久了。既然现今楚王如此为公主着想,你们还有何不满的?”
小乞儿怔住。
万没想到在外人看来,这件事的解读是这样。楚国百姓对公主被随便嫁人愤愤不平,然外人却觉得公主是为了楚国才不嫁,眼下能嫁,才是好事。
玉纤阿盯着这小乞儿看两眼,对姜女说:“看来他不太懂事,却惯会胡说八道。我不能放他随意离去,恐在外说些什么。先将这个乞儿带上,教教他规矩再放他走好了。”
姜女茫然,不明白玉纤阿就说了几句话,怎么就让他们多带了一个人上路。那小乞儿转头想跑,却哪里跑得掉。
当夜,一行人再次住宿亭舍时,姜女安顿好了那个小乞儿,回屋舍向玉纤阿禀报。
玉纤阿正跪于案前写一封书信,她听了姜女的话,赞叹道:“那乞儿倒是有些机灵。知道我不是楚国人,看出我们这行人身份不一般,就大着胆子一路跟随来求助。可叹他小小年纪,求人不是为了他自己,反是为了整个楚国。这般志气,很不容易了。”
姜女默了一下:“那你白日时还说他不懂事,要教他规矩?把人强行留下?”
玉纤阿静了许久。
她丢下手中狼毫,起身走到窗前站着。她慢吞吞道:“姜女,我想培养一个人长成。那乞儿敢一路跟着我,让我见猎心喜,我自然不会帮他去面见什么天子,但我会留下他,培养他。”
姜女愣了片刻后说:“原来你是要调教仆从啊?呃,你身边确实缺一个机灵的小厮,这样也好。”
玉纤阿却摇头:“我不是为我自己培养。你和成渝对我来说已经够用,我培养此人,为的是另一人。”
姜女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