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酒菜上桌,三人边吃边聊时间倒也很快过去。
接近戌时寿宴才结束,告别柳弘仁之后,杨湘湘与唐丑准备走回李府去接小包子。
临洛城的夜晚不似唐家村那样安静,运河边灯火通明,画舫花船,酒肆餐馆,热闹非凡。
“没想到这里的夜生活竟然一点都不比现代大城市逊色呐。”杨湘湘好奇兴奋的看着嬉闹的人群,自言自语。
唐丑没有听清她的话,但是从她的眼神里不难看出,她确实很喜欢这里。
“湘湘,不如我们就搬来临洛城住吧。”唐丑忽然说。
杨湘湘停下脚步抬头看着他,“你舍得离开唐家村?”
唐丑笑了笑,“住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哪里。”
情话来的太突然,杨湘湘把脸埋进他坚实的胸膛,鼻尖萦绕的是他身上好闻的阳光的味道。
如果能够一直在一起该有多好……
李家米铺在东街,李府是东街最大的宅子。虽然比不上柳家如皇家园林一般交错复杂,但也是个三进的标准四合院。
下人在门房专门等着,见唐丑和杨湘湘回来立刻上前迎接。
“少爷说请您二位去前厅,说有要事相商。”说罢,恭敬地把两人请到前厅。
前厅内,李耀玉一脸愁容,见到唐丑他们回来才勉强了露出一丝笑意。
“这是怎么了?”唐丑开口问。
李耀玉无奈摇头道:“傍晚时分皇上派人传来圣旨,还望堂哥堂嫂帮忙想想办法。”
唐丑本不想参与朝廷的事,但李耀玉把圣旨都送到他的手边,让他不接也不行。
“圣旨能随便看?”杨湘湘这是第一次看到圣旨,原本她以为这种东西一定是像机密文件一样,不是随便谁都能看谁都能摸的,但是如今一看这圣旨怎么随便的跟便利贴一样,谁都能看呢。
“当然不能,”唐丑拍了拍杨湘湘的小脑袋,说:“但这里只有你我和耀玉三人,不外传没事的。”
见唐丑展开圣旨,杨湘湘立刻把脑袋凑过去看上面的内容,李耀玉既然能把圣旨拿给唐丑看,那就证明这圣旨上面的写的东西一定是让他为难了。
圣旨洋洋洒洒的一大篇,说是今年衡州春季干旱夏季少雨,导致现在收成不佳,农民颗粒无收苦不堪言。衡州知府上报奏折恳请朝廷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而朝廷的意思则是如今东海沿岸并不太平,西北和南洋边境也时有小规模战争发生,所以需要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并不适合大规模开仓放粮,希望得到李家的帮助,让李家捐出东平郡的一座粮仓,以解决百姓疾苦。
“我李家在东平郡确实有不少粮仓,开仓救济百姓也未尝不可。但我并不觉得衡州已经到了需要救济的地步。”李耀玉解释说。
唐丑点头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衡州距离东平郡并不远,据说东平郡今年又是丰收年,我想衡州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不过衡州知府也未必有胆子敢欺君谎称欠收,想必应该是收成不如往年,农民手里的粮食不多,这才上报哭穷。”
“唉,他这一哭穷可苦了我了。”李耀玉无奈摇头,“那衡州粮商不少,平日里也囤了不少粮食,再怎么说也不至于断粮,他不去求那些粮商开仓,反而上报朝廷,舍近求远,真不明白这衡州知府怎么想的。”
“你说衡州粮商多?”杨湘湘开口问,“诚如你说的,如果百姓真的到了断粮的状态,那衡州知府这种做法真的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了。我想衡州知府不是傻子,上报朝廷肯定另有目的。”
“我也这么想,”唐丑接着说,“所有知府都知道,朝廷即使批了这个折子准备开仓赈灾,但圣旨一层一层传达,到了东平郡的皇家粮库估计也要一段时间了。灾民到那时说不定已经饿死,可以说上报朝廷开仓是一件十分低效的做法。”
“那他为什么还要上请朝廷?”李耀玉问。
“当然是官商勾结了。”杨湘湘一脸愤愤不平,“他知道上报朝廷,皇上不批准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即使批准了,从批准到开仓还有一段时间,那这段时间,便可以造成粮食短缺的恐慌,为那些粮商抬高米价铺路。上报一个不痛不痒的奏折,结果是粮商狠赚一笔,官员自然能够中饱私囊,这笔买卖怎么看都不亏。”
“可如今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我总不能拿着这个理由去拒绝皇上吧。”李耀玉苦笑,“也罢,我李家也不差这一仓的粮食,能够救济灾民算是功德一件,为我李家积德。”
“别这么悲观呀!”杨湘湘不疾不徐的劝慰,“我倒是有一个方法应对。”
第一百六十二章 美男表演
李耀玉听杨湘湘这么说,眉眼带着惊喜急忙问:“堂嫂当真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圣旨都下了,我不希望堂嫂因此还背上违抗圣旨的罪名。”
“谁说我要违抗圣旨了?”杨湘湘说,“既然你说圣旨难违,那你便照着圣旨说的办好了。皇上让你准备粮食,你就先准备着。”
“这是何意?”李耀玉不明所以。
杨湘湘解释说:“粮商囤梁无非就是为了抬高米价再把粮食卖出去,可如果让他们知道朝廷准备开仓放粱,且这粮食是直接从你李家粮仓里运到衡州,那到时候傻眼的可是他们了。毕竟李家不是朝廷不需要层层审批手续,快的话三五日便可做好调度,到时候衡州粮商囤积的那些高价粮食只怕烂在仓里也无人问津了。
你先恳请皇上宽恕你几日准备时间,接着快马加鞭派人放出话说你李家接到圣旨准备开仓,以确保当地物价平稳,让所有百姓都能吃到平价米。估计等不到你真的放粱,那些商人便会自动开仓贱价出售。”
粮商囤积的越多,价格就会越便宜。毕竟这是粮食,第二年就会变成陈梁,且东平郡冬季潮湿阴冷,粮仓内的粮食很容易涨潮发霉,稍微保存不好恐怕整个粮仓的粮食都会跟着长毛。眼下距离入冬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不抓紧在这个时候把粮食处理掉,那真的是会亏的血本无归。
李耀玉一听,双眼放光,连连赞叹:“堂嫂真是机智,竟然三两下就解决了困扰了我一晚上的问题。”
唐丑也跟着笑说:“看来你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可不是么,”李耀玉看着唐丑再次劝说:“堂哥,我看以后你们就住在临洛城好了,一家人在一起遇到事情也能有个商量。堂嫂聪颖过人,深谙生意之道,你们一家人在临洛城一定会大有发展。”
唐丑笑着沉默,显然暂时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杨湘湘爱困的打了个呵欠,揉揉眼睛问:“小包子呢?天色不早,我要接他回去了。”
“这么晚了你们还要回唐家村?”李耀玉道,“客房已经备好,今日就在我家住下吧。”
唐丑见李耀玉语气有些焦急,立刻出声解释:“我们不是回唐家村,而是湘湘没有住过客栈,所以我们一进城就订好了客栈准备体验一下。”
“这样啊……”李耀玉微微释怀,“可是小包子已经跟桂雪睡下了。”
“那这样好了,让小包子在这里睡,明日一早我来接他,我去跟唐丑睡客栈吧。”杨湘湘提议,其实她也并不是很想住客栈,即使是这里最好的客栈,还能有现代的五星级酒店高级?
这不过是临时想出来的托词罢了。
唐丑之所以不想住在李家,主要是不想给唐桂雪添麻烦。
唐桂雪如今心智举止犹如儿童,在内不能操持家务为李家开枝散叶,在外不能帮着李耀玉管理生意。据说李家二老对唐桂雪怨愤颇深,毕竟李家在临洛城也是富户有头有脸,儿媳妇痴傻足以让二老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
唐丑不想让李家二老觉得桂雪的农村亲戚比较多,来到城里便要在李府白吃白住。所以与杨湘湘商议一番决定晚上住客栈,坚决不给李家二老为难桂雪留下话茬。
两人从李家出来已经过了二更天,街上的人不似之前那样多了,即使主街路也不由得冷清起来。
客栈距离李家不远,步行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
杨湘湘已经困的睁不开眼睛,她看了看时辰,换做现代时间不过是晚上十点多,自己竟然已经昏昏欲睡,看来在唐家村自己的生物钟倒是被调整的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