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举原本是在明山书院读书的,且学的也还算是尚可。
可是等到他从学堂回来以后,却被他爹告知说让他去进思学堂读书。
进思学堂?自己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而且自己在明山书院读的好好的,怎么无端端的要去什么进思学堂?周文举当然是不愿意了。
“爹,先生说若是我能在读三年,便能下场一试了。”周文举的资质平庸,便想着能够勤能补拙,所以平日里读书很是专心,一般的事情根本就不能撼动他的心思,可如今他爹却突然让他换到进思学堂去读书,难免就引起了他的反弹。
周越忠显然对周文举的这个回答不满意,“你读书已经七载有余,到如今也已经十四岁了,也该知事了。”
周文举一愣,他爹何曾用这样严厉的话说过自己?如今却竟然用这样严厉的态度来跟自己说话,丝毫都没有从前的温情。
“爹,为何一定要我去进思学堂?”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他爹要这么做。
周越忠叹了口气道:“你爹我从来就没有读书的天分,原本以为你好歹比我要强上那么一些,但是现在看来也差不多。”
周文举想他总算是知道为何他爹经常说话都能够将他娘给气个半死了,自己好歹也是他儿子,多少也应该顾忌一点自己的颜面吧。结果他老人家倒好,直接在自己面前说自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如果不是因为知道他爹历来就是这样说话的态度,恐怕早就一口血吐出来了。
但即便是知道他爹说这话没有别的意思,周文举的脸色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所以爹的意思就让我换个地方就能学的更好了?”周文举问道。
“那倒不是。”周越忠道。
他又不是不知道自己儿子有几斤几两,这可不是换个地方就能行的。就好像刚才周文举跟他父亲说的书院的先生跟他说只要三年他就可以下场一试了。可这也只是一试,却没有说他一定就能考上秀才。
“那爹既然想让我去进思学堂总归也要给儿子一个理由吧!”
“你舅爷在进思学堂里,如果你去了,多少他也能关照你一些。”周越忠道。
周文举是越听越糊涂了,怎么又冒出来一个舅爷了,家里的亲戚他多数都有印象怎么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舅爷。
“你那舅爷跟你外家不是同一支,但算起来也还有一些沾亲带故的关系。如今他告老还乡,正好到了咱们青县,所以咱们这才有幸能够知道他老人家的行踪。”
周文举却从他爹的话里面听出来一些端倪了,能够告老还乡的人那多半都是做过官的。只是不知道他那沾亲带故的舅爷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官。<“可即便如此我也不用一定去进思学堂吧!”周文举道。
周越忠恨不得将自己这个儿子的脑子切开看看里面了,这简直就是一个榆木疙瘩啊。自己说的那是进思学堂的事情吗?那是他那做官的舅爷的事情,如果能够得了老人家的青眼,多少也有一些裨益,总要比在明山书院里不知道何时才是出头之日要强得多了吧。
只可惜自己这个当老子的这么为他谋划,他却一点都不能明白自己这个做老子的意思。
每个学子在入学之前都要先经过一轮考试,当然这轮考试很简单,那就是先将自己会写的字都写上去,当然如果有读过三字经这些的也可以写上去,但并不是写上去就行了。而是还要经过一轮面试。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这其中倒是还真有那么几个人能够将三字经给背下来的。
“这三字经你是跟谁学的?”虽然这位学生的试卷上的字写得不多,文章也只会背三字经。但他的年纪也不过才六岁而已,能够记得这么多已经是实属难得了。
小孩子可能没有一次性的见过这么多的人,陡然看见这么多的人而且还七嘴八舌的问自己问题,一下子就被吓住了。
“别怕,这些先生只是问你问题,只需要如实回答便是了。”
“我爷爷教的。”他爷爷也是上过几年学的,其中三字经记得最为熟练,所以他才会背三字经背的这么顺畅。
之前也有两个学生是这样的情况,因为自己家中的长辈曾经蒙过学,所以便在长辈的教导下也学了一些,但就是学的一知半解的。
但能够学到这一点的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有些学生甚至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当然最初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一个班上上课。
等到半年之后的岁考才会个他们进行分班,现在这样也只不过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一位学子的学习进度。
见几人果然不像是要难为自己的意思,徐壮壮也就放心了,他爹说了只要自己好好学,以后每天都给自己一颗糖吃。在徐壮壮年幼的心里,读书可没有糖果来得有吸引力。
而徐壮壮爹因为发现自己孩子可能在读书上面有天分,才会每日用一颗糖果哄着徐壮壮读书。
等到几年后,徐壮壮考上了秀才,想起自己小时候竟然要自己爹,用糖果来洪自己读书也是忍俊不禁。可也忍不住感叹他爹的良苦用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毕竟眼下的徐壮壮还是一个被人问了两句话就憋了一泡眼泪在眼眶里不敢落下的胖小子。
第667章 招师
来得这么多的学子里有是奔着那位告老还乡的京官吴雍来得,也有冲着林舒这个清平县主的名头来的,当然还有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在家老是给自己添乱所以干脆就送进学堂里面来,总之是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都有。
不过别看这群学子的年纪小,到了学堂以后却很是听先生们的话,先生们上课的时候也都能乖乖的听课。哦,除了个别的上课还在睡觉的之外,真可谓是一片欣欣向荣了。
林舒最初的时候预计大概有一百来个学生就已经不得了了,谁知道最后一下子竟然来了四百多个,这可是大大的超过了她原先的预计。旁的就不多说了,单单就是这老师方面也不够啊,总不能让这四个秀才每天都在忙着讲课吧。所以干脆又贴出告示再招聘六名先生,不过这次林舒将条件放宽了童生也可以来应聘,但薪资没有秀才的高,只能教导普通班级。
即便是这样童生的薪资林舒也开出了五两银子一个月的高薪,要知道童生跟秀才之间可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止步在童生上,再也没有任何的机会能够更进一步。
梁红生是一名考了四次才考上的秀才,都说穷酸秀才这话是一点都不假。这些年家里为了供养他读书已经穷的是家徒四壁了,可是偏偏他却屡考不中,虽然如今侥幸考中了秀才,但是他自己的心里很清楚这大概就是自己的终点了。
可除了念书以外,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都说文弱书生这话是一点都不假,这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家里的农活儿是一点儿都做不了。
况且自己即便是想做,爹娘也不会让自己去做的。好歹也是秀才老爷了,还下地干活儿,这像什么话?当初他下地干活儿的时候这就是他爹跟他说的话。可是除此之外他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总不能天天在家里等着吃吧。
当然,他也可以到私塾里面去当先生,可私塾的先生除非是有关系的人,否则即便他是秀才也不见得能够进去。至于县里的明山书院想要进去当先生就更是不容易了,那是多少秀才挤破脑袋都想要去的地方?虽然说明山书院给的工钱不高,但是说出去的名声好听啊,他们这样的书生最在意的不就是自己的名声吗?
因此,这么一来二去的竟然就耽误了下来。如果不是因为昨天自己在窗外偷听到娘跟自己媳妇说家里都快没米下锅了,恐怕他也不会一大早就想着出门来找工。
也不知道是他运气好,还是怎么的。竟然一来就看见了林舒正在指挥人将招聘启事贴在墙上。
“请问秀才一个月十两银子是真的吗?”如果不是他看了好几遍,恐怕都不敢这么问。
梁红山这个人如果不说话的时候存在感是很低的,所以即便是他已经站在这里很长一段时间了,林舒却还是没有注意到他。
不过等到他提出问题以后,林舒当然就注意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