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言转身走过,总觉的这人十分的面熟,仿佛不是第一次见。
就在她边走边在回忆里翻找的时候,她不知道她的身后,正有一道犀利的目光注视着她远去,正是队长说的不要搭理的劳改犯的目光。
***
队长领着他到牲口棚,牲口棚有专门管牲口的,管牲口的自己有家,就在李家庄,所以牲口棚是还能住一个人的。
队长就准备把这个人安置到牲口棚里,“你是那个,盛金柽是吧?名字还是老怪的,以后就叫你老盛,庄里条件也就这样,凑合着过吧,事先给你说好啊,俺这儿跟大队里说的不一样,俺没有吃大锅饭,都是干多少吃多少。你这新来的,每天干多少工分,得可着工分吃,给你从庄上机动粮里批,吃过头了饿死俺也是不管的。”
看了看着老盛单薄的行李,就一个补丁摞补丁的被单子,心里头唏嘘不已,告诉他说:“牲口吃的稻草你多铺点儿,俺这山东头,不背风,夜里冷的很,铺完给牲口,牲口也吃的。行了,东西放这儿吧,跟我一路去上工。”
盛金柽觉得已经在劳改农场里受尽苦难了,人挨人的大通铺,不侧着身子都挤不下,跟牲口睡好,跟牲口睡暖和,人就是冻着自己也不会冻着牲口的。想他曾经也是一个泰斗,不过一次走货的时候失利,唉,人生苦难自有定数。
农场里已经找不到吃的,能见到的只有饿的枯黄干瘦的人,每到播种的季节,每个人的嘴里都是紫红紫红的,那是种子上拌的农药。撒种子的时候,用种子在嘴里鼓囊鼓囊,然后吐出红红的唾沫来,种子就那么嚼吧嚼吧咽下去。
他满意的叫包袱皮放到牲口够不着的地方,看着牲口的皮毛都这么的油光发亮,就知道这里的伙食怎么也差不了,他满意的跟着队长走了,把他仇人也在李家庄的事情忘了一干二净。
***
李明言觉的最近有些捉襟见肘,原因是来换米面的人太多,而那些手工制品吧,弄回来之后,就放在店里,并不能立刻卖出去。
在检查米面储量的时候,李明言明显的感觉到似乎少了很多,如果是一家人吃的还好,但是似乎隐隐约约的在供应全村人的感觉。
对外宣称的是需求量不大,但是庄上八奶的二婶子的外甥来了,跟着八奶一起,做出来的竹编质量也是杠杠的,八奶还一副为难的神色。
说:“明言啊,不是八奶给你添麻烦,你看蛋子家里一个娃儿,大人饿的没奶,就想着米汤养人,求到跟前来了,你看看,做的也没啥说的。”
李明言只能装作为难的送了这个人情,一个口子开了,后头所有沾亲带故的,都往李家庄来了,好在她这事情做的比较隐蔽,很多人都以此为生,李明言就相当于粮食来源,也没有人举报。
不过李明言觉得,她男人是派出所的,占了很大的原因。
尽管人浮于事,单位形同虚设,李明海甚至只自学了所长发的薄薄的一小本条例,有这么一层身份,李明海在大家的心目中,形象也是高大的。
所以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李明言可以放心的供应全村人的吃喝,至少可以让所有人吊着命,总不至于饿死。
可问题就在于,东西有一部分积压在手里了,不能立刻在手机上换成米面。
这么一来,她就想起之前卖了十来万的金子,她好像还剩好几块呢。这东西真是换现金的最大利器,记得上架没多久她的余额就变多了。
如果能在村民手里收购一些就好了,姥爷家不知道有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出现在你们面前,欠账还没还。
晚安了
第86章
晚饭一家人都在,李明言就做了养了几天的泥鳅,在家里的破缸里养了几天,小妹天天趴在缸沿上看,流着口水念念有词,李明言拿着剪子,把泥鳅宰了。
做了红烧泥鳅,一小盆泥鳅被切成一段一段的,泥鳅除了中间一段长骨头,其他的都是鲜香无比,她用了多多的酱油,把泥鳅的土腥气给遮盖过去,刚出锅李明礼这个小馋嘴就脚跟脚的走来走去。
只是照例还是要给长辈送去一份的,李明言拨出来两碗,给姥姥姥爷,还有奶奶家送去。
李明言揽了姥爷家的差事,姥爷家依然是李家庄最亮眼的房子,就在自己家房子后边,陈姥姥早就问到了香味儿,看到李明言带着一碗来,笑得合不拢嘴,她本来担心自己家挪了地方,会不适应的,谁知道到了李家庄,邻里和善,女儿也孝顺,有什么好吃的,不管是啥,都会拿过来一点,让老两口也尝尝。
就是老头子有意见,觉的李明言这个外孙媳妇不会过日子,给人家帮忙收箩筐,就不能自己落俩?听说她收东西给人家米面斤是斤两是两的,一点儿都不知变通。就连人家带着亲戚过来换米换面的都会收点感谢费,就李明言这个丫头钱财手中过,片叶不沾身。
你说气人不。
李明言拿了一碗泥鳅过去,陈姥姥笑着同李明言使眼色,“你姥爷做了个好玩意儿,不知道你收不收,你这来了正好去看看。”
李明言笑着看向姥爷,陈梅早就说过,姥爷说让她机灵点儿,没有光干活儿不收点利息的道理,米面剩下的面袋子算什么,弄点儿吃的才算本事呢。不过说是这么说,陈梅还是觉得做人要踏实一点,主要是怕人家举报了之后也有理由推脱。
姥爷别别扭扭的带着她到了堂屋,说了句:“在这里等着。”
然后进里屋搬了几个东西出来,几块儿木头。姥爷平时鼻孔朝天的人,难得有些不自在,伸手托了一个圆球,说道:“我看你也是什么都收,想着只要是新鲜玩意儿都能换来米面,就试着做了这个。”
然后也不看李明言,不知动了什么机关,把好好的圆木球拆开,露出中间的一个凹槽,把李明言看的惊叹不已,这是鲁班锁?
姥爷展示完之后,就搓着手站在那里,他还从来没有用自己的劳力换过粮食呢,只是现在粮食紧缺,就是拿着粮票到粮站,也没有什么吃的,天天吃粗粮吃的嗓子眼拉的慌。
李明言蹲在地上,看着一个个的圆球,然后抬头看看姥爷因为动用凿子刀子而满是红痕的手。这真的是一个倔老头。
李明言点点头,“当然可以,我给你,嗯,十斤米一个球吧。”
陈姥爷咧开嘴又猛地收住,连声说道:“好好好。”
李明言带着东西,回家又给姥爷拿了米面送到家里。
陈姥姥一定要李明言带回家一点,“你拿回去一些,给小明礼熬稀饭吃,外头闹春荒闹的我心里都害怕。”
李明言自然是拒绝不要的,现在家里吃的健康极了,除了没有肉,吃的一切都好,“我经手了这么多的粮食,能没有自己吃的嘛,您留着自己吃吧,姥爷要是能做,还能继续做,不用这么复杂的东西,只要做的精巧,都行的,我还给一样的价。”
后背有出息,陈姥姥开心的不行。
倒是姥爷又傲娇上了,“我看你傻的很,就不知道随行就市调调价,现在米面在外头什么价格了你知道吗,两块钱买一斤白面!还不是净白面。”
李明言只说二癞就是这么定价的,然后就赶紧撤。
陈姥姥在后头掐了老头子一把,“你咋啥都管,自己老抠铁公鸡还奸猾也就算了,还叫家里人都抠都奸。”
“我不抠不奸,能攒下这么一份家业?能带三十亩地搬家?”
陈姥姥可不惧他,有女儿在身边,她的家庭地位有明显的提高,当场反驳道:“那是因为你有个好儿子,跟你又抠又奸可没啥关系,依你见了啥不脱一层皮不罢手的性子,早就给你扣个地主老财的帽子了。”
***
李家庄多了一个人的事情很快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瘦弱的劳改犯,庄上第一时间把这个人的身份背景,在哪里干过啥,因为啥进的监狱都了解的一清二楚。
说是扒人家祖坟了,被逮住,然后就进了监狱。听起来颇具传奇色彩,因为不是什么烧杀淫掠的大事儿,赚的是死人钱,因为没有掘到自己家祖坟,因此都觉的不是啥大事儿。
李家庄的人们叫他老盛,一起上工下工,彼此都比较熟悉了,待他十分亲切。