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儿眨着明媚的眼睛问她:“明礼新做的裤子布料在哪里买的?真好看,跟我的罩衣差不多的颜色,我摸着比我的布料还有弹性呢。”
李明言抿着嘴笑,涤纶混纺的肯定要比老棉布结实还顶用。现在的人干的活儿多,出的汗也多,衣裳被汗水沤过,又在太阳下晒晒风化的别提多快了,她是知道以后的衣服的,想穿破买新衣服都不行呢,反而是穿的变形一点就扔。
李明言只得按照婆婆的吩咐,说布料是姥姥家的来的。
衣衫褴褛的李大傻子还在这条路上,前头的婶子大娘们纷纷唾他:“大傻,咋不去上工啊,别到时候分粮没有粮食吃。没事干去河里逮鱼摸虾洗洗衣服也成啊。”
李大傻子仰着脸痴笑:“看花姑娘。”
立刻有想看笑话的往后头瞅,明言和队长家闺女就走在后面,大闺女小媳妇的,花姑娘是谁不言而喻。
李花儿瑟缩了一下,贴着路边走,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大傻子还执着的在路上站着,嘿嘿嘿嘿的笑,李明言握紧了手中的棒槌。昂首阔步的走过去,她活了几十年的老太太了,还能怕一个大傻子?
谁知道忍过大傻子粘在身上的目光,屁股突然被摸了一把!明言反手过去就是一棒,李大傻子抱头鼠窜,“打死人了打死人了”
这一下打过去动作太大,死沉的木盆摔掉在了地上,衣服有两件摔了出去,粘上了沙土,又要重新洗。
李明礼像个小炮弹一样噔噔噔跑来,“李大傻子打你了?我找二哥三哥去打他”
说着气势汹汹地挥着小棍就要□□,李明言连忙拉住她不让她跑远。她已经打回去了,人也已经吓跑。再跑回去打的话,是她们不占理了。
只是有人偏要讨人嫌:“是你嫂子打了人家,说不定大傻子找恁娘让恁家赔他哩!”这说话的是李明礼的大大娘,看热闹不嫌事大,向来与老三家也就是李明言的婆婆不和,对于老三家的向来是嫉妒又看不起,嫉妒她家孩子多,儿子多,陈梅的娘家还时不时的过来接济这一家子。看不起的是,即便有人接济,两口子还是养不起这一群孩子,天天吃的穿的都没自家好。
明言捡起衣服丢进盆里,听到这话立刻就生气了,还是大伯娘呢,自家侄媳妇被欺辱是好事吗?不求你帮忙说句话,总不能落井下石吧:“他一个大傻子懂个屁,没人在后头鼓捣他敢来?”
李花悄悄拉拉发小的袖子。
大大娘气鼓鼓的,一个小辈居然对着长辈说脏话,口里不住的念叨:“不懂礼啊,我好歹也是你长辈,我非得给你娘说道说道去。”
李明言带着小妹回到河边,让李花儿快回家去,又把几件衣服涤了一遍。
李大傻子期期艾艾的走近,离着还差两米远的地方,止步不前不敢走了。
李明言冷冰冰的声音响起:“以后再往女人身上伸爪子,我就打死你!”还作势要打人,挥舞两下手中的棒槌。
李大傻子瑟瑟缩缩的走远,李明言也松了一口气,她对于这人的印象是模糊的,在村里的年月她都一直在为家里弟妹的吃穿,弟妹成家而发愁,对于周围的事情很难再抽出精力去关注。她模糊记着李大傻子在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离开村子,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人说他被打死了,有人说他在火车道上被碾死,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李明言捶捶因为洗衣发酸的腰,远目眺望河对岸,一片桑树林郁郁葱葱的,这是对岸胜利人民公社陈庄生产队的财产。桑葚快熟了,想起那些又大又红的桑葚就要流口水,做桑叉的桑树只有一人多高,伸手就能够到,去姥姥家走亲戚的时候,有一次正好遇到桑葚成熟,她吃了个饱,出了四亩地的桑林之后,嘴巴舌头都紫了。
只是过河太费劲了,独木桥仅仅高过水面一点,还摇摇晃晃,唉。要是有个桥该多好。
晃晃悠悠的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看着小明礼在不远处戏水,山水石组成一片春天的好风景。
此时她手上突然的震感吓了她一跳,伸出手,手机上一闪一闪的,像极了新消息的提示,她打开之后,发现自己的评价后头跟了三百多条评论!
“首先要说的是很难见到这么穷的人家了,我国常年援助的乌拉国也不至于没有裤子穿,难道是那个世家大族的人想要返璞归真体验远古生活?”
“楼上说的是,哪个世家大族是抖m发出这种图片来让我等P民鉴赏?”
“好可爱的小女孩,阿姨给你红包买棉衣穿吧。[红包]”
“买碎布头的我们就有钱了?楼主从哪个坟堆里挖出来的图片,来博取同情心,教教我,又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新道路。”
“楼上的“我们”不包括我,本人买来给宠物做褥子的,发现不怎么合适,转送给楼主吧,【转送】”
一条一条的看下去,很多人都在质疑她说话的真实性,还有推理帝的评论:“看小女孩的服装样式非常像民国时代,难道是那个星球还没有开化的原住民?不应该啊,联邦怎么会让那些奴隶拥有自己的终端?”
李明言冷汗刷的一下就出来了,再迟钝她也明白手上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她上辈子的手机!而是一些奇怪的东西,以后再也不轻易的把照片发在上面,那些人会不会顺着手机爬出来啊?
李明言心事重重地回去做饭,她早该想到的,这买东西就跟她之前见到的淘宝不一样,哪有刚付完钱没一会儿东西就到了的,二十一世纪的技术肯定没有到这个程度。
但是以她的知识储备,只是上完了小学的她实在想不透其中的关窍,但是她知道这个东西的确给她带来了方便。最起码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一点点改变就可以让家里生活的很好。
这对李明言来说就足够了,历史洪流夹裹之下的小人物,只能随着浪打浮沉,有了这个,她能帮的人说不定更多了呢。
第6章
兔子已经剥皮剁碎在盆里放着,春天什么食物都放不久,干脆就吃了,一家人打打牙祭。
李明言围好围布要动手做一个五香兔肉,家里的调料最多也就是五香,菜园子里一丛丛长的茂盛。可是陈梅接过手:“你别把兔子糟蹋了,又没做过。”
李明言只得赶走在烧火的小妹,接收了小妹的工作,陈梅还说:“穿着新裤子烧火,真就不该叫你穿,出去挖出川【本地方言意蚯蚓】喂鸡去。”
然后她晃晃油瓶子:“咋还有恁多,那就多放点,兔子不用油炒有腥气。”然后把珍藏起的辣椒拿出来,压碎了等油热好放油锅。
油在锅里滋滋啦啦响的时候,李明言就听婆婆在那里自言自语:“咋回事,油不香了,没有花生油的味儿。”
公公李振国也来闻闻:“就是,不咋香。”
李明言知道是怎么回事,却没法同父母解释,好在两位也没有深究,见油热的差不多,立刻往里头倒调料,立刻冒出辣椒麻椒八角的香气。
然后下兔肉,将兔肉炒至表面金黄,添水炖煮,等到水煮开了,再往里头贴蜀黍面帖子,别以为蜀黍面是什么好面,为了多吃一点,没有去皮的。等到锅沿儿被贴了满满一圈,盖上锅盖小火炖,因为到处都是沟沟坎坎,西边又是一座大山包,所以李家庄的人并不稀罕柴火,庄稼地里出的柴都用来引火,烧锅都用冬天囤的枯树枝,耐烧。
李明言慢腾腾烧火,顺便想自己的心事,她一直在小山村里生活,添置个什么东西哪怕是一个头绳,一个晚上的功夫全庄子的人都知道了,在手机上买的东西拿出来立刻被敏锐的村人发觉,就连吃的油父母都能闻出来味儿得不同。
所以得找个什么办法把东西明正言顺的拿出来呀。什么东西才能不被敏锐的父母乡亲发觉呢?
一顿饭吃的李明言魂不守舍,美味的兔肉也吃了没多少,还是陈梅看她心思恍惚给她夹了一个兔前腿。
这顿饭大油大肉的,几个孩子都吃的肚子鼓起,圆圆的像个西瓜,一个个抹着嘴巴意犹未尽。
明礼说:“我想天天吃兔子!”
明江笑了,说:“那你天天就在树林里守株待兔吧!”
明礼:“什么是守株待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